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荥阳市京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

更新时间:2022-09-27 浏览次数:48 类型:开学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
  • 1. (2022高三上·荥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材料二: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

    《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

    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 B . 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虽忽视了“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 C . “写”和“不写”影响读者感受:“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若所有细节都交代清楚,作品就显得死板。 D . 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不写之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不能喧宾夺主;二者应主次分明,相得益彰。 B . “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由作者完全掌控的,还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 C . 《红楼梦》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质疑,进而推想缘由,探求真相。 D .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等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就肯定无法完全领会作品的意旨。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
      A . 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讯传出来后,身为公爹的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并表示“尽我所有罢了”来料理丧事;而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 B . 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后文只写宝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却不再对嬷嬷作其他描写。 C . 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态,却没有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 D . 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贾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诗。看了贾兰的诗,贾政“喜不自胜”并“讲与贾母听”;宝玉作完,贾政看了却只是“点头不语”。
    4. (4) 请简要分析文本中设置的空白在读者感受方面的作用。
    5. (5)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写了黛死钗嫁的相关情节,林黛玉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你好……”留下了空白,能引发读者对黛玉的心理、性格,以及宝黛爱情的丰富解读,堪称“不写之写”的典范。请结合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在“空白”处补写两条内容,并对其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16分)
  • 2. (2022高三上·荥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哈兰下山

    刘斌立

    立秋那天,哈兰竟然牵了头出生不久的小驯鹿下了山。

    阿龙山镇就一条公路,大中午的也没有看见什么车,哈兰走在上面心里有点小慌张。几十年的砍伐,林子快尽了。奥克里地山的林场已经荒废,国家两年前开始在大兴安岭全面禁伐、禁猎。阿龙山这个大山深处的小镇越发的凄凉。

    一面掉了一半水泥的墙上,还留下了“收驯鹿”的前两个字。哈兰记得绕过这面墙,面那屋子里有个姓尚的汉人,专门收死驯鹿。去年,哈兰同族的石头带着17头驯鹿下了山,不过没过多久,驯鹿就死了一半。驯鹿要吃山里清晨新鲜的苔藓,这种灵性的动物不是饲料可以养活的。石头最后一声口哨,放剩下的驯鹿归了山,他知道驯鹿能找到他爸那去。石头自己则把刚死的鹿全都卖给了尚姓的汉人,一开始数票子还掉了几滴眼泪,因为死的鹿好几头是他看着长大的。后来石头一头扎进了小饭馆。

    走到街的尽头,哈兰就看到这家小饭馆,于是把鹿拴在门口,自己一头扎了进去。

    杨二一看哈兰,立马认出这是山上的鄂温克,于是下意识地先看了看墙角的酒桶。杨二家里排行老二,就是土生土长的阿龙山人。阿龙山人好多人家都只有老大起个正名,后面的孩子就二三四地排着。杨二这小饭馆开不少年头了,原先有林场在,这条街上共有11个饭馆,每晚喝酒的生意总是不断线。自从禁伐以后,林场关了,伐木工遣散了。饭馆酒馆一律没了生意。杨二这临街的铺面房是老人传下来的,他也没地可以去,于是继续撑着开业。

    要说这阿龙山的饭馆生意,基本就靠酒了。杨二每三个月就要去百里外的几个城镇的几户酿酒的人家转转,专门收散酒。20斤装一个蓝色的桶,收购价8毛一斤。然后拉回饭馆里给桶贴上个标签“扎兰屯原浆”,然后卖一块二钱一斤。一桶酒挣八元,你可不能小瞧这八元。前些年,这阿龙山上街上的小饭馆,哪个晚上不得卖个十桶八桶的。当然这是以前的事了。

    杨二看见来了鄂温克人,心里其实提高兴。鄂温克人都好酒,一个人一顿喝两斤真不算事。但杨二也害怕,怕他们喝多了惹事。那年有个叫石头的鄂温克族人,因为响应政府的号召下了山,结果下山的驯鹿死了大半,他卖了死鹿一头扎进了杨二的饭馆。石头在饭馆里醒了就喝,醉了就睡,三天干掉了一桶“扎兰屯原浆”。他该给的钱到是一分不少,但最后一天晚上,一个叫贾明的汉人因为说句“驯鹿下山是找死”,惹恼了石头,石头直接把贾明的胸口捅出了两个血窟窿。

