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0-09 浏览次数:7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判断对错,对的选T,错的选F)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仅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 11. (2020八上·杭州期中) 观察如图亲属关系网络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①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②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③人在社会关系中往往只有一种身份

    ④人的身份可以通过血缘关系来确定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①④
  • 12. (2020八上·杭州期中)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通过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会诊全省各地的危重病例精准指导救治。由此可见,互联网(    )
    A . 净化了网络媒体和社会环境 B . 促使机器替代了医生的诊疗 C . 打破了地域界限和时空限制 D . 帮助个人摆脱对社会的依赖
  • 13. (2020八上·杭州期中) 针对一些作业辅导类APP(网络软件)存在内置游戏、庸俗娱乐和不良内容等问题,我们青少年学生应( )
    A . 强化自我保护,自觉远离网络媒体 B . 钻研网络技术,摆脱网络秩序约束 C . 节制上网时间,避免沉溺虚拟时空 D . 提高媒介素养,善用网络学习
  •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育程度加快。为此,我国民法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原来的“10周岁”下调至“8周岁”。这表明(    )
    A .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 B . 法律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规则 C . 未成年人不用遵守社会规则 D . 规则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
  • 15. (2024八上·织金期末) 现在市场上的“打折”之风十分盛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字眼:“厂家直销”“全部商品两折起”“挥泪大甩卖”……这些所谓“打折”其实很多都是拉拢顾客的一种幌子。对这样的行为,正确的认识是(   )
    A . 消费者能从中得到许多实惠,所以值得提倡 B . 这是带有欺诈性的商业行为,会危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C . 不诚信的行为肯定不会引来消费者的购买 D . 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
  • 16. (2020八上·杭州期中) 下表是一份“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良行为关系”的抽样调查结果。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不良行为数量

    1种

    3种

    5种

    其他

    占未成年人犯罪比例

    20%

    26%

    45%

    9%

    A .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从违法犯罪开始的 B .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没有原则界限 C . 未成年人违反纪律不要紧,千万不要违反法律 D . 未成年人应防患于未然,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 17. (2020八上·杭州期中) 八年级学生小冬的父母双双下岗,家庭生活困难,其父亲因与他人发生债务纠纷,被他人打伤,小冬的父亲想通过打官司获得赔偿,但是没有经济能力。你认为他父亲应该(    )
    A . 到法院申请减免诉讼费用 B . 到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C . 放弃打官司,不了了之 D . 到律师事务所请求律师免费为其打官司
  • 18. (2020八上·杭州期中) 年轻女子丁某因在西祠胡同转帖散布地震谣言,被南京警方传唤并行政拘留。这种行为的性质及处罚方式是(   )
    A . 犯罪行为      刑事处罚 B . 不道德行为   舆论谴责   C . 恶作剧行为   不予追究 D .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制裁
  • 19. (2020八上·杭州期中) 八年级学生小陈自从结识了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就变得不爱学习,经常旷课逃学,还因为偷东西、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但他不思悔改,多次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我们从中受到的警示有(    )

    ①旷课逃学是未珍惜受教育权利  

    ②违法危害社会,必受刑罚处罚

    ③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④加强自我防范,拒绝不良行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0. (2020八上·杭州期中) 2018年1月5日,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女)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并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罗某的行为(     )
    A . 不道德,但不违法 B .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C . 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D . 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三、材料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共20分)
  • 21. (2020八上·杭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故事一:清朝大学士张英收到家信,得知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产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了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三尺,结果形成了六尺巷。

    故事二:红日亭,温州民间爱心慈善的代名词。1972年夏,有五六位退休老人开始在红日亭向路人免费供应伏茶,后来增加了秋冬施粥,还根据民间习俗与路人分享清明饼、端午粽等时令美食。其间,志愿服务的老人换了又换,人数却增加了,还有许多人以捐钱捐物的方式参与进来,但他们始终以助人为乐的善举温暖着社会。

    1. (1) 两则故事中的哪些亲社会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2. (2) 这些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3. (3) 青少年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 22. (2020八上·杭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款;

    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材料二: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对什么性质违法行为的惩处?
    2. (2) 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了“侮辱、诽谤他人”的违法行为,但为什么后者规定的处罚明显重于前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