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中考复习 物质的鉴别、推断优生特训6

更新时间:2022-09-09 浏览次数:33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9·宁波模拟)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氯化铜、盐酸、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成分,取固体粉末18g,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往其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反应初期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在反应 B . 固体中含有氯化铜13.5g C . 固体粉末中含有氯化铜、盐酸 D . 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内有氯化铜、硝酸钠、氯化钠
  • 2. (2019·宁波模拟) 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 , 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 , 今取10.6克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克CO2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样品中只有NaHCO3 B . 样品中只混有NaHCO3 , 无KCl C . 样品中有NaHCO3 , 也有Ba(NO32 D . 样品中混有KCl,也有NaHCO3
  • 3. 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铁、铜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Fe+2FeCl3=3FeCl2 , Cu+2FeCl3=2FeCl2+CuCl2。向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 )
    A . 烧杯中有铜粉无铁粉 B . 烧杯中有铁粉无铜粉 C . 烧杯中有铁粉有铜粉 D . 烧杯中无铁粉无铜粉
  • 4. (2017·浙江) 已知溶液的导电性与单位体积内离子的数目、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目越多,导电性越强;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性越强(如两个氯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导电性相当)。现向含有Ca(OH)2和NaOH的混合液中通入CO2气体,下列测得溶液导电性(用“电流强度I”表示)变化与通入CO2气体体积(V)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2023九上·永康月考)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 )

    A . 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杂质,先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过滤后再蒸发结晶 B . 检验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水雾 C . 实验测定某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加入稀硫酸,再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D . 实验室制备干燥纯净的氢气,用锌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收集
  • 6. (2024九上·诸暨月考) 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 , 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一种或几种,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5.3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2gCO2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样品中只含有NaHCO3 B . 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 , 可能有KCl C . 样品中有NaHCO3 , 也有Ba(NO32 D . 样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
  • 7.  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 用酚酞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 B . 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C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D . 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8. 化学上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4.6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CO2和5.4g H2O,则该有机物中(  )

    A .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 实验中用去氧气的质量为9.6g C . 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 . 该有机物可能为甲烷(CH4
  • 9. 实验室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有机物中(  )

    A .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 . 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有O元素 C . C、H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9 D . 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 10.

     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⑤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 11. (2013·宁波)

    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 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 . 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 . 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 . 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二、填空题
  • 12.

     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和C的物质类别相同,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由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邻的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其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D物质是 ;

    (2)若C是一种不溶性的固体,则C可能是 ;

    (3)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3.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他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其中A的固体俗称干冰.请回答:

    (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  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反应.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3)当G换成另一个同类别物质时就能将花传回起点A,它是 (写名称).

  • 14.

     已知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图体现了化合物F四种不同的化学性质,其中B溶液呈蓝色,I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C分别与A反应均有不溶于稀硝酸的同种白色沉淀产生,E与F反应生成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C与E反应产生氨味气体.(“﹣”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I的化学式分别为  、 .

    (2)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5.

     甲、乙、丙、丁都是初中化学中最常见的物质,已知它们由H、O、C、Cl、Na、Ca 6种元素中的2种或3种组成,丙与甲、乙、丁都能发生反应.将这四种物质的溶液按图所示相互滴加,现象为:①产生白色沉淀;②有气泡冒出;③无明显现象

    (1)甲、乙、丙、丁都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2)试管②中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3)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向试管③滴加的溶液溶质可能是 (填化学式,下同)或 .

  • 16.

     A、B、C、D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化学方程式:① ;② ;A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 17.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D的化学式为 .

    (2)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基本类型属于;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分别写出物质F和H的一种用途

  • 18.

     现有一包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硝酸铵、硫酸钾、硝酸铜、氯化钠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现按图所示进行检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请你依据实验过程和产生的现象做出分析与判断:

    (1)气体B的化学式是 .

    (2)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通过上述现象判断,该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 ,如果要证明混合物A中确实含有该物质,可用滤液F继续实验.请简要说出继续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现象 .

  • 19.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色粉末,C和E常温下为气体且均属氧化物,F的浓溶液能挥发出剌激性气味的气体,G﹣H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F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某同学认为“图中每一步转化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他的判断 (填“正确”或“不正确”).

  • 20.

     有些晶体按比例带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带有结晶水的晶体在一定温度下会脱去结晶水.草酸晶体(H2C2O4•xH2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草酸晶体受热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xH2O(x+1)H2O+CO2↑+CO↑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该信息以及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开展实验,测定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B中的试剂足量,注射器量程足够)

    Ⅰ.测量装置A、B的质量,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连接装置;

    Ⅱ.取质量为m的草酸晶体,加热至完全分解,将产物全部通入以上装置;

    Ⅲ.测量并记录装置A增加的质量为a,装置B增加的质量为b,装置C读数为V;

    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利用装置A、B、C所得数据计算该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的液体是;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C的作用之一是测量的体积.

    (2)乙同学对利用装置B测量结果计算的可靠性经行反思与评价,认为反应后装置A中残留的气体会使自己的计算结果(填“偏小”或“偏大”).

    (3)甲同学依据装置A测量结果计算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用代数式表示).

  • 21.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从C到D液体的p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 可能含有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 , 过滤;再向滤液中加 , 观察现象.

  • 22.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BaCl2、Na2SO4、Na2CO3、NH4H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1所用到是玻璃仪器有 .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一定含有 .

    (3)写出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 .

  • 23.

     A~I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 .

    (2)A的一种用途是 .

    (3)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只写一个) .

  • 24.

     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物质A的化学式是 ;写出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 .

  • 25.

