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镇江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初考试...

更新时间:2022-11-01 浏览次数:47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一上·镇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选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的意思是工匠精神是这位企业家毕生的追求。 B . 坚守工匠精神的匠人要耐得住寂寞,同世界脱节,用自己的技能和手艺改变世界。 C . 工匠精神尽管不以成功为目的,但是却能走上成功之路。 D . “匠”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指木工,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和广泛。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1段用一位企业家的话证明了今天是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B .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C . 第3段中“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证明追求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 D . 第4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3.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观点明确,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和倡导工匠精神。 B . 有了工匠精神,产品就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C .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D . 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是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
    4. (4)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5. (5) 本文论述的是工匠精神,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 2. (2022高一上·镇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藏”

    孙 犁

    这天,浅花又用布包了一团饭揣在怀里,在四外没有人走动的时候,跑进了对面的高粱地,从一人来高密密的高粱里钻过去,走到自家的菜园。高粱地里是那样的闷热,一到了井边,她感觉到难得的舒畅和凉快。

    这小小的菜园,就做了新卯和那个人退守的山寨。他们在井台上安好了辘轳,还带了一把锄头,将枪掖在背后的腰里,这样远远看去,他们是两个安分的农夫。虽然全村广大的土地都因为战争荒了,这小小的菜园却拾掇得异常出色。几畦甜瓜快熟了,懒懒地躺在太阳光下面。

    人还没有露面,这沉重凸胀的大肚子先露了出来。新卯嘴唇动了动,不知道因为是喜爱还是心疼。“那边没事吗?”他问。

    浅花说:“没有。”

    新卯和那人吃着饭,浅花坐在一边用褂子襟扇着汗,那个人问:“这几天有人回家去睡觉了?”

        “家去的不少了,鬼子修了楼,不常出来,人们就不愿再在地里受罪了。”浅花说。

        “青年人有家去的吗?”那人着急地问。

    “没有。”新卯说,“我早下了通知。”

     那个人很快吃完饭,站起身来,望望浅花的肚子笑着说:“大嫂子,快了吧,还差多少日子?”浅花红了脸,看着丈夫。新卯跑去摘了几个熟透了的大甜瓜,搬到浅花面前,他说:“还是这个玩意儿省事,熟透了不用摘,一碰自己就掉下来了。”

     这一晚上,敌人包围了他们,指名要新卯,人们都说他早跑了。敌人在人群里乱抽乱打,要人们指出新卯家的人,人们说他一家子都跑了。那些女人们,跌坐在地上,身子使劲往下缩,央告着前面的人把自己压在下面。在灯影里,她们尽量把脸转到暗处,用手摸着地下的泥土涂在脸上。

    敌人把能找到的东西放在人们的手里,把一张铁犁放在一个老头手里,把一块门扇放在一个老婆手里,命令高高举起,不准动摇。他们在周围散步,吸烟,详细观看。浅花托着一个石砘子,肚子里已经很难过,高举着这样沉重的东西,她觉得她的肠子快断了。脊背上流着冷汗,一阵头晕,她栽倒了。敌人用皮鞋踢她,叫她再高举起那东西来。

    夜深了,灯光照着人们,照在敌人的刺刀上,也照在浅花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流着冷汗。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眼里冒着金星。在眼前飞,飞,又落下,又飞起来。

    一群青年人在新卯的小菜园集合了,由那外路人带领,潜入了村庄,趴在房上瞄准敌人脑袋射击。敌人一阵慌乱,撤离了村庄。他们把倒在地下的浅花抬到园子里去。

    不久,她就在洞里生产了。洞里是阴冷的、潮湿的,那是三丈深的地下,没有一点光,大地上的风也吹不到这里面来。一个女孩子在这里降生了,母亲给她取了个名,叫“藏”。

    文本二:

     纪 念

    孙犁

    黎明,我放了报警的第一枪。真的来了,这一群黄鼬一样的还乡队。立刻就接了火。敌人靠着堤坡掩护包围了村庄,我们一班人上到小鸭家的屋顶上。

    敌人冲着小屋射击,小鸭一家人并没有向别处转移。我在屋顶上喊:“小鸭,趴到地下去,不要在炕上!”小鸭叫道:“纪同志,不要叫敌人攻进来呀!”

