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潮州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 现代文阅读(6分)
  • 1. (2021高一上·潮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 土 本 色

    费孝通

      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②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③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④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⑤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⑥“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⑦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⑧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1. (1) 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 . 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 . 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D . 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 . 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 C . 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 . 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 . 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 . 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 . 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2. (2021高一上·潮州期中) 课内古诗阅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 瑟兮鸾回车 B . 深林兮惊层巅 C . 云青青兮欲 D . 对此欲倒东南
    2.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云霞明灭可睹        或:有时      迷花倚石忽已    暝:昏暗 B . 我欲之梦吴越        因:因为      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C . 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D . 烟涛微茫难求        信:确实      熊咆龙吟岩泉    殷:震动
    3. (3) 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 . 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 . 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 .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4. (4) 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 B . 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 C . “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 D . 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5. (5) 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
      A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 .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C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D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 3. (2021高一上·潮州期中) 课外古诗鉴赏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可食、可编席、制扇。②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③柘(zhè):一种树。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 . “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 . 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D . 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之感。
    2. (2) 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 4. (2021高一上·潮州期中) 课外文言文阅读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①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注:①郎中:官名,宫内侍卫

    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却,吾恶紫臭。 

    ②于是日,郎中莫衣紫。

    1.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2. (2) 秋景常是古代文人笔下烘托送别气氛的典型环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3. (3) 《登高》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4. (4) 秦观在《鹊桥仙》里赞叹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语句是:
    5. (5) 《声声慢》一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
三、课内基础知识(8分)
  • 6. (2021高一上·潮州期中) 下列关于“词”这一文体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琴趣、诗余等。 B . 每首词都有词牌。词牌即标题,概括词的内容,比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就是怀念江南的美景。 C . 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称为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分别称为三叠、四叠。 D . 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 7. (2021高一上·潮州期中) 以下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最相似的一首是(   )
    A . 宜阳城下草萋萋,润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B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羽《寒食即事》) C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 D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 8. (2021高一上·潮州期中) 下列句子与现代汉语语序全都不一致的一组是(   )

    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②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9. (2021高一上·潮州期中) 以下选项中对诗句中的典故解说错误的是(   )
    A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 B . “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C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几句借宋文帝刘裕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提醒南宋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D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几句用廉颇自比,表达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四、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 10. (2021高一上·潮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    ”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心智的渺小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        , 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      , 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      , 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

    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承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B . 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感官的有限与我们渺小的心智无福感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C . 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D . 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我们有限的感官无福接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B .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 C . 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 D . 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应接不暇  无所适从  惊魂甫定  高山仰止 B . 摩肩接踵  无所适从  惊魂不定  仰之弥高 C . 目不暇接  手足无措  惊魂甫定  仰之弥高 D . 目不暇接  手足无措  惊魂不定  高山仰止
  • 11. (2021高一上·潮州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日韩三国专家在韩国举办研讨会,决定共同为筷子申遗,此举引发网民热议。乍一听,把使用广泛的筷子,的确让人有些难以理解。应该说,筷子本身并不稀罕,更算不上遗产,,却很有遗产价值。古老的东方文化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筷子就是一项很好的介质。

五、作文(40分)
  • 12. (2021高一上·潮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身边最平凡琐碎的生活场景里,总有一些美好的、弥足珍贵的或让人心仪的因素,这个因素可以称为诗意。诗意也许是最亲近的人给予你的爱意,也许是不经意间心灵受到的触动,也许是蓦然回首时记忆里的一缕温情……

      请以“发现诗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注意要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事件、场景、细节,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