     废旧金属可以回收利用,用合金废料(含Fe、Cu和Al)制取FeSO4和CuSO4溶液的实验流程如图(部分生成物已略):

    (1)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R═2NaAlO2+3H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出R的化学式为 ,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由Cu制取CuSO4溶液有以下三种途径:

    I.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Ⅱ.2Cu+O22CuO CuO+H2SO4═CuSO4+H2O

    Ⅲ.3Cu+8HNO3═3Cu(NO3)+2NO↑+4H2O

    你认为最佳途径是 (填序号),理由是 .

  • 26.

     A~E是初中常见的物质: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面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C的化学式分别为   、  ;D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 ;

    (2)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7.

     A~K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指向生成物).其中A为红色固体,B、C的元素组成相同,I是某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F、K两种物质常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I的化学式是 .

    (2)物质K的俗名是 (写一种即可).

    (3)反应⑥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8.

     A、B、C、D、E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为单质且B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D是一种盐,E是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俗名是 , D是

    (2)在一定条件下,A既可以转化成C,也可以与C发生化学反应.写出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9.  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

    (1)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A是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可帮助消化,则A是;若A、B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或“=”);写出A、B两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B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俗名叫苛性钠;B与CO2反应也能生成C;则A是 ,C的用途是(只写一种).写出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0.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A物质具有还原性,B是一种常见的气体,E的水溶液呈蓝色.如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

    (1)A物质可能是 ;

    (2)E和F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3)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B物质的用途之一是

  • 31.

     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C、D是所属物质类别不同的化合物,其中C是一种钠盐,E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它们互相转化的关系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

    (1)D的化学式为

    (2)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A与B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4)A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 32.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F、H为气体,且H有刺激性气味.

    (1)E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反应可知,在农业生产中施用铵态氮肥时应注意

    (4)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F转化为C的反应,名称为;工业生产中用F和H合成尿素,反应中F和H的质量比为 .

三、实验探究题
  • 33. (2017九上·鄞州月考) 为了将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分离,并测定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根据流程图回答:

    1. (1) 沉淀B化学式是 , 试剂甲是 , 滤液C中溶质成分有
    2. (2) 根据以上方案得到NaCl固体测定含有杂质,同学们通过分析后对上述方案作出改进:在步骤Ⅴ滤液C蒸发结晶之前,先滴加足量的 , 既能除去所含杂质,又能有效防止新杂质的引入,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为测定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提出了如下两个数据测定方案。

      方案1:称量混合物A的总质量和干燥的沉淀B或CaCl2固体的质量,并进行计算;

      方案2:称量混合物A的总质量和实验改进后所得纯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并进行计算。

      请你判断:上述所选称量数据不合理的是(填:“方案1”或“方案2”)。

      理由是

  • 34.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实验室进行气体性质实验。

    1. (1)

      第一小组同学为检验某C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和H2 , 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

      ①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装置变蓝色,小冯同学由此判断气体中一定混有H2 , 小汪同学认为不对,理由是

    2. (2) 第二小组的同学探究某混合气体的成分。已知该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一种或几种。小组成员没装A装置,直接把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盛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已排尽空气),充分反应后,发现管内物质质量减少1.8g,将反应完全后的气体全部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得到10g白色沉淀,则混合气体的成分至少有种,肯定有的气体是

  • 35.

     图中的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分别是由H、O、S、Na、Ca、Cu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B、E是氧化物,E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2:3,C、F、H为相同类别的化合物,F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G的溶液呈蓝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 (1) G的化学式为 .

    2. (2) 写出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3) G和H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 (4) 写出C→B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6.

      硫酸铵和氯化钾是化工生产的副产品,直接作为肥料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或影响作物的生长,工业上往往将氯化钾转化为无氯钾肥.如图1是硫酸铵等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 (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归纳硫酸铵等物质溶解度﹣温度曲线变化规律:

       ;②温度相同时, .

    2. (2) (2)将氯化钾转化为无氯钾肥的流程如图2:

      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产品(无氯钾肥)的化学式是 ;

      ④操作Ⅰ主要是趁热过滤,过滤后的产品中 (NH42SO4晶体析出(填“有”或“没有”).

    3. (3) (3)苯甲酸(C6H5COOH)通常用作定香剂或防腐剂,也用作果汁饮料的保香剂,合成苯甲酸晶体常伴随有氯化钾等副产品生成,某同学加热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A,并测定其熔点,发现其在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

      资料:苯酸钾熔点122.4℃;纯净固体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在常温时苯酸钾溶解度很小.小于0.4g.

      【提出问题】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   想】猜想1:苯酸钾;猜想2:氯化钾,猜想3: .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蒸馏水、AgNO3溶液、稀硝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将白色固体A加入水中,加热、溶解、冷却、过滤.

      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滤液


      Ⅱ取无色滤液少许于试管中, 

       

      白色固体A中含有KCl

      Ⅲ取白色晶体, 

      熔点是  

      结合实验Ⅱ,猜想3成立

  • 37. (2013·湖州) 实验室有瓶标签残缺(如图)的试剂,实孩员告诉小明,这瓶试剂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试剂成分,小明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5毫升试剂于A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另取5毫升试剂于B 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1. (1) 根据步骤① 现象,小明得出了该试剂可能为氯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小明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步骤① 的实验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 ”。

    2. (2) 由步骤②可确定该试剂为 溶液。

四、解答题
  • 38. (1)生活中的铝制品和金属制品在常温下都不易腐蚀,请简述其原理.

    (2)如何鉴别木炭粉和铁粉.

  • 39.

    小科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了如图,每种物质中都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对应,图中字母均表示初中科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C、D、E、F均含有铜元素.请回答:

    (1)“A+H2O=B”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2)写出B和D反应得到C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列举3种能与E反应得到F的物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