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华诗词“博大精深,yuán远流长,如三山五岳,巍峨屹立;如五谷丰熟,养育万方”。从诗歌的源头《诗经》《楚辞》到汉乐府,从魏晋诗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它们一脉相承,又风格迥异,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丽耀眼的明珠。千百年来,中华诗词以其无限的mèi力超越时空,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那动人的诗句,丰富的情感,人文的光辉,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诗意人生的写照、家国情怀的寄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艺术结晶。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①yuán远流长
②mèi力
③屹立( A.yì B.qǐ )
④瑰丽(A.guì B.guī )
①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
④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我国传统的古诗就像一个开掘不尽的宝藏,从中可以发掘丰富的风物、生活、情感、思想……通过诗句 “①,”(《诗经》),我们看到了爱而不得、日思夜想的执着与深情;通过诗句“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我们读出了离别时的宽慰与达观;通过诗句“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读出了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悲悯与赤忱;通过诗句“④,”(《卜算子·咏梅》),我们读出了即便消亡仍不改品格的生命的表白……浸润于古诗的福泽,我们渐渐学会了观物、观人、观世界。
示例:刘禹锡,你一生坎坷,风雨中,你依然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的豁达与乐观,鼓起了我前进的风帆。
备选诗人:苏轼、陶渊明、杜甫、白居易、陆游
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___________。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①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②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
③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④当前,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不由得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
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B.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题字慰英雄
陈忠实
①深秋时节的一天后晌,朱先生在书院背后的原坡上散步,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灿烂的菊花掩盖不住肃煞的悲凉。他看见一辆汽车在河川公路上自西向东急驶,搅扇起来的滚滚黄尘骤起四散,汽车开到书院对面时却放缓速度,在滋水河边上停下来,一个人挽起裤子涉水过河,沿着通往书院的弯弯小路走上来,朱先生看清他的衣着原是一位军人,便转过身依然瞅着山坡和河川深秋时节的田园景致。这里宁静安谧的田园景致与整个即将沦陷的中国是如此不协调,他怨愤以至蔑视中国的军人,无法理解如此泱泱大国如此庞大的军队怎么就打不过一个弹丸之地的倭寇?看门的张秀才在书院围墙外的坡田上呼叫他:“你的学生鹿兆海来咧———”朱先生撩起袍襟急步走下坡来。
②走进书房,鹿兆海神情激动地说:“先生,我想请你给我写一张字儿———”
③朱先生轻淡地问:“你大老远儿从城里开上汽车来,就要这一张字儿?”鹿兆海诚挚地说:“是的,是专意儿来的。”朱先生调侃地笑笑:“你不觉得划不着吗?为我的那俩烂字值得吗?”鹿兆海并不觉察朱先生的情绪,还以为是先生素常的伟大谦虚,于是倍加真诚地说:“我马上要出潼关打日本去了,临走只想得到先生一幅墨宝。”朱先生扬起头来,急不可待地问:“你们开到啥地方去?”鹿兆海说:“中条山。”
④朱先生从椅子上站起来,满脸满眼都袒露出自责的赧颜:“兆海,请宽容我的过失。我以为你们在城里闲得无事把玩字画。”鹿兆海连忙站起扶朱先生坐下:“我怎么敢怪先生呢!我们师长听说我要来寻先生,再三叮嘱我,请先生给他也写一幅。他说他要挂到军帐里头……”朱先生的脸颊抽搐着,连连“哦哦哦”地感叹着,如此受宠若惊的现象在他身上还未发生过。朱先生近来常常为自己变化无常的情绪事后懊悔,然而现在又进入一种无法抑制的激昂状态中,似乎从脚心不断激起一股强大的血流和火流,通过膝盖穿过丹田冲击五脏六腑再冲上头顶,双臂也给热烘烘的血流和火流冲撞得颤抖起来,双手颤巍巍地抓住兆海的双肩:“中条山,那可是潼关的最后一道门扇了!”鹿兆海也激昂起来:“要是守不住中条山,让日本兵进入潼关践踏关中,我就不回来见先生,也无颜见关中父老。”
⑤朱先生滴水入砚亲自研墨,鹿兆海要替朱先生研墨遭到无声而又坚决的拒绝。朱先生控制不住手劲,把渐渐变浓的墨汁研碾出砚台。朱先生亲自裁纸,裁纸刀在手中啪啪颤着,从笔架上提起毛笔在砚台里蘸墨,手腕和毛笔依然颤抖不止。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弯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进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着,冰凉的井中水起到了镇静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笔 , 果然不再颤抖,一气连笔写下七个道劲飞扬的草体大字:砥柱人间是此峰。
⑥朱先生停住笔说:“这是我写的一首七绝中的一句。我刚中举那阵儿年轻气盛,南行回来登临华山诵成的。现在我才明白,我连一根麦秆儿的撑劲都没有,倒是给你的师长用得上。”鹿兆海也情绪波动,泪花涌出。朱先生重新铺就一张横幅,蘸饱墨汁再次毅然落笔:白鹿精魂
⑦朱先生写完放下毛笔,猛然抬起手咬破中指,在条幅和横幅左下方按盖印章的部位,重重地按上了血印。鹿兆海吃惊地看见朱先生中指上滴滴嗒嗒掉到字画上的血花儿,扑通一声跪下去:“朱先生放心,我一定要拿小日本一桶血赔偿先生……”朱先生怆然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捷报勿忘告先生哦!”
