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2-09-18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古诗文中有最美的景色:“树树皆秋色,”是缤纷的山间秋色,“,长河落日圆”是壮阔的大漠风光,“,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欣欣然的早春景象,“,芳草萋萋鹦鹉洲”是登高远眺之景,“山随平野尽,”是豁然开朗之景。

    古诗文中有最动人的情怀:“ ,烟波江上使人愁”是游子的乡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英雄暮年的壮志,“,何处无竹柏?!”是贬谪中的自适和旷达。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关于英雄内涵的理解,郁达夫如是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dài①、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波德莱尔说: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会全力以赴、自始至终、的人。黄宗羲说: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张桂梅,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这是写给她的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颁奖词  乙   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1. (1) 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 A.戴 B.带)

      ( A. cháo B. zhāo)

    2. (2) 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 A.好高骛远    B.心无旁骛)

      乙: ( A.诠释      B.注释)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 (4) 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大丈夫行事 ②论是非,不论利害

      ③论顺逆,不论成败 ④论万世,不论一生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①③       D .②④③①

二、阅读(70分)
  • 3.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首句,诗人用“亭亭”描写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摩拟刺骨的风声,简洁生动。 B . 诗中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两个“一何”使抒情意味更浓厚。 C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既写出松树成长环境的严,又体现青松“端正”的品性。 D .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情深意长。它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在见长。
    2. (2)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在一问一答中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共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②,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③,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④ ,可列坐而庥⑤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泓(hóng):深潭。水深而广。③纡(yū)馀(yú):曲折伸延。馀,同“徐”。④箭:小竹。⑤ 庥(xiū ) :同“休”,休息。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民其上  桥

      ②其长可十步  许

      石而往  逾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B .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C .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D .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②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4. (4) 选文所描写的水有什么特点?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走老山界

    谭谈

    ①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张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岭。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②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③汽车,在一个“之”字接一个“之”字的山间公路上奔驰。我的双眼,贪婪地向前张望。只见前面山头上的一棵棵大树,仿佛一个个绿色的云团,浮动在天际。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山头在这一缕缕云雾里时隐时现,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姿态娇美。

    ④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里。

    ⑤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汽车在一块平地上停下了。这里是紫花坪,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紫花坪,真是名副其实!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几场春雨过后,窜动在小溪里的溪水更充沛了,溪水蹦跳着勇猛向前。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它总是千方百计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山东的溪,出山后注入湘江,而山西的溪,下山后就汇入资江。最后,都走进洞庭、长江、大海,到达它们终极的目标。

    ⑥终于,一块巨石立在我们面前。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这里是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当年翻越这座山的陆定一,记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于是,一篇美文《老山界》进入了共和国的中小学课本,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纪念革命先辈,为宣传红军精神,傍着这座山的东安、新宁、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那么,哪里,才是真正的老山界?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很大。红军穿山而过,陆老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段?这并不重要了。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

    ⑦在这里,不时看到一队队游人,艰难地走在这条山道上,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我站在碑前,望着山间荆棘丛生的小道,陷入了沉思。当年,红军战士,一路走去,走过二万五千里,经历了多少如湘江战役般惨烈的战斗,多少鲜活的生命,倒在这条路上啊!

    ⑧这时,又一队着蓝色红军服的人,站在这块刻有老山界的巨石碑前宣誓,一个个神情庄重。每天,这块碑前,这条路上,总有人在追寻红军的足迹。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老者,更有青年……红军自有后来人啊!

    ⑨如今,有一个汉子,走进了这座山,他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要与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山民手拉手,领着他们走一条新时代全民奔小康的长征之路。他要把散落在山谷深处的山货——野茶,带出山去,送进都市里家家户户的厅堂。从这座大山脚下走出去的山民之子老唐,放弃他在美国已有相当规模的事业,毅然回到家乡,寻找帮助乡亲走出贫困的道路。山民们在山中采到野茶叶,一担一担地送往茶业加工厂。沉睡在大山里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机。

