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内容 |
朝鲜政府内务部 (1950年06月25日) | “南朝鲜伪政权的所谓国防军,于6月25日拂晓,在整个三八线地区向三八线以北地区开始了出其不意的进攻……现在共和国警备队正开展激烈的防御战来抵抗敌人。” |
苏联政府给美国政府的照会(1950年06月27日) | “根据苏联政府所证实的事实,朝鲜爆发的事件,是由南朝鲜当局的军队向北朝鲜的边境地区进攻而挑起来的,所以这一事件的责任是南朝鲜当局和背后支持它的人。” |
美国驻韩国大使馆发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1950年06月25日) | “据南韩军队报告,北朝鲜部队今天凌晨向大韩民国领域的好几个据点进犯。……从进攻的性质和发动的方式来看,似乎已构成一次对大韩民国的全面进攻。” |
韩国国防部(1950年06月25日) | 北朝鲜的进攻是在凌晨4时至5时发起的,两个小时的密集炮火轰击之后,北朝鲜部队越过瓮津、开城和春川附近的分界线,并从江陵南北两面的海上登陆。 |
材料:
史实 | 解释 | |
《秦汉史》(1931年,作者时年36岁) | 《国史大纲》(1940年,作者时年45岁) | |
设“五经博士” | 汉武之置五经博士;犹始皇之焚博士官书,以吏为师,统私学于王官之制也,亦未出亡秦之牢笼。 | 武帝罢黜百家,只立“五经博士”,从此博士一职,渐渐从方技神怪、旁门杂流中解放出来,纯化为专门研治历史和政治的学者。钱穆称士人政府为“中国式的民主政治”,而“设五经博士”被其视为“士人政府”的成因。 |
儒生公孙弘的任用 | 武帝时,“朝廷儒者实犹未盛”, 大臣之任用“仍不出往者军功得侯或嗣封之例”,“儒生惟公孙弘、儿宽,俯抑取容(迎合取悦)而已”。 | “武帝始相公孙弘,以布衣儒术进,既拜相乃封侯,此又汉廷政制一绝大转变也。其先惟军人与商人,为政治上两大势力,至是乃一易以士人,此尤见为转向文治之精神。” |
——摘编自张耕华《解构历史书写的一种尝试》
材料:1905年,英国科学进步协会委任德高望重的考古学家大卫·兰德尔·麦基弗对大津巴布韦遗址进行全面系统的发掘,希望能够彻底证明大津巴布韦不是非洲人的遗产。尽管再难以找到被破坏的历史文化堆积以供考古研究,但麦基弗还是发现,所有地层中出土的家用陶器都与现代马绍那人(非洲南部民族之一)的陶器存在着密切关系。此外,遗址中还有一些明显的舶来品,包括中国的瓷器和阿拉伯的玻璃制品,但是绝大多数的出土文物显然都应该是非洲当地所产的。麦基弗由此断定,大津巴布韦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毫无疑问地属于非洲。麦基弗的宣言点燃了一场论战之火,这场大火燃烧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整整一代人,到了1929年,有关大津巴布韦的建造者究竟是谁这一问题,学术界仍然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于是,英国科学进步协会又征召了另一位杰出的考古学家格特鲁德·卡顿·汤普森女士,由她对这个遗址重新考察。格特鲁德·卡顿·汤普森的调查可谓详尽彻底、细致入微,每个细节都可以称得上是是科学工作的典范。最后,她毫无疑问地宣布:“我认为,该遗址从每一个角度来看都属于非洲本土文化。”现在,世人已经普遍认为,非洲拥有众多令人神往的本土文化,这些文化为全人类的创新与成就增光添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戴尔·布朗《非洲:辉煌的历史遗产》
材料:李劼人(1891—1962),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在1949年前曾短期任机关小职员,做过报刊主编、大学教授,办过小饭店、造纸厂,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从1950年7月到1962年12月辞世,他一直担任成都市分管文教和城市建设工作的副市长。他作为“旧知识分子”融入“新社会”的经历,提供了一个认识和了解他本人以及那一辈读书人的绝佳个案。自20世纪30年代到2001年,先后有110多位作者参与到对李劼人的研究中。这些既存研究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李劼人历史形象的塑造。这些研究有两个主要特征:首先,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其作品上,多属于文学评论性质;相比而言,从思想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的角度对李劼人本人及其思想的研究尚不多见。其次,既存的研究多侧重1950年前的李劼人,对他1950年以后的言行思想,特别是其在新社会里对政治的积极参与,关注明显不够,至多是一些只言片语的回忆。
——摘编自雷兵《“改行的作家”:市长李劼人角色认同的困窘(1950—1962)》
某校历史学社将组织演出历史剧《风雨大泽乡》。关于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编剧A同学以《史记陈涉世家》为蓝本撰写剧本。
材料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注: 贫苦农民)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今…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史记陈涉世家》
社长B同学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史记》的记载不可全信,并给出如下证据: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秦墓12座,其中第11号墓墓主人为一名“喜”的基层官员,随葬海量秦律竹简。其中《徭律》有如下记载:(译文)
材料二: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副铠甲。迟到3至5天,斥责;6至10天,罚一个盾牌;超过10天,罚一副铠甲。因大雨或洪水导致的耽误,可免除本次征发。
——《秦律徭律》
针对B同学的质疑,A同学进一步查找资料。他查找到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其它秦律,并对比4号墓墓主“衷”所随葬的在前线作战的兄弟“黑夫”和“惊”的两份家书(木牍)(以下译文)
材料三:一家父子兄弟不同时征发兵役。
——《秦律戍律》
在咸阳服役的,凭券向大内领衣;在其他县服役的,凭券向所在的县领衣。县或大内都按照其所属机构所发的券,依法律规定发给衣服。
——《秦律金布律》
材料四:黑夫再次写信的目的是请家里寄些钱,再让母亲做件夏衣。信到后,母亲比较一下安陆丝布贵不贵,不贵的话一定要做整套夏衣,和钱一起带过来。要是贵,就只多送点钱就行,黑夫就在前线买布做衣服。信和衣物寄南方军营千万别寄错呀!
——黑夫家书(节选)
钱和衣服,希望母亲寄五六百钱,好布至少二丈五尺。…我借了垣柏的钱都花完了,家里再不送钱来,必死无疑,急!急!急!
——惊家书(节选)
唐代《贞观政要》和宋代《资治通鉴》对隋文帝时期发生的一件史事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唐]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隋纪二
材料:考古工作者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介绍,目前所发现的半张黄金面具重量大约为280克,预计完整的总重量应该超过500克,这比目前国内所出土的商代最重的金器——三星堆金杖(重463克)的重量还要重,如果能够完整发现,这件黄金面具将超过金杖成为目前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的金器。“与1986年一、二号祭祀坑的发掘相比,本次发掘我们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站长介绍,本次发掘过程中,科技考古为含量非常大。1986年的发掘基本只用了碳14测年技术。此次除了碳14测年、有机物保护之外,还在玉石器保护、铜器保护等领域采用多项科技手段。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