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

更新时间:2022-09-15 浏览次数:75 类型: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
  • 1.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所示哪种工具出现于我国春秋后期( )
    A . 打制石器 B . 磨制石斧 C . 骨耜 D . 铁犁锉
  • 2.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古代做祭品用的纯色牲畜),为畎亩(耕田)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的新耕作方式是( )
    A . 耜耕 B . 牛耕 C . 人耕 D . 机耕
  • 3.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这反映了( )
    A . 农业生产进步巨大 B . 手工业生产工艺成熟 C .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 . 各国君民能和平相处
  • 4. 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 鲁国与齐国、晋国距离较近,而与周天子相距甚远 B . 鲁国想与齐国、晋国联合,共同攻打周天子 C . 周天子势力与齐国、晋国势力差不多 D . 周王室衰微
  • 5. 周王室东迁后,统治力大减,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哪位君主在位时期( )
    A . 周武王 B . 周厉王 C . 周幽王 D . 周平王
  • 6. “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竞相称霸。这一局面的出现,源自哪一制度的瓦解( )
    A . 世袭制 B . 禅让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7. “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大意是齐桓公会过问和制止那些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而他也借助着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齐桓公打着这一旗号的目的是( )
    A . 维护天子权威 B . 争夺霸主地位 C . 扩充齐国疆界 D . 控制周边民族
  • 8. 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书名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名称。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 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 . 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 .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 .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9. 据史书记载,春秋前期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二十多个。诸侯国的减少反映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 . 人民遭受的灾难加重 C . 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 . 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 10.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应该填的内容是( )

    A . 西周 B . 商朝 C . 东周 D . 西晋
  • 11. 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片中的工具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①②③
  • 12. 某七年级兴趣小组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判断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 . 分封制的实行 B . 春秋时期的经济状况 C . 周王室衰微 D . 春期时期各国的改革
  • 13. 《史记》中记载:楚庄王经过长期的斗争,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于是来到洛河,耀武扬威地在周朝的疆界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下列不能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A . 楚庄王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B . 周朝迁都太频繁,遭到了异姓诸侯的反叛 C . 原有的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D . 周王室势力弱于楚王势力
  • 14.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下列属于春秋时期霸主的是( )

    ①齐桓公    ②晋文公    ③楚庄王    ④秦穆公    ⑤周平王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②③④⑤
  • 15. 春秋以前,军队的编制主要是根据战车作战的需要来组织的……到了春秋时期,为了适应山地作战的需要,各诸侯国不断扩大步兵数量,使步兵逐渐成为独立的作战兵种。步兵的兴起说明( )
    A . 社会趋向和平 B . 制度不断变迁 C . 交通更加发达 D . 战争规模扩大
  • 16. 山戎(春秋时期少数民族)特有的“戎菽”(大豆),因为齐桓公征伐山戎而“布于天下”。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 诸侯争霸战争导致了山戎灭亡 B . 诸侯争霸战争促进了各族经济交流 C . 诸侯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更替 D . 诸侯争霸战争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二、非选择题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代,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据传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片桐叶剪成一个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你。”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

    ——《吕氏春秋·览部》(白话文)

    材料二:

    齐桓公改革

    晋文公改革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军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材料三:晋国在称霸过程中,不仅灭掉周围三十余国,兼并了部分戎狄部落,还向东夺取了卫、郑、鲁等国的部分土地……

    ——摘编自《山西历史政区地理》

    材料四:戎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擅长于步战。晋国吸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

    ——摘编自《三晋古文化源流》

    材料五:

    1. (1) 材料一中的历史典故与哪一制度有关?周朝实行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阅读材料二,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诸侯争霸活动产生的影响。
    4. (4) 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什么社会状况。
  • 18.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充满变革的年代。让我们走进春秋时期,探究当时的历史。

    【文物话经济】

    图片话争霸】

    1. (1) 以上历史遗存反映出春秋时期的经济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2. (2) 以上连环画讲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故事。请指出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前提。
    3. (3) 连环画中的两位霸主争霸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争霸过程中都采用了什么名义?
    4. (4) 有人说春秋争霸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有百害而无一利。简述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