    一直打到吃饭的时候,子弹不住从窗子里打进去,我非常担心,我喊:“小鸭,躺在炕沿底下,不要抬头。”

    “不要管我们,管你打仗吧!”她母亲说。我们见小鸭在一边哧哧地发笑。

    听见我们的枪声密了,小鸭就高兴地喊:“纪同志,你看看来的那些王八里面有陈宝三的儿子没有?他是回来夺我们的园子的!”

    我说:“小鸭,放心吧,他回不来!”

    太阳走得那样慢,可是也过晌午了。我有些饿,渴得更难受,很想喝点水,我喊着问:“小鸭,你们水缸里有水没有?”“我看看去!”是她母亲的声音。

    “爬着去呀!”

    我听见她在外间屋里掀瓮盖的声音。“唉呀,怎么一点也没有了,小鸭这孩子!我昨天叫你提水,怎么没提呀!”“不是爹来信了吗,我就没顾的去提。”小鸭说。

    “你们渴得厉害吗?”母亲问。

    “渴得厉害!”我失望地说,“没有就算了,快趴下吧!”我紧紧盯着堤坡上的敌人,我也看见了园子中间那一眼小甜水井,辘轳架就在那里放着,辘轳绳还在井口上摇摆。我想,能有个什么管子通到我这里来就好了,痛痛快快喝它两口,那井水多么甜呀!

    房门吱的一声响,小鸭的娘提着昨天买来的新柳罐,从屋里爬出来,我急忙压低嗓子喊:“大嫂,不要去,快回来!”

    “不要紧,”她轻轻说,爬到井边去,把柳罐挂到井绳上,迅速地绞起了一罐水。当敌人发觉,冲着她连开三枪,她已经连跑带爬提进屋里来。

    “兔崽子们,你们打不着我!”她喘着气连笑带骂。“用刺刀掏个小窟窿吧!”她向我们喊。我从屋里系上一小罐水,小鸭还嘻嘻地笑着叫我系上一包干粮,她说:“吃了,喝了,要好好地顶着呀。”

    这水是多么甜,多么解渴。我要喝一口水,她们差不多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的责任是什么?我问着自己。我大声说:“小鸭,我们就要冲锋了!”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浅花又用布包了一团饭揣在怀里”一句中的“又”字表明浅花多次给丈夫送饭,表现出她对丈夫的关爱和支持。 B . 敌人包围村民,虐待村民,要求村民交出新卯,但是新卯在村民的帮助下已经提前撤退,敌人的图谋落空。 C . “人还没有露面,这沉重凸胀的大肚子先露了出来”运用外貌描写,交代了浅花即将生产的情况,为后文做了铺垫。 D . 小说采用全知叙述,把敌人的动向、青年人的反击等情节都清楚地告诉读者,便于读者掌握整个故事情节。
    2. (2) 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一群黄鼬一样的还乡队”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还乡队贪婪凶残的本性,也表现了“我”对还乡队的憎恶。 B . “我”口渴了就向小鸭喊着要水喝,在得知水缸里没有水时又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可见军民关系非常融洽。 C . “我们”在小鸭家的房顶与敌人战斗,是因为敌人进攻时,小鸭一家人没来得及撤离,“我们”要保护他们一家。 D . 文章结尾处写水甜,既写出“我”口渴后喝到水的满足,也表达了“我”对百姓无私帮助的感动和感激。
    3. (3) 同为战争中的女性形象,浅花和小鸭娘的精神品质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文本一标题《“藏”》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一上·镇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本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文本二: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 ,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

    【注释】①葩:花。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芙蓉、莲花等。③迨(dài):及,等到。

