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蒸发水分 ②加入氢氧化钙 ③降低温度 ④升高温度
实验编号 | 固体 | 液体 | 实验现象 |
Ⅰ | 碘 | 水 | 固体不消失 |
Ⅱ | 碘 | 汽油 | 固体消失 |
Ⅲ | 高锰酸钾 | 水 | 固体消失 |
Ⅳ | 高锰酸钾 | 汽油 | 固体不消失 |
硝酸钾和氯化钾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 | |||||||||
温度/℃ | 0 | T1 | 20 | T2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硝酸钾 | 13.3 | 25.0 | 31.6 | 35.1 | 63.9 | 110 | 169 | 246 |
氯化钾 | 27.6 | 31.8 | 40.0 | 35.1 | 40.0 | 45.5 | 51.1 | 56.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⑴固体药品的取用 |
⑵液体药品的取用 |
错误之处: |
错误之处: |
步骤 |
①用托盘天平测杏的质量 |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示数 |
③将杏放入量筒中,读示数 |
数据 |
21.2g |
40mL |
60mL |
①食盐水;②冰水;③牛奶;④肥皂水;⑤泥水;⑥碘酒。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21.8 |
39.7 |
48.8 |
47.3 |
46.4 |
45.1 |
44.7 |
①将5g大豆研碎;
②将研碎的大豆放入大试管中,再加入10mL己烷液体(用于溶解大豆中的油脂),振荡后静置几分钟;
③过滤,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
④将得到的液体倒入一个小烧杯中,将该小烧杯放入一个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通过热水浴蒸发掉己烷(装置如图所示);
⑤将豆油移入试管,再加入10mL水,振荡后静置,豆油浮在水面上。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蒸馏水体积/毫升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加入10mL硫酸的质量分数 |
0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收集到氢气体积/mL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收集到氢气时间/秒 |
2648 |
1236 |
885 |
423 |
262 |
216 |
205 |
因素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实验温度 |
20℃ |
20℃ |
20℃ |
20℃ |
80℃ |
加入溶剂种类 |
水 |
酒精 |
水 |
水 |
水 |
加入溶剂质量 |
20g |
20g |
10g |
10g |
10g |
加入固体种类 |
硝酸钾 |
硝酸钾 |
硝酸钾 |
食盐 |
硝酸钾 |
加入固体质量 |
10g |
10g |
10g |
10g |
10g |
溶解固体质量 |
6.2g |
0g |
3.1g |
3.6g |
10g |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10.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
②量取10.0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
③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
④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
⑤计算:m1-m2=g(结合第二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将溶质改为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由本实验可推知,20℃时食盐的溶解能力(填“>”“=”“<”)硝酸钾的溶解能力。
实验序号 |
水的质量(g) |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
溶液的质量(g) |
① |
10 |
2 |
12 |
② |
10 |
3 |
13 |
③ |
10 |
4 |
13.6 |
④ |
10 |
5 |
13.6 |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可知: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
|
浓度(质量分数) |
98% |
密度 |
1.84克/厘米3 |
相对分子质量 |
98 |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