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鹿寨县鹿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

更新时间:2022-10-09 浏览次数:53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題,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雨“小雨“雨小"“用少““少雨“多雨”“疾雨“雨疾“雨不疾”等相关词语;还有如”其自东来用,其自南来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等短句。这反映出当时(   )
    A .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 . 农业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 . 注重科技的实用性 D . 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 2.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春秋时期,晋景公采取“联吴疲楚”战略,派申公巫臣教吴国的军队射箭、骑马、布阵等等。齐国也给吴国输入大量的先进武器和战术。最终,楚国逐渐衰落,吴国开始崛起.吴国的崛起(   )
    A . 抓住了大国博弈的机遇 B . 改变了兼并战争的格局 C . 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使楚国失去大国的地位
  • 3.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汉代画像砖的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刚刻线条和凸刻线条。画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等。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砖(   )
    A . 反映出世界一流的艺术创作技术 B . 通过艺术形式形象记录了社会状况 C . 以满足统治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D . 可以用来研究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
  • 4.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如图所示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

    A . 民间娱乐的丰富多样 B . 丝绸之路促进文化往来 C . 制瓷工艺的精美高超 D . 官营手工业的兴衰变迁
  • 5.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1841年。林则徐将《四洲志》《澳门日报》《粤东奏稿》等资料交付给魏源,嘱咐他编著一部救国家危亡的新书。1842年。魏源完成了《海国图志》,1843年出版。到1852年,经修订。《海国图志》成为百卷本。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等。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 西学东渐的思想潮流开始涌现 B .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旋律 C . 国内外变局使士大夫注目世界 D . 维新变法的思想开始萌芽
  • 6.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晚清时期,郑观应指出,要振兴商务,应“仿西法”在各省设立商务局,”公举殷商及巧工设为董事"。”各省商务局绅董,呈军机转奏,庶下情上达,不至为一人壅蔽也"。这说明当时(   )
    A . 民主化改革深入人心 B .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破产 C .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D . 传统经济政策受到质疑
  • 7.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成功至1913年年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公益团体。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行政建设,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有这些团体的踪迹。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
    A . 传统伦理观念崩溃 B .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 . 政策环境相对宽松 D .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 8. (2023高二下·西夏开学考) 近年来,中国开始通过承办世博会、世园会、冬奥会等诸多大型国际活动,让更广泛的受众认识了日新月异的中国,塑造一个和蔼可亲,有着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强大的现代工业和科技能力的国家形象。这一举措反映出(    )
    A . 我国多样化的外交政策 B . 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C . 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推进 D .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 9.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在古希腊人那里,诗歌和音乐密切相连,诗人同时也是音乐家,而且诗歌绝非纯粹的文学作品,它承载着希腊人的文化理想,传达着关于城邦、道德、友谊、爱情和生活的观念。诗人是希腊人最重要的老师之一,学校教育也因此成为公民教育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古代希腊(   )
    A . 倡导文学与艺术的结合 B . 人文精神的社会氛围浓厚 C . 注重培养公民综合素养 D . 诗歌成为主流的文学体裁
  • 10.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在《古地图密码》一书中,有两幅地图:一幅是绘于1459年的"毛罗地图",能清晰地看到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另一幅是绘于1507年的“瓦德西穆勒地图"。绘出了美洲大陆和太平洋海域,且太平洋海域大于大西洋海域。如表是相关史实简表。据此可知当时(   )
    时间 事件
    1459年 毛罗绘制地图
    1488年 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8年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07年 瓦德西穆勒绘制地图
    1519年-1522年 麦哲伦环球航行
    A . 地圆学说已经得到了普及 B . 西方地图测绘技术取得了关键突破 C . 地理科学的地位有所提高 D . 地理认知革新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 11.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在把牛顿的方法移植到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时,将科学与人类的道德联系起来。但却造成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如孔多寒把科学看作是社会合理化和人类精神不断完善的推动力量,卢梭则将科学看成是人类在道德上堕落的主要原因。这表明(   )
    A . 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思想的启蒙 B . 经典力学引发了“物理学危机" C . 阶级立场差异必然造成不同的认识 D . 科技进步很难与道德完全统一
  • 12. 二战后,在匆忙中独立的非洲国家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下表表明,战后非洲战后独立非洲国家发展道路对比(   )
    道路 特点
    资本主义 实行民主制;注重发挥市场力量,同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非资本主义 通过国家干预和经济的计划化以及改变生产关系来改造经济基础,消灭经济上的对外依赖性
    村社社会主义 以非洲传统村社为发展基础,重视改变农村面貌;对城市工商业实行国有;实行土地公共所有
    A . 传统与现代文明成功融合 B . 发展道路选择受国际局势影响 C . 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速 D . 欧洲前宗主国主导现代化进程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3.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时期,即已出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的现象。黄帝也被建构为“华夏”祖先。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华夏”建构谱系化,影响了魏晋时期“五胡"基于“入主中国”的政治目的而对黄帝的攀附。这样就使得“夷狄入中国而主天下”之后。不自觉地继承此前的“华夏”共同体意识。……五代之后。主导中国疆域形成的力量由“夏”转“夷”。“夷”接受“华夏一汉”的“天下”观和政治经验,模仿“中国”的国家政治体制。加以补充、丰富、扩大,”中国“开始由狭义的、单一文化定义上的“中国”转向国土意义上的、文化多元的“中国”。“华夏”的扩大,为现代中国疆域奠定了前现代基础。