    1. (1) 对文本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B . 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C . 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D . 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可爱者甚蕃”与“吴广素爱人”中的“爱”含义相同。 B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中的“而”用法相同。 C . “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含义相同。 D . “及花之既谢”与“长跪而谢之”中的“谢”含义相同。
    3. (3) 古代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说文解字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与“自荷钱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 B . 《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与“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中“莲”的所指相同。 C . 《说文解字》“菡也,实为菡萏,未发为菡萏”与“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 D . 《尔雅》:“芙蓉之含敷蒲也。”李时珍也说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天然艳丽的年轻女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②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5. (5) 两则文本都写了“莲”,但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4. (2022高一上·镇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词“狂”字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 . 甲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C . 乙词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 . 两首词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甲词是“狂”,乙词是“愁”。
    2. (2) 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这两首词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请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两首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 5. (2022高一上·镇江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2. (2) 《行路难》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的句子是:“。”
    3. (3) 《沁园春 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一上·镇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新学期开学,伴随的是学校教室的打扫和布置。②2022年开学前两天,某地多家家政公司接到了来自学生家长的订单。③这些订单,都是学生家长预约钟点工到学校做教室卫生的。对于这件事,网友们进行了一场辩论。④有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⑤也有人说,假期开学打扫教室的要求很高,边边角角都要打扫一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存在困难……

    材料二: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我国教育方针进行了全面阐述。②习总书记在教育方针中强调劳动教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③这一阐述,丰富了教育方针的内涵。

    材料三:

    日本教育大纲规定,小学从五年级起开设家庭课。家庭课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的必修课,有系统的教科书和相关实践用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家庭生活与家人、家常饭菜的炊事基础、舒适的衣服与家居、身边的消费生活与环境。俄罗斯于1993年重新制定了劳动课教学大纲,大纲对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针对初中学生的课程内容有:设备材料与机器零部件的加工、家政技术、缝纫、食品加工、手工艺制作等。

    1. (1) 针对材料一中“雇人打扫教室”一事,某班同学准备以“该不该雇人打扫教室”为辩题,进行一场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应该雇人打扫教室”。假如你是反方辩手,请陈述你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至少说出两点理由)。
    2. (2) 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给“雇人打扫教室”的家长发一条短信,对他们进行劝阻。要求:短信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在内。
    3. (3) 材料一、材料二中,分别有一处标点使用不规范,请找出句子序号并改正。
  • 7. (2022高一上·镇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每当我们在媒体上看到老坛酸菜的广告时,爽滑劲道的面条,总让人垂涎欲滴。但自从被2022年3·15晚会曝光后,老坛酸菜不仅下架了相关产品,还发布了道歉声明,称辜付了消费者的信任。作为老坛酸菜的代言人,因被曝光了一段其早年为老坛酸菜拍摄代言广告时边吃边吐的视频而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段视频经网上传播后,该代言人的形象一落千丈,人设崩塌。好在广告拍摄方及时清:代言人吐面的原因是多次拍摄吃面导致胃部不适造成的。最终,网友们的批评指责才渐渐地被制。

    1. (1) 有同学认为画横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辜付”应写为“辜负” B . “舆论”应写为“與论” C . “澄清”的“澄”应读为“chén” D . “遏制”的“遏”应读为“jié”
    2. (2) 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一上·镇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材料,请任选一个任务,写一篇作文。

    材料一:

    从河南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好评如潮到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等节日晚会持续“出圈”,传统器物、建筑、服饰、节俗、诗词之美经由创新表达,让古老与“新”“潮”水乳交融,绽放出了无与伦比的魅力。

    材料二:

    关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鲁迅先生认为应区别对待,“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在继承时应有思考,有辨别,有方法,如此才能有所创新。

    任务一: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距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它就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触手可及、触目可见、触耳可闻。你肯定有过很多与传统接触的瞬间。请以“与传统结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不少于7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任务二:关于如何对待传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等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综合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不少于7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