(节选自《白鹿原》,有删节)
注:《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表现了其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轻淡调侃——激动题字——怆然吟诗
变化原因:
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灿烂的菊花掩盖不住肃煞的悲凉。
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弯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进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着,冰凉的井中水起到了镇静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笔。
【材料一】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根据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关联,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如喜欢音乐的同学,在听音乐时非常享受,体验到愉快,因此在学习音乐时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动机。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学生内化了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的结果,例如学生为了获得教师或家长的表扬、物质奖励而努力学习。一般来说,直接动机更能持久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最早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二者呈现的是倒U型曲线(见图1)。
【材料二】除了较强的学习动机,我们还要讲究一定的学习策略,例如:
(一)整体学习和部分学习
根据所学材料的学习量不同而划分的两种学习方式。整体学习又称全部学习,是把所学材料看作一个单元,一遍一遍地学习,直到学会为止;部分学习又称分段学习,是把所学材料分成若干段落,逐段学习。学会第1段后,再学第2段,以此类推,最后把已学会的各段综合起来。
(二)记忆术
⑴位置记忆法:通过与你熟悉的某种地点顺序相联系来记忆一些名称或者客体顺序的方法。
⑵缩写与编歌诀:指利用每个调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缩写,常常采用简语或歌谣口诀来记忆,比如二十四节气歌;理解、背诵柳宗元《江雪》时,记成“千万孤独”。
⑶谐音联想法:是指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语音联想,假借意义,将无意义材料转变成有意义材料的一种精加工策略。比如将“3.14159”记成“山巅一寺一壶酒”,将“thank you”记成“三克油”,强调声音相似。
⑷关键词法:是指将新词或概念与之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一般用于外语学习,先选择一个发音与外语生词类似的母语词(最好是具体名词),然后利用表象或一个句子将外语词的意义与母语词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外语单词。例如记忆英语单词“tiger”时,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
(三)及时复习
识记了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要不断遗忘的。对于遗忘的进程,心理学家们很早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做了大量研究。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遗忘曲线(见图2)。他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根据这一规律,复习最好要及时进行。
(四)过度学习
该理论又称为“过度识记”,也是由艾宾浩斯提出,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例如一篇课文读10遍便刚好可以背下来,但读完10遍之后最好还要多读几遍。过度学习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但是也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不能一味地重复再重复。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其效果也最好。
(五)利用元认知,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
这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比如考试过程中,读完一篇文章后,问自己“我已经读懂这篇文章了吗”,如果自认为读懂了,便开始做题;做题时有意关注时间,判断自己的做题速度,如果发现自己太慢,就加快审题和写字的速度。
【材料三】初三1班“今日学习小结”精选
甲同学:上午最后一节课,吴老师讲了“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我觉得这一章很有意思,特感兴趣,就听得比较认真。放学后,我留在教室做科学作业,但只做了几道题,感觉不是很顺手,我觉得可能是自己还没有熟练掌握,就没再做了,随即翻开笔记复习了一会儿。回寝室后再做物理作业,就轻松多了。Yeah,快表扬我吧!
乙同学:昨天,我们学完了《岳阳楼记》,老师竟然要求我们两天内背诵全文,太“残暴”了吧?晚上,我拿出书来开始背。啊,太……长了吧,又是一个“酸爽”的晚自习,又是一个“愉快”的夜晚!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主要存在3种情况:面对困难或复杂的任务,动机水平较①时学习效率最好;面对容易或简单的任务,动机水平较②时学习效率最好;面对难易适中的任务,动机水平处于③时学习效率最好。并且,动机最佳水平与④有关,⑤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甲)
望蓟门①
唐·祖咏
燕台②一望客心惊,笳③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④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此诗约为祖咏游宦范阳(东北边防重镇)时所作。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②燕台: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③笳:指号角。④三边: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乙)
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①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②被召诣校书郎③ , 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④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邑千户。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彪:指班彪。②固:指班固。③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④傅介子、张骞:西汉外交家,都因出使西域有功而封侯。
(丙)
终军请缨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大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①。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③ , 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称谓之“终童”。
(节选自《汉书·终军传》)
(注释)①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②传:凭证。③缨:长绳。
请从下面的两句诗中,自选诗句、角度进行赏析。(角度:光色融合、色彩渲染、以声传情……)
A.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B.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诗句:赏析:
①不耻劳辱
②涉猎书传
③遣军使南越
④越王听许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鲁迅在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中,懂得了正直与严谨;莫怀戚在田间散步时,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史铁生从泼泼洒洒的北海菊花,懂得了母爱的深沉和生命的坚强;梁衡从奔腾不息的壶口瀑布,懂得了中华民族的柔中有刚、勇往直前……生命就是在不断地经历和懂得中逐渐成长。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亦可抒发感想。
要求:⑴题目自拟,问题自定(诗歌除外);⑵字数600—800;⑶不得抄袭、套作;⑷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