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第七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一上·潍坊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贯穿始终,一直作为人类灵魂的支撑。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基础。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关键。

    希望大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在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其中就有许多作家、艺术家、社会科学家,像李谷一、李雪健、施光南、蒋子龙、谢晋、路遥、樊锦诗、厉以宁、林毅夫、王家福、胡福明、许崇德、杜润生、郑德荣等,他们都是紧跟时代、奉献时代的优秀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摘自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材料二: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

    所谓文学的时代风格,就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时代风格主要是指从历史和社会高度把握的、只属于这个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先秦诸子散文感情激越、设想奇特、辞采绚烂,富有论辩性,理当与当时群雄割据、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富有创造力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文学的时代特点不是时代印记被动的承受物,它既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又是时代精神的发酵剂和催化剂。曹操、曹丕、曹植、孔融、王粲、刘桢等人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他们面对军阀混战、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既敢于正视现实,又富有“拯世济物”的宏愿,因此,尽管这些作家各有各的风格,如曹操的苍凉悲壮,曹丕的通脱清丽,曹植的豪迈忧愤,孔融的豪气直上,王粲的深沉秀丽,刘桢的贞骨凌霜,但他们却都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缘事而发、为时而作的文学精神,具有“慷慨以任气”和“志深而笔长”的共同特点。这古今盛赞的“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时代风格又总是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时代风格。比如,在欧洲曾此起彼伏盛行过的古典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和巴洛克风格,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时代风格的形成,受时代情境和语境的影响,也离不开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比如,唐代中后期的古文运动所造成的新文风和时代风格,就是一群古文家的有意识的努力创造。唐初文风承六朝骈俪旧习,成为束缚思想内容的桎梏,一些先行者逐渐要求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到德宗贞元间,韩愈号称上继三代两汉,以自己奇句单行的散文与“俗下文字”(即骈文)相对立,逐渐有众多文人追随。至宪宗元和间,又有柳宗元大力支持,于是声势更大。古文言之有物,具有批判锋芒,一度压倒了骈文,开创一代新文风。

    风格的时代性差异也完全可能体现在同一个作家身上。这在一些跨世纪、跨时代的作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当时代发生动荡、革命、战乱,改朝换代,或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出现重大的变更转型,都会使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作视野、艺术趣味乃至情调语调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而导致个人风格的时代性转变。中国的现代作家,大多都经历了个人风格的时代性转换。如丁玲早年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却受到了挫折,这在她早期带有自传性质的《莎菲女士日记》等小说中有着明显的表现,作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感伤色彩和浪漫风格。在成为左翼作家,特别是进入延安革命根据地后,丁玲的作品和文风都判若两人。1948年她出版的反映土改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的政治色彩和写实风格。

    (摘编自童庆炳《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为民族复兴不断地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与支撑。 B . 描绘当今时代的精神图谱,需要一批与时代同频共振、为时代发声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 C . 作家作品的时代风格是指所处时代的文学特征,因而与时代密切相关而与作家的精神世界无关。 D . 当社会发生剧烈的动荡或转型时,一部分作家会受其影响而创作出与自己以往风格不同的作品。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作家与时代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敢于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德,才能更好地与时代同步。 C . 建安七子“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共同特点形成了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 D . 作家作品与时代发展关系密切,时代情境和语境是其文学风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3. (3) 下列现象,最能体现“文学的时代风格”这一概念的一项是()
      A . 司马迁《史记》中的世家、列传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历史,记录时代发展历程,展现时代发展面貌。 B . “五四”前后,许多文学作品带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如鲁迅的《祝福》反对“吃人”的封建礼教。 C . 《窦娥冤》《雷雨》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表现了剧作家们对所处时代社会现实的观照和理解。 D . 林觉民的《与妻书》,一方面是至情至性,一方面是国家大义,文章既缠绵悱恻,又具有浩然正气。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5) 中国作家网《文学的力量》中有一句名言:“文学与时代相互成就着彼此的斑斓与激越。”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2. (2022高一上·潍坊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曹铁匠的小尖刀

    南翔

    周日这天,曹木根有点心神不宁。昨天接到在深圳当大老板的老同学吴天放的电话,讲是今天要带一个孙姓学者过来采访他,曹根自言自语道,采访我?我有啥子好采访的唦!

