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

更新时间:2022-08-22 浏览次数:1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九上·本溪期中) 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发生的变化是:①温度升高②水蒸气增多③氧气含量升高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 (2021九上·铁东期中) 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

    ①实验Ⅰ中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烧杯罩着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Ⅱ中可能会观察到烧杯内壁熏黑

    ④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观察到有燃烧现象,说明石蜡熔点低

    ⑤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烛芯点燃的缘故

    ⑥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固体石蜡小颗粒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 二个 B . 三个 C . 四个 D . 五个
  • 3. (2021九上·莒县期中) 研究小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1位于C层火焰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B . 实验2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 实验3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 . 实验4导管越长越容易产生子火焰
  • 4. (2021九上·龙岗月考) 通过点燃蜡烛的下列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
    A . 测量蜡烛燃烧后的长度,发现明显短于燃烧前,说明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 B . 用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液滴,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产生 C .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烟是二氧化碳 D .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将其中一支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另一支继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物质参与了燃烧
  • 5. (2021九上·宁德月考) 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方案

    结论

    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三层,焰心温度最高

    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20九上·海淀期中) 用下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是否全部为CO2 B . 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 C . 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D . 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 7. (2020九上·高邑期中)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不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收集呼出气体样品(不考虑其中的水蒸气)

    用吸管向倒扣在水槽中盛满水的集气瓶中缓缓吹气

    B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

    C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样品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D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A . A   B . B   C . C   D . D
  • 8. (2020九上·滨海区月考) 我们曾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探究,下列关于“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将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B . 气体集满后,先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拿出水面 C . 将集气瓶盛半瓶水后,用手堵住瓶口再将集气瓶倒放到水里 D . 可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临时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 9. (2020九上·烈山月考)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时,不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
    A . 集气瓶的大小(两种气体的体积) B . 加入石灰水的体积 C . 加入石灰水的浓度 D . 收集两种气体的时间
  • 10. (2018九上·南山期中) 在蜡烛燃烧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
    A . 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 B .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成三层,焰心主要是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 C . 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 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 11. (2021九上·洛宁月考)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选填“大”或“小”)。点燃蜡烛,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蜡烛
  • 12. (2020九上·凤县期末) 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 水 。这说明动物呼吸消耗 ,呼出 气体。

  • 13. (2019九上·鹿邑期中)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
    1. (1) 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填“大”或“小”)。
    2. (2) 点燃蜡烛在其燃烧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3. (3) 取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说明火焰的部分温度最高。
  • 14. (2016九上·洪江期中) 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液滴

    产物中有

    将内壁涂有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由此可知:蜡烛的成分中一定含有,可能还含有元素.

  • 15. (2016九上·北京期中)

    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活动1  小明为了验证烛火的外焰温度最高,用一个小木条横插入火焰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发现接触火焰的部分全部变黑,实验失败,他进行了以下反思,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木条只插入了外焰部分.

    B虽然木条横插贯穿了外焰、内焰、焰心部分,但停留在火焰中的时间过长.

    C 运气不好,碰巧全烧黑了.

    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C.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 18. (2021九上·船营月考) 某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

    1. (1) 小明进行了实验并得出结论:

      ①首先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以下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a 将集气瓶充满水;

      b 把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c 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

      d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

      e 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②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空气中木条

      呼出气体中木条

      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

      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空气中

      呼出气体中

      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哈气的玻璃片

      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

      水蒸气含量多

    2. (2) 经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他气体

      吸入的空气(%)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由图表可知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填气体的化学符号)。

五、实验探究题
  • 19. (2021九上·兰陵期中) 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 A 是“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时的一组实验,根据伸入呼出气体中的小木条先熄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 (2) 实验 B 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3. (3) 实验 C 所示装置取用固体时,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4. (4) 实验 D 要证明质量守恒定律,需改进的措施是
  • 20. (2021九上·冠县期中)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李丽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2. (2) 周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 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 询间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3. (3) 刘芳在探究的过程中,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提出问题)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猜想一: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猜想二: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猜想三: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验证)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填“一”、“二”或“三”)是否正确。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猜想三提供了证据,同时排除了猜想(填 “一”“二”或“三”,下同),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实验结论)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的白烟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