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皇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2-09-26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 1. (2022高三上·五华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从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二十四节气这个符号得到进一步普及。

    二十四节气大部分是以气象物候之名,但实际上,它们更重要的本质属于天文学——取冬至为始终的太阳回归年,平均分为24份,用以细致地记录太阳的运行规律。对于节气准确性的追求,贯穿了整个中国天文历法史。我们熟悉的祖冲之、郭守敬等我国古代学者,都对节气的算法作出了杰出贡献。当然,今天历法计算的基础是牛顿力学和现代天文观测。可以说,在观测自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们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不同民族发展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并最终汇聚成为现代科学,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础。

    注重观测记录和规律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大特点,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都有着至今令人赞叹的闪光点。在天文、地理、气象、农学等领域,古人勤勉的记录可谓汗牛充栋。这些不可复现的历史记录为后人追溯和重现历史现象,发现长期规律准备了宝贵的资料。如自春秋以来,哈雷彗星的历次回归在中国古籍中都可以找到记录。

    近些年来,古代科技成果越来越受到重视,专业研究者、科学史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讨、发表的众多专业和科普著作,让我们有机会一窥历史长河里的科技之光。而科技史研究,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某一学科的具象上的启迪,它拥有着更多内涵。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蒂文·温伯格在《第三次沉思》中指出,我们在研究古代科学的同时,不得不采取某种程度的辉格史观倾向,以现代标准来评判古代科学的进展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四节气及其中国古代对日月运行的算法,在唯象理论上达到很高的水平,(与古希腊传统对比)从唯理层次上略有欠缺——中国天文学始终持“天圆地方”模型,在二维球面上用代数方法描述(拟合)日月运行,缺少了距离讨论。所以即便是在郭守敬时代,日月食的计算仍有“当食不食”(计算结果显示应该发生,实际上却看不到),并且无法解释。但我们似乎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而古希腊天文学从柏拉图时代起,就致力于建立三维几何模型,托勒密时代提出了地心说,并为一千五百年之后哥白尼科学革命准备好了舞台。

    这应该让我们更加意识到,科学始终来源于现实问题,但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现象层次上,忘记了对知识产生过程和未知问题的瞻望。这一点,在我们今天的科学教育上尤应警惕——科学教育不能只从书本到书本,而要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激发兴趣、启迪爱好,鼓励更多青少年儿童热爱科学,养成科学思考的方式。

    对于公众而言,我们也应该对比、借鉴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理解科学发现大多数是“反常识”的。因此,相对于其他文化领域,科技领域更需要多样性观点和宽容精神,需要批评和争鸣,因为我们无法事先评判哪一种新思想是正确的,更无法通过计划书来决定原创新科学的诞生。这样,才能为促进原创科学技术的产生提供丰厚的土壤。

    (摘编自孙正凡《古代科技的现代映照》)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气象学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天”与“气”同源,使得中国古代气象学从一开始就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走上了与西方同时期的从哲学思想出发的西方气象学不一样的发展路径,其文化和地域特色构成了古代4000多年的中国气象史的基调。其中,又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既有天文含义又有气象含义,流传数千年,成了中国典型文化遗产的载体。

    中国古代气象学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代表之一。科学史界公认,中国有传统天学、算学、农学、中医学等四大传统学科。但是,气象科技史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中国传统古代气象学理所当然成为第五大传统学科。其中,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的传统气象科技知识等,对于形成这个结论功不可没。

    我国古代浩繁的文献典籍广泛记录了古人观察自然、认识气象的重要信息。伴随农耕文明的发展,他们发明了测度风力、湿度、降水、物候等古代气象仪器,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相雨、观天、候气等气象理论,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积累形成了很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气象科学知识体系,在其发展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气象遗存,即气象科技文化遗产。

    气象事业作为科技型、基础性公益事业,挖掘二十四节气在内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对实现气象现代化和气象科技创新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价值,有助于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气象强国建设。同时,深入认识二十四节气,可以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气象科技发展历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为世界气象科技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构建中华气象科技文化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和科技自信,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和气象科技文化内涵,服务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气象强国的需要。

