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27 浏览次数:7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一下·江门期末)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为什么说“青青子衿”呢?《毛传》说:“青衿,青领也,学子所服。”所以诗序便据此说:“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子衿是一首恋歌,古人解诗往往附会到这个程度,以两个字的关系而委曲了全诗的意思。

         陶渊明说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原是艺术的态度,因为一切艺术的语言原不是逻辑的语言所能尽的,艺术把人带到原始的浑然的境界,才与生命本身更为接近。我们如果用尺子去量一个美人的身体,便必失去了对这美人的欣赏,何况有些还非尺子所能量的呢。艺术的博大之感,正在不必专注意于某点,而听其每一点自由地表现在我们眼前。

         青青子衿,原是随意起兴,若必欲说它,青青原是一种颜色。荀子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青近于黑色,如说“青眼”“垂青”之类,但我们说“踏青”,它便是草色,我们说“青青陵上柏”,它便是松色,至于“独留青塔向黄昏”,它是什么颜色呢?青的颜色如此的不定,所以《卫风》说“绿竹青青”,古诗说“青青河畔草”,青便与绿几乎不可分了。然而青又不是绿,我们称“青天”,又称曰“碧落”,青与碧与绿这之间盖有一个差别,这差别不在颜色的深浅上,而在它基本的性质的不同。所以同一色彩,我们取其某一性质则曰绿,某一性质则曰碧,某一性质则曰青。而青所代表的乃是一个颜色的单纯。我们说“炉火纯青”,这青究竟是什么颜色,我们实在说不出,但它的性质我们却知道得很清楚、红是暖色,它是流动的、热闹的,所以近于复杂;青是冷色,它是凝静的、独立的,所谓“十二晚峰青历历”,它便是单纯的象征,它象征着存在与永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青的永恒与凝静,使得一切流动的变化都获得停留与凭借。人生的悲剧便在不可以停留。我们有了生而终于要走到死;我们有了活泼而终于要走到衰歇,这不只是生命的现象,而且是一切历史的法则,在时间老人的愚弄上,我们因此更爱那凝静与停留。我们称赞一个人曰“年青”,我们称那可喜的时间曰“青春”,在一切美好的事物上,我们借着那刹那以会永久,然则对于那心爱的人儿,因此赞美他说“青青子衿”“青青子佩”,又何必真是穿青领之衣,佩青色之玉呢?昔人相马可以“牝牡骊黄”,当其专注于神情便忽略了外表,何况之于恋人的衣服呢?

    所以读书要不求甚解,解诗更要不求甚解,然后我们得到那真正的妙处。曹孟德随意改用古诗,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他所以是古今第一解人。阮籍《咏怀》说:“皋兰被径路,青骊逝装装(畏装意为马跑得很快的样子)”,我们在那时光的闪变中乃有了一点常动不息的姿态。蔡邕有《青衣赋》,所写正是窈窕的少女,然则青衣并不限于男子又岂限于学子之所服呢?

    (摘编自林庚《唐诗综论》)

    材料二:

         因为诗歌重在表达情感,所以常常遵循的是情感的逻辑,但有需要,便会冲破现实框束,在一个更自由的层面上呈现情怀,李贺《苏小小墓》写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这诗写得真好!兰花的露水,像苏小小哭泣的眼睛,坟头的青草,像她的茵褥,风是她的衣裳,水是她的环珮,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无主空自等待,她与恋人约会的西陵之下,如今只是凄风苦雨。诗人想象着苏小小鬼魂的遭际,读上去寒气森森、荒诞不经,但它所传递的情感,却如此幽怨深沉。通过苏小小生前身后的对比,诗人流露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寂寞永远是深藏在热闹之中,才成其为无凭的寂寞;伤心永远是跟随在幸福之后,才愈见出无尽的伤心。李贺还有一首《雁门太守行》,开头写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用黑云比喻围城的敌军,用向日甲光比喻守城将士的英姿,爱憎之情见于笔端。有人却挑刺说:“方才黑云压城,何来向日甲光?”似这样的批评,便是吹毛求疵,是不入诗的表现,是把诗歌的情感逻辑与生活逻辑混作一谈,其实,岂止黑云日光可以在诗中同时出现,但有情感表达的需要,大雪芭蕉也可同台亮相,上穷碧落下黄泉,也一样畅通可行。所以,《沧浪诗话》说;“诗有别裁,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歌之道,不在书,不在理,那在何处呢?也许就落在一个“情”字上。真情所至,方有高格。