    老同学的不由分说令铁匠曹根芒刺在背。直到下午三时许,一声汽车喇叭的脆响从街口传来,曹根一直绷紧的心思,才骤然如江边解缆的船只,悄然松滑。

    孙老师过来问,这条街恐怕就你一家铁匠铺子了吧?曹根道,是啊。整个县里十镇八乡不会剩下两个巴掌的铁匠,讲起什么家伙都能打的铁匠,恐怕也就是本人一个了唦。

    曹木根顺着孙老师的目光,瞥见的是右侧一块灰蒙蒙的铁匾,是自家餐的一块铁牌,上有“曹铁匠”三字草书,已经生锈了。

    孙老师便谈起这次来的意图,是领着学生做一个非虚构民间匠艺的采集,可以称作“非非遗”写作。现在上上下下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却还有很多没有列入各级非遗的匠艺,譬如散落在乡野的铁匠、篾匠、箍桶匠、油漆匠等工匠及他们的技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因这些“非非遗”一不来钱,二不能引起重视,所以比非遗式微得更快。

    曹铁匠喉咙里响咳了一声道,《国风·邶风·式微》就有一首写的是: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孙老师赞曰,我只知“式微”一词来源《诗经》,早不记得这首诗了!环顾左右两个弟子问,你们知道出处吗?两人均摇头,一起说:真不知道。孙老师叹道:真正是野有遗贤人未知啊!

    曹木根其实不是本地人。他父亲在饥荒年头,一路做手艺来到了江南,后来做到了天福铁木器材厂的厂长。那时放学之后,木根都要到铁木厂来要闹,木根最迷恋的,还属铁匠炉,无论是父亲操钳,还是其他工人掌锤,他都饶有兴致。

    后来曹铁匠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又重演了他少儿时的一幕,从小在铁木厂厮混。有一次他们调皮弄坏了车床皮带,曹铁匠大怒,收缴他们的东西,包括儿子的一把木制小尖刀,一起折断,儿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几天都没理爸爸。一周之后,曹铁匠送给儿子一把精心打制的小尖刀,挽回了儿子开心的笑容。

    孙老师朝炉子那边看一眼道,我小时候是看过铁匠干活的,年头太久印象都模糊了,我的学生则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几乎都没有这方面的记忆。能否劳烦曹师傅打一件铁器给我们看看?这也是我们田野调查,或者说“非非遗”调查的一个好机会。

    曹铁匠起身,朝炉子走去。俩学生都雀跃跟随。曹铁匠用火钳夹着螺纹钢送入炉膛,烧得通红取出两面锤打,复烧,复打,淬火之后,再打、削、磨……便见他的脑门上摔下了一粒一粒的汗珠。

    吴天放贴近他的耳朵问,为何放着空气锤不用?他答,就是想让你带来的老师和学生,看一看最本色的打铁方式。

    一根生锈的螺纹钢,眼见得在曹铁匠的手中,在火红的炉膛里,在冰冷的铁毡上,在沁凉的水桶里……该扁的扁,该圆的圆,该尖的尖,最后出示的是一把比巴掌略长的小尖刀,上面还做了三个圆环把手。

    孙老师啧啧道,这么短的时间,完全手工制作,你们看这把刀的两条刃,简直像拷贝出来的兄弟,觉不出有任何差别。这三个环也真是圆,如同圆规画出来的,左右两个小环又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就是老铁匠的功夫!

    听到孙老师的夸赞,曹铁匠的一撮浓眉猛地一弹。他撩起洗不净的灰色T恤擦擦额头道,做什么事情,一是要喜欢,二是要做出年头来。熟能生巧罢了,做够年头,你们都行,没什么稀奇的。跟当老师年头久了,教书教得好,是一个道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孙老师问,曹师傅的孩子呢?在外上学还是工作了?

