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

更新时间:2022-10-28 浏览次数:4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在每个夏天,皇室成员走遍尼罗河流域,从每个村落中选择身强体健的男子,作为建造大金字塔的劳动力,为君王服务。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而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大约30年的时间。”材料体现了(    ) 
    A . 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标志 B . 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C . 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D . 反映了胡夫金字塔建造周期长
  • 2. 右边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左右的亚非文明,其中,制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法典的国家位于(    ) 

     

    A . B . C . D .
  • 3. 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得出(   ) 
    A . 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 . 《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法律争端 C . 政府、神庙和私人都直接推动了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 D .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比国王的命令
  • 4. 《摩诃婆罗多》中的毗湿摩说:“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性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她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毗湿摩所言(    ) 

     ①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现象                

     ②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 

     ③倡导各种姓要严格实行内部联姻                

     ④批评首陀罗女子没有节操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5. 《宗喀巴显密次第科颂》经文:“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业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当知业可转,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热,冷多热从冷。”据此判断,此经文应属于( )
    A . 佛教 B . 伊斯兰教 C . 道教 D . 基督教
  • 6. (2019·濠江模拟) 历史学家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对“公民”的概念作了如下定义:“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他们有‘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义务,同时有权参加城邦内议事或审判的职能。”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公民行使“议事”权的方式是( )
    A . 参与城邦间的战争 B . 举行祭祀活动 C . 建立津贴制度 D . 参加公民大会
  • 7. “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 

     ①工商业比较发达              

     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④
  • 8. 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的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积极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东征(    ) 
    A . 是一次正义性的战争 B . 是一次掠夺性的战争 C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 . 促进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 9.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结束,帝国建立。这一历史事件应标于下面时间(    )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公元前6世纪以前,罗马没有成文法,处理诉讼只依据习惯法,贵族法官操纵着法律的解释权,祭司控制着复杂的法律程序,他们得以利用职权袒护贵族、欺压百姓。这种情况发生变化始于以下哪种法律文献的颁布(     ) 
    A . 《十二铜表法》 B . 《查士丁尼法典》 C . 《新法典》 D . 《罗马民法大全》
  • 11. 他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他终身探讨人的灵魂。他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来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数不一定代表正义。这位哲学家是(     ) 
    A . 苏格拉底 B . 德谟克利特 C . 柏拉图 D . 亚里士多德
  • 12. “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 
    A . 控制人们的思想 B . 保存了古代文化 C . 提供了道德规范 D . 进行宗教迫害
  • 13. 有学者说,中世纪始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最终融入文艺复兴和探索时代(地理大发现)中。这一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支柱,还在神权文化领域凌驾一切,下列史实没有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 . 法兰克王国克洛维把土地赐给教会 B . 封君封臣的权利义务的契约关系 C . 查理曼帝国命令把“十一税”贡献给教会 D . 巴黎教师行会须从教会取得许可证
  • 14. “帝国”不是传统中国的固有词汇,而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词,世界古代上曾经生产过几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称雄一时,这几个大帝国是(    ) 
    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罗马帝国     ③阿拉伯帝国    ④查理曼帝国    ⑤拜占庭帝国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⑤
  • 15. (2020·江西) “庄园规定庄园中的男子不能娶庄园外的女子,同样庄园中的女子不能嫁到庄园之外,除非得到庄园主的特别恩准。”材料表明(    )
    A . 庄园主具有一定的权威 B . 庄园主完全决定农奴的婚姻 C . 庄园是西欧社会的基础 D . 庄园法庭限制庄园主的特权
  • 16. 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处应该填写(   ) 

     

    A . 城市的兴起 B . 农业的发展 C . 科学的进步 D . 庄园的出现
  • 17. (2020·邵阳) 张红同学整理的一个专题复习资料有下列内容。据此判断(   )

    A . 科技教育史 B . 经济体制史 C . 政治制度史 D . 民主法制史
  • 18. 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唐朝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下列内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孝德天皇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B .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C . 国家把土地分给公民,统一赋税 D . 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地税改革
  • 19. 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世界三大宗教都诞生于亚洲   