    (摘编自陈正洪《二十四节气中的科技与文化遗产》)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论是祖冲之,还是郭守敬,抑或是牛顿等人,他们在观测自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的求索与研究,都是现代文明基础的构成部分。 B . 注重观测记录和规律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最重要的特点,古人在天文、地理、气象、农学等领域的历史记录,为后人发现长期规律准备了宝贵资料。 C . 中国古代气象学文化内涵深厚,其发展路径与西方同时期从哲学思想出发的西方气象学不同,其文化和地域特色构成了古代几千年中国气象史的基调。 D . 挖掘气象科技文化遗产,不仅对实现气象现代化和气象科技创新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价值,还有助于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于气象强国建设。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哈雷彗星是肉眼可见的彗星,自春秋以来,哈雷彗星的历次回归在中国古籍中都有记录,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注重观测记录。 B . 在郭守敬时代,日月食的计算仍有“当食不食”,并且无法解释,说明当时我国的古代科学家重视观测记录而轻视理论研究。 C . 二十四节气既有气象意义,又有天文历法意义,说明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气象学相互交融渗透,气象学制约天文学的发展高度。 D . 只有深入认识二十四节气,才能认识中华气象科技发展的历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为世界气象科技的进步做出的伟大贡献。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对科技史研究积极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技史研究让我们意识到科学研究不能局限于对现象的观测与记录,还应该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和未知问题进行探索。 B . 科技史研究让我们认识到应该用发展与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科学发现,因为研究条件、视野、环境等会产生不同观点。 C . 科技史研究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引导更多青少年儿童热爱科学,养成科学思考的方式。 D . 科技史研究让我们意识到只有以现代标准评判古代科学的发展水平,在不断的否定中才能深入地解决科学发现中的重要问题。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5) 卡尔·波普尔曾说:“一切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意味着对未知的新征服。”结合材料一内容,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2. (2022高三上·五华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鸡  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

    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

    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倒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

    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

    (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九个字干净地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交待清楚,即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

      B . 文嫂虽“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但其妨碍建校,拒绝搬走,并得寸进尺,要求学校加盖鸡窝,还是体现了人的劣根性。

      C . 文嫂为金先生服务,虽然是为了讨生活,但也因其对知识分子的敬意而尽心尽力,而金先生却偷吃了文嫂赖以生存的鸡。

      D . 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这哭声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辈子委屈的发泄,更是对偷了鸡的金先生的控诉。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家于平淡中开掘出金昌焕在斯文外表掩藏下的虚伪与鄙俗,对五四运动以来被神化的学生形象进行了质疑与反思,具有现实意义。

      B . 《鸡毛》为笔记体小说,其文字叙事简要,朴素干净,点到即止。华丽浮躁之词极少,多为平实之语,遵循了汪曾祺一向的语言风格。

      C . 本文以“鸡毛”为线索,也以之为题,既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又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D . 在结构上,《鸡毛》则有着汪先生一惯的大巧若拙的特色,表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小说全文,全无拘束,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淡不烈。
    3. (3) 汪曾祺的《鸡毛》和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均运用了讽刺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分析两篇文章在塑造人物方面都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
    4. (4) 汪曾祺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本文中我们能看到文嫂的“忧伤”,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淡淡的“欢乐”,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3. (2022高三上·五华月考) 文言文阅读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子怀谏,为节度副大使。兵马使田兴,有勇力,军中赖之。辛亥,上与宰相议魏博事,李吉甫请兴兵讨之,李绛曰:“臣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皆分兵以隶诸将,不使专在一人,恐其权任太重,乘间而谋己也。诸将势均力敌,莫能相制,若常得严明主帅以临之,则粗能自固矣。今怀谏乳臭子,不能自听断,军府大权,必有所归,诸将厚薄不均,怨怒必起,不相服从。然则日分兵之策,适足为今日祸之阶也。