    (摘编自《人民日报》张健《无情不作诗》)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序依据《毛传》认为“子衿“是在指责世道乱而学校废弃,正是这种严重的附会,导致了对整首诗的曲解。 B . 逻辑的语言不能完全解释清楚艺术的语言,因此对待艺术,我们有时还须不求甚解,以期得到真正的妙处。 C . 营操对“青青子衿“的改用把握住了原诗的要义,其见解的高明堪称古今第一。 D . 苏小小鬼魂的遭际,荒诞不经,冲破了现实的限制,不符合情感的逻辑,但情感却更幽怨深沉。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红是暖色,其流动的、热闹的特质,决定了它的性质复杂,而青则与之相反。 B . 青与绿的差别主要在于基本性质的不同,凡是“青”,都单纯地象征着存在与永久。 C . 专注于某一点,会妨碍艺术自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影响我们感受艺术的博大。 D . 诗歌注重情感的表达,越不符合生活的逻辑,越能显出诗人感情的真挚。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诗歌常常遵循的是情感逻辑”的一项是 (   )
      A .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 B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C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D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 (4) 两则材料都提及了“诗歌语言中的逻辑”,但论述的侧重点明显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5) 结合两则材料观点,概括分析解读《诗经》中“青青子衿”的方法。
  • 2. (2022高一下·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节选)

    曹雪芹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地黄昏,且阴得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黛玉回说:“费心。”命他:“外头坐了吃茶。”婆子笑道:“不喝茶了,我们还有事呢……紫鹃收起燕窝,然后移灯下帘,伏侍黛玉睡下。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宝玉虽素日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梢焦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 , 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地睡了。

    (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1. (1) 根据你阅读《红楼梦》整本书的认知,下列选项中对选文“黛玉落泪”原因阐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林黛玉感念薛宝钗送来燕窝,解决了用燕窝调理身体的困难,落下的是感激之泪。 B . 林黛玉慨叹自己寄人篱下,不如薛宝钗那样有母有兄有依靠,一时落下感怀身世的眼泪。 C . 林黛玉虽已与薛宝钗冰释前嫌,但一想到与贾宝玉的嫌疑仍在,就悲伤得落下泪来。 D .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注定了林黛玉一生都在悲戚中度过,落泪纯属正常。
    2.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寄人篱下,林黛玉很有自知之明,为了不让下人嫌弃,她明知道在贾府中得到燕窝并非难事,也不愿去主动求得。 B . 选文中的神态描写很精彩,虽只寥寥几笔,“叹——笑——忙笑”,却把林黛玉与薛宝钗冰释前嫌的情态变化刻画得生动形象。 C . 薛宝钗聪明而有见识,懂得用“司马牛之叹”的典故来劝说林黛玉不要悲叹自己孤单无依,没有兄弟姐妹,含蓄而贴切。 D . 《红楼梦》有精湛的人物对话描写,无论是长篇大论还是简单话语,都能够准确地表现出说话人的性格特点。
    3. (3) 小说中有两处关于雨的描写,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4. (4) 说话周密圆通是说话艺术的一种,薛宝钗已经掌握了这门说话艺术。请结合《红楼梦》整本书简要分析薛宝钗说话的艺术。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一下·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人。少孤,有大志,通贯书术。初为武阳郡丞元宝藏典书檄,继为李密所召、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阅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乃使征安喻河北。使还,帝说,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 , 无不凯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因问:“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征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秦二世隐藏其身,以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闻;梁武帝信徐异R,侯景向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基,贼遍天下而不得闻。故曰,君能兼听,则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郑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请为充华,典册具。或言许聘矣。征谏曰:“陛下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字;食膏梁,则欲民有饱适;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今郑已约昏,陛下取之,岂为人父母意!”帝痛自咎,即诏停册。贞观十年,为侍中。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

         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十七年,疾甚。及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曰文贞,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二十二》,有删减)

    [注]①砾异:礁异深得梁武帝信任,擅白把关于魏国降将侯景叛乱的奏折扣押,未上报朝廷。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B .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C .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D .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男:即男爵,中国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一个爵位。 B . 奏:即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的一种文体,与“疏”同义。 C . 谏议:古代一种官职,专掌议论。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谏议大夫有魏征、司马光等。 D . 谥:古代帝王、公卿大臣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予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魏征学贯古今,但一开始没有得到重用。他追随过李密,侍奉过窦建德,跟从过太子,最后才被唐太宗所重用。 B . 魏征敢于直言劝谏,他侍奉唐太宗十几年,上呈奏章200多次,每次都能切中帝心,符合帝意。 C . 魏征劝谏颇有方法,或以史为鉴,或以理晓之。魏征以隋朝为鉴,劝谏唐太宗出巡洛阳不要铺张浪费。 D . 魏征深得唐太宗的器重,魏征病重离世,唐太宗为之痛哭,罢朝五天,让他葬在昭陵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阅吾兄弟,奈何?”