    那边哈兰喊着要酒了,杨二直接把墙角那桶剩酒搬了过去。

    哈兰没敢放开喝,他记得今天的大事,他父亲安道在他下山前叮嘱过,说事成了才能喝顿酒。

    下午两点不到,哈兰微醺,牵着小驯鹿到了镇上林业保护办公室。

    哈兰认识那个唐姓的科长,去年唐科长带人在山上劝大家上缴猎枪,下山去定居点住。

    安道是他们部落的最年长者,部落里还在山里生活着的那十几口人都听他的。那次唐科长好说歹说,安道也没有同意下山。最后石头一个人下山的厄运更让大家不愿意离开了。

    “你下山了?”唐科长也认出了哈兰。

    “我给你送鹿来。”哈兰说。

    “我跟你说,你也给山上你的族人带句话,必须搬下山来,政府都给你们安排好了。有房子住,还给生活补贴。”唐科长拍着哈兰结实的肩膀说。

    “你就让我们再住一年,我父亲快走不了路了,他下不了山。下山我们吃什么啊?”哈兰的汉语是他们族里最好的了,这次“公关”的重任才落到他的肩上。

    “你们可以把驯鹿带下来养,或者卖掉嘛。”

    “我们鄂温克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杀不卖馴鹿的,如果做了会被长生天诅咒的。石头不就是这样吗?”哈兰说道。

    石头去年捕死了人,自己也进了监狱,最后给认定为过失杀人,判了无期。

    唐科长有点无奈和烦躁,口气硬了点说:“这头鹿我不会要,你赶快回去安排下山,到最后我们要强制执行。懂吧,强制执行。”

    哈兰的酒劲就这么突然上来了,他拦不住径直走进办公室关上大门的唐科长。他一拳挥空,手不自然地垂了下去。

    那晚,哈兰又钻进了杨二的小饭馆,他继续喝酒,喝扎兰屯原浆。

    哈兰把饭馆当成了家,醒了就喝,醉了就睡。第三天杨二趁他睡着了,摸了他的内兜,发现只有十块钱,根本不够结账啊。

    饭馆里的其他客人玩笑杨二,说鄂温克人以后都会来他这蹭酒喝。

    大伙正笑着,哈兰突然醒了。

    “谁说我们鄂温克人不给酒钱,我可以拿驯鹿来换。”哈兰嚷着。

    突然大家都安靜了,原来几天来早就没了馴鹿的踪影。

    有个声音提醒哈兰。

    可能鹿自己上山了?

    (选自《文学港》,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鄂温克人好酒,杨二投其所好,精打细算,显示出生意人的狡黠,也反映了生活艰难。 B . 驯鹿要吃山里清晨新鲜的苔藓,到了山下难以养活,是鄂温克人不愿下山的主要原因。 C . “必须搬下山来”、“强制执行”,唐科长语气不善,态度强硬,完全是官僚主义的做派。 D . “一拳挥空,手不自然的垂了下去”,将哈兰由愤怒到无奈的内心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通过杨二的心理活动,插叙石头在酒馆喝酒以及惹事的场景,丰富了文章内容,使小说的情节推进更显层次感和立体感。 B . 小说两次出现“醒了就喝,醉了就睡”,这样的反复手法,既描摹出喝酒人的情状,也让读者感受到喝酒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C . 小说哈兰和唐科长的一番对话,唐科长句句不离下山,哈兰则词词紧扣驯鹿,所答非所问,尴尬中略显幽默,滑稽中尽是无奈。 D . 小说通过哈兰带驯鹿下山的经历,展现出鄂温克族人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用语急切激烈,透着独特的时代感,读来回味无穷。
    3. (3) 文中多次提及石头,有详有略,这样处理对主人公哈兰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4. (4) 文章以“可能鹿自己上山了?”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28分)
  • 3. (2022高三上·荥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祥兴二年二月,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史臣曰:“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锧 , 可不谓之仁哉!”许有壬曰:“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宋史》卷四百十八)

    文本二:

    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闲,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