    至时,惟在朝廷不爱爵禄以赏其人,使两河藩镇闻之,恐其麾下争为恭顺矣,此所谓不战而屈人兵者也。”上曰:“善。”既而田怀谏幼弱,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数以爱憎移诸将,众皆愤怒。朝命久未至,军中不安。田兴晨入府,士卒数千人大噪,请为留后。兴乃谓众曰:“勿犯副大使,守朝廷法令,申版籍,请官吏,然后可。”皆曰:“诺”。兴乃杀蒋士则等,迁怀谏。魏博监军以状闻,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上从之,以兴为魏博节度使。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上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十一月,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兖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十四年秋,田兴入朝,上待之尤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四》)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B .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C .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D .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与“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两句中的“窃”字含义相同。 B . “乘间而谋己故也”与“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季氏将伐颛臾》)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 C . “然则向日分兵之策”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两句中的“向”字含义相同。 D . “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与“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僮蒋士则趁田季安去世、怀谏年幼弱小之际,独揽魏博的军政大权,凭个人好恶调换众将职位,引发众怒,后来被田兴杀掉。 B . 李绛向宪宗提出建议,朝廷应采取分散各地藩镇将领兵权的策略,令诸将势均力敌,避免他们因兵权集中而嚣张跋扈,趁机谋乱。 C . 宰相李吉甫先是主张对魏博用兵,后又在魏博易主的时候,建议朝廷观其变化,但他的意见都遭到了李绛反对,也未被宪宗采纳。 D . 宪宗采纳李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建议,避免了战争,任命田兴为节度使,后犒赏军士,免除魏博一年赋税,并在田兴入朝时善待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

      ②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

    5. (5) 两河藩镇中成德、兖郓的使者为什么会“相顾失色”?请简要说明。
  • 4. (2022高三上·五华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诗人漂泊巴蜀、流浪万里的艰苦的现实境况,但“三巴路、万里身”又给人以气象宏大之感。 B . 颔联写到虽然与家乡亲人相隔万里,不过幸好有朝夕相处的僮仆相伴,由羁旅之苦转而写亲情之乐。 C . 戴叔伦的诗句“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与本诗“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在内容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 D . 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苍凉,情韵幽绝,手法虚实结合,虽不事雕琢,却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
    2. (2) 《围炉诗话》中评价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道:“说尽苦情、苦境矣。”请结合领联简要分析该评论的合理性。
  • 5. (2022高三上·五华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到自己现在的境况,不过是一个身份低微的亡国俘虏,但是却“”,因此,他并不敢再奢求得到更高的官位。
    2. (2)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表达对逐客令的态度时说道,为君者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才可以战无不胜,而现在“”,只会让天下贤才裹足不前,不敢事秦。
    3. (3) 《木兰诗》中用“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细腻描写了木兰褪去戎装,对镜梳妆的场景,古代诗词中也经常会用女子照镜子这类梳妆打扮的动作描写来刻画女性形象,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三上·五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烟火气少了,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   )。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就是(   )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一本书应该有烟火气。俗世烟火,是书中(    )的源泉。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但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       )的。烟火气是书的基本,而高于烟火气的,    , 两者缺一不可。一个人也该如此。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    。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在上的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孤芳自赏    鸡零狗碎    喜怒哀乐   超尘脱俗 B . 孤芳自赏    乱七八糟    嬉笑怒骂   出类拔萃 C . 顾影自怜    乱七八糟    喜怒哀乐   出类拔萃 D . 顾影自怜  鸡零狗碎    嬉笑怒骂   超尘脱俗
    2.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 (3)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7. (2022高三上·五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久坐以后很难保持正确的坐姿,常会出现弯腰弓背坐或蜷缩在沙发上的情况,此时腰椎局部受到的剪切力增大,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腰背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引起腰疼。

    久坐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概率,从而导致死亡风险的增加。①经常听说打麻将时突然死亡,这与他们长时间坐着不动是重要因素。久坐还会带来身体肥胖、机能退化等问题。

    远离这些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避免不要久坐,建议坐30~40分钟左右就要站立活动一会儿。可以伸伸懒腰或者轻微旋转腰部,最好能出去转上一圈。另外,要选择合适的座具,尤其不要坐过低的座椅;必要时可在腰部增加腰垫,保持腰部的正直。

    1. (1) 文中画横线的两个语句各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2. (2) 请分别用一个疑问句给上面的三段文字各加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三上·五华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万物之长)。”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为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首倡“敢为天下先”的口号,积极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事业。这一口号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命运而前赴后继。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于1912年诞生了。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赢得了“中华民国国父”之称。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议论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