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的命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诞生于中国春秋时期的珠算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珠算申遗成功让中国人五味杂陈。无论何种心情,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珠算和算盘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最为严重的现实是,2001年中国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学还可减轻学生负担”为由,将珠算取消。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成熟和消亡一样,珠算被更为快速和简便的计算器和计算机取代是事物的一种新陈代谢,没有必要伤感。但是,珠算之于计算器并非电报之于电邮、短信、QQ等,会被后者完全取代。相反,珠算之于计算器犹如纸媒之于数字化媒体,可能是一种相互弥补和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你存我亡的关系。
原因在于,珠算和算盘中存在许多永续发展的或青春常在的要素。珠算要代代相传而不为计算器所完全取代,就需要被使用,要从使用它的人们中获得灵气和新生。
今天,以电脑、网络、 智能电话、电子游戏、谷歌和百度等搜索引擎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数字技术是首先通过影响大脑,然后才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才使世界得以改变。中国的研究则证明,人们在使用算盘进行珠算时,大脑也在不断接受新的刺激,正如人们在使用数字技术一样。珠算特有的技巧,如左右手拨珠可以有效地开发孩子的左右脑、启迪智力、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些方面珠算甚至优于数字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孝威等人从2008年至2009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通过核磁共振、脑电图测试,对哈尔滨市30名学过珠算、30名没有学习过珠算(共60名)儿童进行珠算学习和使用的研究,结果证明,珠算能提高学生的智商、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其实,学习和使用珠算还具有数字时代所不具有的优势,尤其是在特殊时期和环境下,例如战争、灾难(如地震)、断电、野外等环境,计算器和计算机不能发挥作用了,简便的珠算还能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使用珠算既是防止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性痴呆),又是矫正该症状的有力工具。
只要中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还在使用算盘和珠算,珠算就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是一种可以与现代数字技术相提并论和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而且这一技术还会因可持续发展而永葆青春。
中国珠算入选世界“非遗”,这当然是一种荣誉,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中国珠算不被社会淘汰,如何能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如果我们只是沉浸于中国珠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那么除了自我欣赏之外,中国珠算离消亡的命运也就不远了。加上珠算,我国已拥有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世界前茅。但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都是缺乏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遗产,我们的保护更多的是一种拯救,使其不至于迅速消亡。
(选自《百科知识》)
说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它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 , 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鹤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②,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梃:木棒。②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
①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②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长沙过贾谊宅【注】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作
①沿途经过湿地公园、大鹿岛、大孤山等9大景区,即使不去景区,一路上也可以看尽鸭绿江的秋色,江河日下 , 分外美丽。
②梁家辉是个出色的多面手,各类角色都能驾轻就熟 , 可塑性相当强,是演技精湛的实力派。
③明智者应以开阔的胸怀对待人生,以乐观的心情对待苦难,胸怀豁达开朗。无故加之,不怒;猝然临之,不惊。心平气和,随遇而安 , 不为苦难所害。
④这篇文章漏洞百出,并且多处用词不当,被编辑视为不刊之论 , 只能退稿处理。
⑤刘雯参加burberry大秀,在接受“新浪时尚”采访中,她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地讲起了自己参加大秀的经历。
⑥一边是风流倜傥而品行高迈的众名士,一边是千娇百媚而又冰清玉洁的众小旦,对月吟诗,轻歌妙舞间,所存唯有一份爱美之心而已。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慕课,即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完全不同于近十年兴起的教学视频和网络公开课,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公开课程。它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不分国籍,都可以注册进行学习。它的授课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手段,使教学深入浅出,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线上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极大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学生间的协同学习。
有这样三位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得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得到的苹果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