    (杨士奇《重修文丞相祠记》)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B . 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C . 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D . 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人,指原南宋境内的各族人。元朝统治者把全国人分成四等,南人属最下等。 B . 黄冠,黄色冠帽,多为道士戴用,文中指做道士,文天祥以此为借口是希望逃出敌营。 C . 赞,常用作议论史事的文体,附于史传后以阐发议论,文中是史官对文天祥的评价。 D . 伏锧,古代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于砧上,故称“伏锧”。也泛指被处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了,如果效忠元人,也能得到高官厚禄,但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 B . 文天祥在被元人囚禁期间,元人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和为政才华,始终对他很恭敬,而且想尽一切办法劝他投降归附。 C . 留梦炎反对释放文天祥,他认为一旦文天祥回到江南再起义兵,会使他们陷入尴尬的境地。元主虽不忍心,但最终还是杀了文天祥。 D . 文天祥虽然抗元最终失败,但因为他能舍生取义,从容赴死,充分体现了儒家“仁”的精神境界,对此两个文本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②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

    5. (5) 两个文本都评价了文天祥以身许国的行为,请分别概括其主要观点。
  • 4. (2023高二下·湖北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 . 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 . 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 . 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 (2)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 5. (2022高三上·荥阳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2. (2) 贾谊《过秦论》中,秦始皇命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从而使得“”。
    3. (3) 古代京城百业兴旺,精英荟萃,又被称为“京华”,这一美称,在唐宋诗词里经常出现,如“”。
五、     (9分)
  • 6. (2022高三上·荥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伪勤奋”,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学习,孩子很多付出的时间,所以往往没有相应的回报。具体表现是:打疲劳战,牺牲夜晚的睡眠时间,白天却____________,学习低效甚至无效,这是____________的努力;上课时忙着记笔记,却没有用心听课,没有紧跟老师的指挥棒转,这是____________的做法;课后刷了很多题,也花时间整理错题本,可厚厚的错题摘抄本只是无灵性的壳 , 错过的题几天后还是做错,工整的错题本成了摆设;看着答案哪题都会,没有答案无从下手,做题不用心思考,也不会____________。相应的表现还有很多,比如各科学习没有合理规划时间、学习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看手机、刷很多题但是遇到难题就跳过……

    “伪勤奋”最明显的特征是学习没有目的性,耗时多,收效少。都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但一定要真勤、真学、会学、乐学、学会!低质量的勤奋,就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看起来很刻苦,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需要克服的问题或学习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昏昏欲睡  自欺欺人  本末倒置  举一反三 B . 昏昏欲睡  掩耳盗铃  本末倒置  融会贯通 C . 萎靡不振  掩耳盗铃  因果倒置  举一反三 D . 萎靡不振  自欺欺人  因果倒置  融会贯通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伪勤奋”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学习,孩子付出的时间很多,所以往往没有相应的回报。 B . “伪勤奋”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学习,孩子很多付出的时间,但往往没有相应的回报。 C . “伪勤奋”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孩子很多付出的时间,所以往往没有相应的回报。 D . “伪勤奋”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孩子付出的时间很多,但往往没有相应的回报。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六、    (11分)
  • 7. (2022高三上·荥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伴随基因组研究而产生的,(   )。它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服务,      ;另一个是从中发现新的规律,也就是用好这些数据。

    目前,伴随着基因组研究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相关信息出现了爆炸性增长,迫切需要对海量生物信息进行处理。以Genbank中的DNA碱基数为例,       , 大约每14个月就会增长一倍,这一增长速度只有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增长可以与之比拟。所以在当前基因组信息爆炸的时代,建立超大规模计算系统,发展全新的生物信息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这些数据,       , 是基因组研究取得成果的决定性步骤。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它的发展内容紧随基因组研究的发展而逐步深入 B . 它的研究内容紧随基因组研究的发展而逐步深入 C . 它的发展内容紧随基因组研究的逐步深入而发展 D . 它的研究内容紧随基因组研究的逐步深入而发展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七、作文(60分)
  • 8. (2022高三上·荥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双奥之城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比赛成绩

    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群众体育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科技亮点

    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交通支持

    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

    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国家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

    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