    ——摘编自吴启讷《族群政治型态的流变与中国历史的近代转型》

    材料二

    1492年之前,北美大陆生活着多祥化的土著美洲人族群。使用250多种语言。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西欧移民和非洲奴隶大量涌入。到1776年北美宣布独立时,形成了以欧裔白人“盘格鲁一萨克逊”文化为主流的“多族化”。一战时。大量南欧、北欧移民,甚至东欧的波兰人、俄罗斯人等为逃避战乱,不断涌入美国,打破了以两欧为主的移民格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和族裔政治行动唤起了美国族群争取“少数权利”的觉醒,到70年代拉关裔和亚商移民的涌入改变着以白人为主的移民结构。2010年,“ 多族化“结构转向拉美裔、非裔、亚裔的混合化模式,族群社区构成了独具生命力的文化群。值得美注的是。这种以族群和文化差异为基础的“多族化“发展。促就了多元文化主义现念的广泛传播。为美国族群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如今,美国“多族化”问题凸显,消解着美利坚民族的公其文化和共同价值。使美国日益陷于族群冲突和社会失序的境地。

    ——摘编自张飞《论美国“多族化”与族群政治的互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化族群交流的特点,并简析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化相比,美国族群关系走向有何不同之处,试分析其原因。
  • 14.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2-1979年不同时期的对联

    时间 地点 对联
    1912 某地农村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民国初年 /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国民革命时期 / 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
    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江南农村 平分土地,斧头开辟新世界;
    阶级斗争,镰刀割断旧乾坤。
    1945 成都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1949 /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1958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1979 农村 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任意两副对联进行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5.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宋中期,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加大“养兵"。神宗即位之后,“忿流弊之积委。闭时力之伤耗,览政之初。为强兵富国之计"决定改革。当时各州、府,除了征收正常田赋外。还

    有以"贡品”名义征收的各种物资,都由各民户分担。不论年成丰歇,也不问京城各种物资的供需情况。各仓库的库存情况。都不能轻易更换或减少,要按规定运送到京城进贡。当年成差时,百姓只得高价购买以上供。当库存多时,府库多余物资只得出售,而大商人又乘机操纵市场,官府和上贡的民户都深受其害。为解决这一弊端。王安石推行“均输法"。根据当地每年应当上供的数目,首都每年的用度及库存物资的数量之间的综合关系。本着“彼贵就贱、用近易远"(就贱,就近)的原则进行购买,以“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实施后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摘编自陈振《宋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均输法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均输法改革的作用。
  • 16.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历史一选 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作为美苏冷战产物的北约自成立至2010年先后进行了5次扩充,其扩充的基本轨述是势力范围东移。美国有官员曾预言,北约和欧盟的扩大将分几个阶段推进,最终将产生一个欧洲联邦。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宣告自己取得了冷战胜利,1999年,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北约开始向中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拓展影响。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7国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充。在失去比邻的波罗的海三国之后,乌克兰成了俄罗斯阻隔来自西方地缘政治压力的最后一道防线。乌克兰本身长期摇摆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从其自身考虑看,一是俄乌如果发生冲突,可能自身难保;二是乌克兰发展比较落后,想要改变现状,走出因境。北约不断东扩严重挤压了俄罗斯的安全空间。尽管莫斯科发出了不满和带有威胁意味的信号。但华盛顿却并不掩饰将继续扩张北约的计划。

    ——摘编自周琦《北约东扩对俄罗 斯的影响及俄罗斯的应对之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约不断东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北约东扩产生的影响。
  • 17. (2022高三上·鹿寨开学考) [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山陵是近代中国“记忆之场”的范本,具体而微地见证了公典记忆和国族认同的生成过程、构造机制。1925年孙中山逝世之际,国民党人借助墓葬政治的途径,努力将中山陵构造为一个政治象征符号,让它承载起有关孙中山形象的选择性记忆,以及新生“党治国家”之下历史记忆的内核。与此同时,国民党人通过组织途径,持续开展集体谒陵活动。使“中山陵”迅速成为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最重要的仪式场所。在这种仪式性的政治和记忆规训之下,以“孙中山”“国民革命”为关键词建构起来的核心记忆。在国人公共记忆中的主流地位日益得到强化。尤为重要的是,中山陵还被打造成为一处重要的景观空间,与市民休闲生活乃至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亦帮助南京确立起民国时期的核心都市地位。在此过程中,象征符号和仪式规训的内涵逐渐隐身于幕后。原先由国民党人主导建构的关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核心记忆,逐渐转化为一种嵌入日常生活深处的公共记忆。通过观光游览行为的普及,随着自然而然“习得”过程的展开,不仅增加了对“地方名胜"中山陵的了解,也使游客开始对“民族伟人”“孙中山”产生印象,播下了国族记忆的种子。以至于时光流转将近一个世纪之后,中山陵依然能够成为联系海内外华人共同历史记忆的组带。

    ——摘编自李恭忠《“记忆之场”与国族认同:以中山陵为案例的探讨》

    1. (1) 根据材料,指出国民政府将中山陵营造成近代中国“记忆之场”的途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将中山陵营造成近代中国“记忆之场”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