    ⑩踏春舜皇山,追寻老山界,探访采茶人,让人发出由衷的感叹: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走访老山界的游踪为行文线索,串联起作者的见闻与感受,脉络清晰。 B . 第3段联想丰富,描绘了一幅娇美动人的雨后山景图,给人以如梦如幻之感。 C . 第6段作者写自己未能确定陆老笔下老山界的位置而遗憾,体现其求真精神。 D . 文末“取款机”喻指野茶林给山民带来持续经济收益,写出了山民的获得感。
    2. (2) 首段中作者笔下“山野里的春色”有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3) 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①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赏析加点词语)

      ②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赏析句子)

    4. (4) 文章写老山界时,还提及陆定一的《老山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5. (5) 结尾处为什么说“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这与标题有什么内在联系?请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日前发布的《2019百度两会指数报告》显示,热点话题TOP10中位列第一的就是“5G”,资讯指数达4269万。5G话题热度不断升温的背后,是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热切渴望。随着5G商用时代来临,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未来5G网络的峰值甚至可达20Gb/s。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和电影的普及提供可能。目前,用手机在线玩VR游戏、看VR电影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这一问题将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迎刃而解,未来,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种情况在电梯、卫生间、地下车库也时有发生。而5G技术的泛在网(广泛存在的网络)特点使网络无处不在,让用户“永不掉线”。正是由于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盲点问题。

    5G的低时延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以远程医疗为例,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在广东高州市人民医院取得成功。该手术由广东省人民医院郭惠明教授团队在广州“隔空”指导,高州医院何勇主任团队主刀实施。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时延,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5G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给病患带来福音。

    尽管目前5G商用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但仍有一些发展难题需要国家、企业和行业层面不断努力。从网络基础设施上看,关键网络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和网络支撑是5G技术商用的前提之一。因此,要继续深入推动互联互通建设,提升网络的整体质量。5G技术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其万物互联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终端的不同需求,个性化、定制化的应用要求企业转变传统思路,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加积极、主动、及时、智能地满足不同行业的多样化需求。在行业标准层面,政府要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涌现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因此出台配套的监管政策十分必要。

    1.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5G与VR、AR技术的结合,将会使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更加丰富精彩。 B . 运用5G技术远程医疗,能使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共享,给病患带来福音。 C . 尽管目前5G商用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但仍有一些发展难题需要解决。 D . 目前已经涌现出了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
    2. (2) 文章认为5G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第2-4自然段简要概括。
    3. (3) 文章认为怎样才能积极破除5G的发展障碍?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春节,红色旅游景点成为不少家庭出行的选择:带孩子走进革命纪念馆,了解红色历史;与家人一起参观先辈故居,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和价值追求;借助数字虚拟场景技术,体验革命先辈突破重重关卡与大部队会合的场面……福建省是革命老区和红色文化资源大省,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发生过古田会议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有数不胜数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二:

    材料三:

    小 记 者:阿姨好!请问您为什么选择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李华妈妈:我们上网做旅游攻略,看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微博上发布“重博文物会说话”话题,点击量一个月内超过2亿。微博上还介绍了“上甘岭战役树桩”“三枚银元”等革命文物,很有意思。我们想去现场看看,想让孩子近距离接触实物,了解战争年代的艰难,希望孩子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小 记 者:李华,这趟旅游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特别的收获?

    李    华:很受教育。我收集了好多文创产品,笔呀,公交卡套呀。我还认识了一位少年讲解员,他年龄跟我差不多,讲故事特别生动。

    小 记 者:叔叔您好!您对我们福建省红色旅游资源印象如何?

    李华爸爸:我们省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啊。比如,古田会议会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207团旧址等。我对我们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充满期待。

    1. (1) 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社会关注革命传统教育,不少家庭选择红色旅游,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B .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重视规划与开发,红色旅游的前景十分广阔。 C . 李华一家如果制订龙岩红色之旅的攻略,可以考虑去古田会议会址红色旅游区。 D . “重博文物会说话”点击量一个月内超2亿,得益于传播方式,与从众心理无关。
    2. (2) 红色旅游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分析。
    3. (3) 如果要进一步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价值,你有哪些建议?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硬件、文创、宣传、服务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回答。
  • 8. 名著阅读。
    1. (1) 西安事变,又称,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 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2. (2)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 ,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今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语段中的A是    ▲    (人名),在作者笔下,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至少写出两点)

三、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忘记,又有许多东西让人难以忘怀,铭记在心。铭记在心的,也许是你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人,也许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也许是一种精神,也许是一段历史……

    请以“铭记”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