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 | 对象 | 地理位置 | 国名 | 对象 | 地理位置 |
晋 | 王室子弟 | 今山西 | 齐 | 功臣 | 今山东北部 |
卫 | 王室子弟 | 今河南北部 | 宋 | 商朝后裔 | 今河南南部 |
鲁 | 王室子弟 | 今山东南部 | 燕 | 王室子弟 | 今北京一带 |
注:古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
家庭成分 | 社会出身 | |||||||||
项目 | 地主 | 富农 | 中农 | 贫农 | 绅士 | 商人 | 学生 | 军界 | 工人 | 务农 |
数量 | 7 | 17 | 41 | 26 | 9 | 15 | 10 | 2 | 2 | 53 |
备考 | 全县参议员91名,内有候补议员12名 |
项目 |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 | 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 |
考试内容 |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 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
时间(年) | 新式学堂总数(所) | 学生总数(人) |
1902 | 35787 | 1006740 |
1906 | 59117 | 逾160万 |
1912 | 82272 | 2933387 |
对上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 )
材料一:孝文帝迁都洛阳示意图
材料二:北宋前中期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简表
年代 | 收入/贯 | 支出/贯 |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 15085万余 | 12677万余 |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 12625万余 | “所出无余” |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 11613万余 | 13186万余 |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第一阶段 |
夏、商、西周(正)—春秋战国(反)—秦(合) |
第二阶段 |
秦、汉(正)—魏晋南北朝(反)—隋(合) |
第三阶段 |
隋、唐前期(正)—唐后期、五代(反)—宋、元、明、清(合) |
以上三个阶段,表面上似乎是由集权统一到分权分裂再到集权统一的循环或简单重复,实际上,这三个阶段梯次相连,构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经过一个“正—反—合”阶段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明显前进和提高了。
——摘编自李治安《论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化和若干制约因素》
材料提供了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三个“正—反—合”阶段,蕴含了中央集权发展的诸多观点。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要说明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说明准确、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