    吴天放这才告诉孙老师,三年前,曹根的儿子刚刚二十出头,得了白血病。从发现到去世,不到半年,也考虑过骨髓移植,因医生意见不一致,且要花一大笔钱,他就放弃了,以后却一直后悔,人都有些恍惚。

    吴天放道,曹根原本有三次出去的机会,都被他放弃了。没走出来或未必是坏事。乡镇里的人如果都跑出去了,哪个来种田?就像我们今天回来,你哪里采访得到老铁匠?我在深圳也常常想,我们出来就都对吗?他们不出来就都错吗?或者,出来也对,留下也对?

    这时,两个弟子看中了这把小尖刀,说你再给打一把呗,我们一起买了。

    曹铁匠两眼空虚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道,给你们打剪刀、菜刀、柴刀,都行,就是小尖刀,不行,一把都不能从这里带走……我这三年都没有给任何客户打过小尖刀了。

    迎着落日开车,吴天放戴上了墨镜,将刚抽两口的烟随手掐灭。

    孙老师道,你尽快找一张他儿子的照片给我,我采访过一个做铁板浮雕的师傅,他敲的铁板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我会叫他敲一幅曹铁匠儿子的肖像,肖像一定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尖刀。

    吴天放道,好啊,发生的费用,都算在我天放头上……一语未了,哽住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条街恐怕就你一家铁匠铺子了吧”“上有‘曹铁匠’三字草书,已经生锈了”等语句,暗示了铁匠铺的生意萧条。 B . 曹根吟诵《国风·邶风·式微》一诗,但孙教授的两个弟子却不知这首诗的出处,说明曹木根有着比较高的文化素养。 C . 听到孙老师的夸赞,曹根道出“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一句,表明其打铁技艺精湛并非一日之功。 D . 小说中孙老师想让铁板浮雕师傅敲一幅曹木根儿子的肖像,并且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刀,是因为他被曹木根的打铁技术所折服。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与《边城》一样,这篇小说也不以激烈的矛盾冲突见长,其最主要的矛盾冲突——曹根与儿子的冲突也充满温情。 B . “小尖刀”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它是曹铁匠匠艺的具体体现,承载了人物的情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 . 文中“复烧”“复打”“淬火”“再打”“削”“磨”等一系列动作再现了打铁的过程,表现了曹根技艺的高超。 D . 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在平实、极富生活气息的语言叙述中,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3. (3) 吴天放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现代文阅读I”的“材料二”中提到“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请简要分析本小说体现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一上·潍坊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靖郭君①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划而类,破吾家,苟而慊②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时,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③,若是者倍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④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来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靖郭君:战国时齐威王的儿子田婴,封于薛(在今山东省滕县),靖郭君是他的封号。②慊:通“惬”,快心,满意。③过颐豕视:下巴太大,看起来好像一只猪。④昭阳:楚昭王后裔,原为大司马,主管楚国军事。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靖郭君善齐貌辨              善:与……友好

      ②门人弗说                    门人:守门的人

      ③士尉以证靖郭君              证:验证

      ④威王薨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⑤过颐豕视,若是者倍反       倍:加倍

      ⑥若听辨而为之               而:连词,表顺承

      A . ①③⑥ B . ②③⑤ C . ①④⑥ D . ②④⑤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B . 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C . 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D . 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齐貌辨为人有很多缺点,门人讨厌他,甚至有人劝说靖郭君辞退他,而靖郭君不但没听从别人的劝说,反而更加礼遇齐貌辨。 B . 齐貌辨明知宣王与靖郭君不合,自己去晋见宣王会有生命之虞,但为了使靖郭君取得宣王的信任,他义无反顾地返回齐国都城。 C . 靖郭君对齐貌辨并非完全言听计从,其明证是在立太子和楚国想以地换薛这两件事上,他不同意齐貌辨的看法,未采纳其建议。 D . 宣王听了齐貌辨的话之后,为自己误解了靖郭君而深感愧疚,让齐貌辨请回靖郭君并亲自到郊外迎接,继而又委之以重任。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

