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地点 | 遗址年代 | 出土物品 |
江西鹰潭角山窑 | 商早期至西周初期 | 大量印纹陶及原始瓷,多为生活用具,可能此地在当时是大型窑场 |
陕西长安张家坡 | 西周晚期 | 陶窑遗址出土大量陶鬲和鬲残片,上有钤印或刻写的工匠姓名 |
河南郑州人民公园 | 商晚期 | 出土陶压锤、印模等工具;大量的陶器废品,基本为烧造变形或有气泡粘连的陶盆 |
出处 | 内容 |
1814年《皇村回忆》 | “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人间的灾星出现了” |
1821年《拿破仑》 | “伟大的人物明星”“不朽的光却在闪烁”“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 |
项目 | 春秋时期 | 战国时期 |
战争参加者 | 贵族 | 庶民 |
兵器来源 | 贵族 | 国家 |
兵制 | “国人”兵役制;兵农合一。 | 普遍兵役制、募兵制。 |
参加人数 | 不超过十万人。 | 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 |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化摧毁了由血缘和出身垄断土地的等级制度,推动了社会成员全国性的流动和土地的自由买卖;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官僚制度把平民的流动性引入政治,官职由君主任命而无法世袭;科举制造定了平民进入国家管理部门的普通统一标准,"朝为田舍部,恭登天子堂"在中国古代社会成为可能;析产继承制(由儿子分别家产)决定了中国社会难以形成代代世袭的地方豪强,社会难以形成固化的等级。
——摘编自寒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材料二 清末科举制度被度除以后,传统的士绅阶层急剧分化,许多开明士绅流向城镇从事"自由职业",以至社会中出现了一个"绅商"阶层,他们或创办新式企业,或投资铁路和矿山开发,成功地跃入民族资产阶级行列。许多士人开始学习科学,崇尚发明创造,提倡投资设厂。随着清末立宪运动的开展,士绅也开始在城市里从事立完、自治活动。据学者统计,清末语政院和各省语议局议员91%具有传统功名。此外,士绅阶层还在城市组织社团、兴办报刊、出版西方书籍。
——摘编自李明伟《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变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每年大约有超过1000万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而当前城市居民向农村流动的现象也日渐增多。随着乡镇企业和城镇第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亿万农业劳动者改变了自己的职业。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劳动力逐渐下降,在城市中"白领工人"比重迅速上升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增加,新职业不断涌现,人们的择业机会也越来越多。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从体制内的单一身份向多样化发展转变。农民可以到城镇务工经商,社会成员可以自主创业,农民和工人通过考试选举等方式可以转变为公务员或事业人员。
——摘编自黄凯《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探析》
材料一 在欧洲,作为精英阶层创造的博物馆,自诞生起就不自觉地带有强烈的精英文化的基因,这决定了博物馆服务对象的角色不自觉的偏向精英阶层。而民主趋势下,普通大众权利的获得使得博物馆又不得不重视大众的文化权益。16世纪中叶,收藏被受教育阶层视为一种有修养的绅士行为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收藏主要涉及文化艺术、自然奇珍和历史古物,由于启蒙运动的推动,19世纪公众将自己藏品捐出成为潮流。法国大革命后政府宣布将卢浮宫变成国家博物馆,在理论上强调博物馆成为普通人可进出的场所,“这些国家的艺术属于自由平等理念下诞生的新社会全体公民所有”。
——摘编自潘继业《西方博物馆公共化中的精英力量》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交涉中常常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与外国人沟通必须“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恭亲王奕䜣也感到清政府在外交中的劣势,于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官办外语学校同文馆建立了。同文馆博物馆是辅助教学的设施,藏有新式机器(模型)、动植物、医学标本、矿石等。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同文馆总教习后还从国外购买了一些藏品,藏品的陈列主要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只为同文馆教授学生使用,并未对社会公众开放。虽然庚子之变打断了它的发展历程,然而其曾经的管理和陈列都为后期博物馆事业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摘编自陈思清《近代中国学校博物馆发展研究(1876~1949年)》
材料 图1是2003年济南出土的甲骨文(局部)。经过对已经发掘出的8片有文字的甲片进行清洗缀合,7片构成了一个几乎完整的龟腹甲,上面有25个清晰的甲骨文字。方辉表示,这25个文字讲述了是否以及怎样对“母”进行祭祀。
图2是20世纪90年代出土的秦代封泥中的两块,分别是四川太中印和左丞相印。
图3是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敦煌雕版印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刊刻日期的印刷品。此卷于1907年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从中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盗至伦敦,现藏大英图书馆。
出土文物大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图片.就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提出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合理,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