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西汉大儒董仲舒建议武帝“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经由董仲舒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汉代儒学……广采了阴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的。正是这种容纳、吸收和融会的精神,使儒家学说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材料二:这场革命的矛头直指湮灭国民个体人格意识、造成千百年来奴隶道德的“孔教”……尽管它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存在着不足和弱点,但其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扬弃,动摇了“孔教”在中国思想领域的统治根基,有力地回击了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等主导的“尊崇伦常”的复辟逆流,掀起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伟大潮流。
--据《新文化运动必然走向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从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美中关系的信息,继之以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美中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年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家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