      ②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5) 齐貌辨乐于为靖郭君解忧除患而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文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说明。
  • 4. (2022高一上·潍坊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韦诗首句实写寒食禁火的萧索景象,与尾句杜陵青草实虚相生,互为呼应,照应主题。 B . 韦诗第二句意蕴丰富,诗人面对春江,又听莺鸣,却着一“独”字,更显寂寥与惆怅。 C . 韦诗由花及人,与“泪眼问花花不语”异曲同工;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 . 韦诗以景结情,藏深情于行间,情深意远;孟诗末句运用典故,寄托深情,耐人寻味。
    2. (2) 两首诗均是诗人遇寒食节即兴之作,但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2022高一上·潍坊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洵在《六国论》中以“荆轲刺秦王”的史实为论据,阐明燕国灭亡缘由的句子是“”。
    2. (2)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网开一面”劝诫统治者凡事要有节制,不可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3. (3) 明月、星河两个意象因其澄澈美好而备受历代文人喜爱,诗词中往往妙用其一而意境绝佳,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一上·潍坊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灯笼,(又称为灯彩)①象征着“彩龙兆祥,民富国强。”②扎灯笼,是老人们最擅长的手艺。一根酒盅粗细的竹子,一把锋利的竹篾刀,在他们手中_____三两下,就能从篾黄背面分离出面条宽窄薄厚的篾青。泛着幽幽竹香的篾青,在他们手中折弯,竖起,交错,支撑,③互托,一个玲珑的灯架很快完工。找来一块泡桐木板,角尺规整划线,木锯齐边成形,牵钻抽拉打孔,一个稍大于灯身下口的简单灯座即完成。再将一段篾青对折,插入木孔,环形的手柄_____沿下口穿过,从上口提起,让灯身坐稳在灯座上。不大会儿_____,一个灯架在老人手中变戏法似的完工。

    糊灯,浆糊打底,红纸贴面,好似为灯架穿上外衣。若没有红纸,最简单的办法是用雪白的油光纸糊面,再找来过年点馍花的颜料,用筷子当画笔,在灯身作画,通常是牡丹、五谷、燕子、蝴蝶等……④直到灯身_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摆弄  笔直  功夫  五彩斑斓 B . 摆弄  径直  工夫  五彩斑斓 C . 加工  径直  工夫  五花八门 D . 加工  笔直  功夫  五花八门
    2. (2)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①②③④,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3. (3) 请用四字短语,按照顺序,概括制作灯笼的流程。(动词不得重复)
  • 7. (2022高一上·潍坊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古人顺天应时,依据天象、气候、物候的变化,将一年农耕的日子“网格化”,网格里的二十四节气,凝聚着中华民族经天纬地的伟大智慧。北京冬奥会开幕,恰逢立春节气。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在农耕时代,是庄重的节日,国家要举办祈求农事顺利的仪典。( )。各地守土官率僚属,盛陈卤簿仪仗,抬芒神、春牛 , 杂以秧歌、龙灯、旱船等,迎春于东郊高地。带队长者鞭打春牛,鞭毕,抬春牛沿地垄缓缓前移,将春牛放置垄顶,守土官执镐奋臂刨土,以示农事开始。春牛打碎之后,人们争抢牛头,谓之抢春;又抢春牛腹中糖果,期待生活美好甜蜜;将春牛之土洒于牛圈内,( )。

    【注释】①春牛:土制的牛。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打春牛是立春的重要节俗    以期牛畜繁衍兴旺 B . 打春牛是立春的重要节俗    表达对牲畜兴旺的愿望 C . 仪典是各种各样的          表达对牲畜兴旺的愿望 D . 仪典是各种各样的          以期牛畜繁衍兴旺
    2. (2) ①结合上面语段,简要分析张艺谋为什么在冬奥开幕式选择24节气倒计时。

      ②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春牛犁醒一冬梦    下联:

四、写作题
  • 8. (2022高一上·潍坊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某市在疫情防控中,一女子开车载着70岁的父亲外出看病,因健康码显示为黄码被执勤民警拦下。女子持有社区开出的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的市内通行证明,但民警表示黄码不能出行。

    此事引起社会争议,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