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新城学区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10-25 浏览次数:78 类型:期末考试
一、文言文(27分)
    1. (1) 移舟泊烟渚,。(《宿建德江》)
    2. (2) ,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
    3. (3) 南朝四百八十寺,。(《江南春》)
    4. (4) ,林空鹿饮溪。(《鲁山山行》)
    5. (5) 盛夏时分,你站在窗前看见乌云密布,一场倾盆大雨骤降。此时,你会想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的“”。
  • 2. (2021六上·上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 (1) 本诗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描写了干净、清幽的居家环境,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 . 后两句运用拟人,一“护”一“送”赋予山水情感,从远到近写活了山水。 C . 首句中的“净”是室主人“长扫”的结果,可见主人生活悠闲、心境淡泊。 D .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湖阴先生隐居山中的思想境界,也表达出作者的志趣追求。
  • 3. (2021六上·上海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 (1) 本文选自的《吕氏春秋》,又称 ,是先秦 家的代表著作。
    2.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方鼓琴而在太山

      伯牙破琴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4. (4)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根据文章内容,子期之所以能成为伯牙的“知音”,是因为 (用自己的话概括)。
  • 4. (2021六上·上海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孙休好射雉

    孙休好射雉 , 至其时,则晨去夕反。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足甚耽!休曰:虽为小物,耿介过人,朕所以好之。

    【注释】①孙休:是吴国君主孙权的儿子,后继位。②雉:野鸡。③耽:沉溺,贪恋。

    1.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则晨夕反

      甚耽

    2. (2) 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雉是小动物,但它比人耿直,凭借这一点我喜好射雉。 B . 即使雉是小动物,但它比人耿直,这是我喜好射雉的原因。 C . 虽然雉是小动物,但它比人耿直,这是我喜好射雉的原因。 D . 即使雉是小动物,但它比人耿直,凭借这一点我喜好射雉。
    3. (3) 孙休“好射雉”具体表现在“”。
    4. (4) 从孙休“好射雉”的原因,能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面对群臣“莫不止谏”但孙休仍“好射雉”,又能看出孙休是个 的人。
二、现代文(24分)
  • 5. (2021六上·上海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为什么“守株”可以“待兔”

    ①人们常常把不主动努力,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称作“守株待兔”。但是兔子是一种十分机灵的动物,人们很难偷偷接近它而不把它吓跑。为什么会发生撞到围猎人的腿上这样的事情呢?

    ②人是少数能够用两只眼睛同时看一件物体的生物之一。人的双眼长在前面,左眼的视野跟右眼的视野差不多能叠在一起。兔子的双眼长在头的两侧,一边一只,且每一只眼睛的视野都比人大,人的每一只眼睛可以看到的范围是166°,而兔子每一只眼睛可以看东西的范围是189.5°。兔子不必转头就不仅能够看到前面的东西,而且还可以看到后面的东西。它左右两眼的两个视野在前面和后面都能会合在一起,因此你休想从任何一个方向接近兔子而不被发现。兔子是弱小的食草动物,时时要防范天敌的袭击。对周围的环境,即使是很远的地方,出现的很小的动作也要及时察觉,以便快速逃离危险的境地。兔子的眼睛正好符合这样的要求。

    兔子因为双眼视觉大,可以及时发现四周发生的情况 , 但是判断东西的位置和距离的准确程度差。通过两只眼睛同时看一件东西,兔子能够判断这件东西距离的远近。兔子用一只眼睛是无法判断一件东西与自己之间的距离的。我们人眼看一个立体的东西,两眼视网膜上所得到的像不相同,右眼看到的跟左眼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两个不完全一样的像,才使我们能够感到东西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从而能够判断距离。

    ④因此,判断距离必须有双眼视觉。双眼视觉要求两只眼睛能同时看到一个东西,也就是要有共同的观察范围。人的双眼共同观察范围大约为124°,所以人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难判断距离。而兔子双眼能够重叠的视野只有约10°,这样兔子在很大的范围内只能独眼看世界。所以,兔子有可能因为_____。但是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并不高,就算撞上了也不一定会撞死,“守株待兔”的概率就更低了。

    ⑤有人认为,“守株待兔”与另一个成语“刻舟求剑”比较相近,其实这两个成语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刻舟求剑”永远求不到剑,而“守株待兔”却可以等到兔子,不过概率太低,一般人不会遇到。把这种几乎遇不到的事情当作营生做,大概率会被人嘲笑。

    1. (1) 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2. (2) 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3. (3) 第②段加点字“差不多”不能删去,请阐述理由。
    4. (4) 第③段画线句存在语病,请修改。

      改句:

    5. (5) 结合上下句,请在第④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一句话,使前后文连贯起来。
  • 6. (2021六上·上海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①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隔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②“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③“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④“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⑤“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⑥“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⑦“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⑧“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⑨“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⑩“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⑪“真的吗?”妈妈问。

    ⑫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⑬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_____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⑭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xīng 

    2. (2) 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3. (3) 根据上下文,下列填入第⑬段横线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逗弄 B . 逗引 C . 吸引 D . 引诱
    4. (4) 选文①~⑫段通过人物描写,展现了“我”盼望出门的心理,请填写表格。

      人物描写

      “我”的心理活动

      人物形象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我是一个 的孩子。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羞愧、懊悔

    5. (5) 选文最后一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三、综合运用(9分)
  • 7. (2021六上·上海期末) 某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进《童年》,感悟成长”为主题的名著阅读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 (1)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 (体裁)小说。读完这本书后,同学们意犹未尽,请你推荐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你会推荐《》和《我的大学》。
    2. (2) 老师和同学们激烈地讨论着《童年》,下列观点中最切合本书主题的一项(    )。
      A . 谈保姆,谈老师,谈父亲,谈朋友,奇怪的是不谈母亲。 B . 这本书在我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 C . 苦难的童年和辛酸的人间生活使他切身体会到底层人民的痛苦,残酷的虐待和压迫培养了他的反抗精神。 D . 孩童时期,这部书只是读来有趣,成为教师之后再去读,才知道它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多么有益。
    3. (3)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走进《童年》,感悟成长”,除了“成长”,还可以是什么主题?请你写出一个主题词,并阐明其与阿廖沙成长的关联。

      主题词:

四、写作(4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