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2-10-28 浏览次数:67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下·梁子湖期中)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 .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 . 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 . 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 . 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 2. (2023七上·德庆月考) 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   )
    A . 铁制农具 B . 司母戊鼎 C . 鱼纹彩陶盆 D . 刻有文字的甲骨
  • 3. (2022九上·长沙开学考) “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被网友们评为“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
    A . 扁鹊 B . 张仲景 C . 孙思邈 D . 李时珍
  • 4. (2023七上·期中)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 《资治通鉴》的记载 C .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 . 电视剧《大秦帝国》
  • 5. (2022九上·长沙开学考) 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6. (2024九下·仪征模拟) 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的“政治文化”最恰当的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7. (2024七下·南明月考)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从材料中可知(    )
    A . 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 . 政府规定商业区居民区分开 C . 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 D . 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饭店吃饭
  • 8. 在元朝98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上演着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鉴此教训,下列哪位皇帝废除丞相制度(    )
    A . 明太祖 B . 明成祖 C . 康熙帝 D . 乾隆帝
  • 9. (2022九下·米易月考)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下列选项与材料无关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维新变法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义和团运动
  • 10. (2024九下·长春模拟)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  )
    A . 实业救国思想 B . 君主立宪思想 C . 民主共和思想 D . 爱国主义思想
  • 11. (2023八下·西安期末) 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    )

    A . 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毛泽东思想 B . 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 C . 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 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2. 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是(    )
    A . 屠呦呦 B . 钱学森 C . 邓稼先 D . 袁隆平
二、综合题
  • 13. (2022九上·长沙开学考) 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围绕)之。

    ——《论语·为政》

    材料二: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可固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统一,自律与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唐志君《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主要的治国思想是什么?这一治国思想在汉朝时期被统治者采用,举一例说明。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在继承古代和近代治国思想的基础上,你认为当今我国应采用怎样的治国方略?
  • 14. (2022九上·长沙开学考) 曾经辉煌,令人神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白在《古风》组诗中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材料二: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命房玄龄等精简中央机构,将中央文武官员由2000多人减为643人;把全国划分为10道,将州、县合并为358个和1551个。杜甫《忆昔》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三: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1. (1) 李白诗中赞颂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材料一表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
    2. (2) 材料二所述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何目的?杜甫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盛世状况?
    3. (3) 概括当时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 15. (2022九上·长沙开学考) 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主】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爱国】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示威游行,火烧曹宅……6月5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为,上海工人首先举行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富强】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我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五四精神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 (3) 请写出“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
    4. (4) 作为一名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你打算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6. (2022九上·长沙开学考) 中国共产党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不断调整农业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材料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农民走上了什么道路?图2所示现象体现了哪一运动?
    3. (3) 据材料二图3可知,1980﹣1982年凤阳县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 (4) 根据材料三,请你为乡村振兴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