      ②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

    5. (5) 请参照《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语言形式概括选文中魏征的三个谏议。
  • 4. (2022高一下·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鏊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 , 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秧诗

    【后梁】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注:①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匝:满。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歌都描写了农人插秧的景象,语言朴素。 B . 《插秧歌》开篇连用四个动词描写热火朝天的插秧场面,语言生动准确。 C . “低头折腰只不答”,农夫一直保持弯腰插秧的姿势,懒得回答农妇的呼唤。 D . 《插秧歌》运用手法多样,形式更为活泼,《插秧诗》重在说理,更为朴实。
    2. (2) “摹景说理”是《插秧诗》不同于《插秧歌》的一个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插秧诗》所说之哲理。
  • 5. (2022高一下·江门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刻画了周瑜潇洒俊朗的儒将形象,体现其精神风貌的一句是“”,描写其儒生打扮的一句是“”。
    2. (2) 荀子很早就提出“民水君舟”的说法。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此道理来劝谏唐太宗的句子是:“”。
    3. (3) 苏洵在《六国论》里认为燕赵两国最后逃不过灭亡的命运,原因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一下·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以其独特的构成和形象,在千奇百怪的世界文字之中          , 它绝不像那些拼音字母,整篇全是线条长短、曲折、转圈、交叉的扭捏变化,大同小异之中,既无         的辨识感,又显得格外的机械生硬,毫无生机可言。

         汉字,是这世界上         的方块字,方块字的结构,给予人们不仅一种稳重而端庄的审美感,还给予人们一种整体感,即人们见到它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审美愉悦之情 , 这是因为汉字的形态具有艺术特质,也就是说汉字的偏旁、部首大都是对自然形状的描绘,同时汉字也能使人一下子进入汉字自身所创造的意境里。

         汉字还是一个生命体。它生根在中华大地上,绵延千年,始终标识着中华文化的          , 记录着中华民族悠长而富有活力的历史。追寻它的根源,就像是一场溯溪而上,探索水脉源头的户外运动。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 独树一帜    不言而喻    独一无二    一脉相通 B . 独树一帜    显而易见    独一无二    一脉相承 C . 别具一格    不言而喻    无与伦比    一脉相承 D . 别具一格    显而易见    无与伦比    一脉相通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方块字的结构,给予人们不仅一种审美感,还给予人们一种稳重而端庄的整体感,即人们见到它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审美愉悦之情。 B . 方块字的结构,给予人们不仅一种稳重而端庄的整体感,还给人们一种审美感,即人见到它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审美愉悦之情。 C . 方块字的结构,不仅给予人们一种稳重而端庄的整体感,还给人们一种审美感,即人们见到它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审美愉悦之情。 D . 方块字的结构,不仅给予人们的一种整体感,还给人们一种稳重而端庄的审美感,即人们见到它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审美愉悦之情。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2022高一下·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真的如此吗?尽管有很多研究表明,摄入核桃等坚果,有利于延缓大脑的衰老过程,但迄今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吃了核桃之后能提高人的智商。再拿“吃何首乌头发变黑”看,确有中药典籍称,何首乌可安神、养血、乌须发等,一些偏方和秘方也称何首乌可以乌发。     :在临床实践中,还没有大规模的研究表明何首乌可以黑发,且在药理作用上也对不上号,这很可能是看物生义。说到底,     , 只是人们对事物外形和人体外形产生联系的一种观点,实在是离现代生物学、生物化学十万八千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不夸大某些食物的作用,树立营养均衡的理念,这样才能收获健康人生。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理应早些树立功效的意识,并不夸大物形的作用 B . 也理应早些树立对食物“以形补形”功效的意识 C . 不夸大物形的作用,也理应早些树立功效的意识 D . 也理应早些破除对食物“以形补形”功效的迷思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一下·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和孟子有以下这样的对话。(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围绕“不能”与“不为”这一话题,《时代青年》杂志社举办征文活动,请你给该杂志社投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