     ②最先传入我国的是佛教   

     ③目前国际通用的历法与伊斯兰教有关   

     ④三大宗教都宣扬忍耐顺从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0. 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仅在15世纪最后30年中就重印15次。材料说明(   ) 
    A . 阿拉伯文化大量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B . 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C . 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D . 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
  • 21. (2021九上·新化期中) 西欧富裕农民约翰建立了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材料反映了西欧( )
    A .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B . 基督教的兴起 C . 城市的兴起 D . 庄园的瓦解
  • 22. 某班同学在研究历史知识,研讨的内容是“开展垦殖运动”“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手工工场”等,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 西欧城市的发展 B .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 . 基督教的兴起 D . 西欧庄园的发展
  • 23.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纯粹的世俗观念。在主要的思想家看来,人生已不再是来世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这说明(   ) 
    A . 文艺复兴的文学艺术的大众化的 B . 文艺复兴的反宗教的 C . 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享乐主义 D . 文艺复兴促使人们走出中世纪
  • 24. 文艺复兴时期,但丁一方面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但另一方面,他的《神曲》仍然重复的是神学思想的故事。他仍然认为信仰和神学高于理性和哲学。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    ) 
    A . 人文主义精神的严重缺失 B . 并不反对神学思想 C . 人文主义者存在矛盾特性 D . 仍坚持以神为中心
  • 25. 文艺复兴时期通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下列人物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 . 达·芬奇——《神曲》 B .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C . 但丁——《蒙娜丽莎》 D . 达尔文——《最后的晚餐》
  • 26.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 

     ①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转变   

     ②带动了拉美地区的繁荣发展   

     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使地中海成为欧洲航运中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7. 下列这张年表节选自美国历史学家阿迈斯托创作的鸿篇巨著一半《世界:一部历史》。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开始生物交流过程 

     
     

     16世纪初期 

     
     

     马和牛被引进新大陆 

     
     

     1555年 

     
     

     中国首次玉米种植记录 

     

     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 

    A . 冲破了宗教束缚 B . 造成了非洲长期贫穷落后 C . 促进了物种交流 D . 加快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 28.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最准确理解是(    ) 
    A . 哥伦布发现美洲 B . 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 C .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 29. 下图为18世纪秘鲁金银矿的作业场面。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上述材料对欧洲的直接影响是(   ) 

     

    A . 有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 有助于欧洲思想解放 C .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D . 使欧洲文化传到殖民
  • 30. 阅读如图 “三角贸易”简图。据此推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陆(   ) 

     

    A . 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 B . 人口组成发生较大变动 C . 逐渐开始了社会转型 D . 与欧亚非诸洲联系密切
二、材料题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士坦丁堡陷落后,许多拜占庭学者逃到意大利并在那里讲学,因而意大利迅速形成研究古典文化的高潮。……意大利的古典文化传统比西欧任何其它一个国家更为强烈。……意大利的城市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受益者。由于它处在东西方贸易的中介地位,……贸易量的增加刺激了它的手工业、商业和银行业的发展,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在十四、十五世纪先后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或手工工场。 

     ——《文艺复兴的背景》 

     材料二: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两位同学发生了分歧: 

     学生甲:文艺复兴是当时的人们不满足教会的精神控制,试图恢复古代传统的一场运动。实际上就是复古。 

     学生乙:文艺复兴是那些对教会不满的先进人物以“复兴”古代文化为名,开创新文化、新思想的运动。 

     材料三: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四:文艺复兴导致思想解放,引发社会改革,西欧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迷信到理智,从奴役到自由,从特权到平等,从幻想到科学。今天世界最发达的西方国家都是在这个历史前进运动中先后成长起来的…… 

    1. (1) 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最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2. (2) 你赞成材料二中谁的观点?为什么? 
    3. (3) 材料三中“古代的幽灵”指什么?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人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作用。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对东方的贸易一直是转口贸易……香料的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以上。西欧的贵族和商人渴望另辟一条抵达东方的商路,发财致富。当时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这也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材料二:只有到1500年左右……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联系。这是人类社会向全世界连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征服……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给西欧资本主义带来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对非洲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人向外扩张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2. (2) 材料二中使过去“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联系”的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了哪些重大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A、B、C三段哪一航程最能反映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综合材料二、三,指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4. (4) 综上所述,早期西欧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有何特点? 
  • 3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都在贩奴运动中发了横财,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十分充足的条件。所以有人说,一个个黑奴的躯体就是一块块砖,无数黑奴的血肉就是无数的钢筋水泥,极度繁荣的欧美城市伦敦、阿姆斯特丹、马德里、纽约等,都是靠这些砖块一层层垒起来、靠这些钢筋水泥一点点浇灌而成的。 

     材料二:经过一系列殖民战争,英国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三:经过多次战争,整个印度中部地区沦为英国殖民地。……仅侵吞孟加拉国库一项,东印度公司就增加了3700多万的收入。……大量的鸦片贸易,也是公司发大财的买卖。(东印度公司)在1765-1766年征收孟加拉的地税为147万英镑,1775-1776年超过400万英镑。1814年后的十年间,英国输入印度的棉布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致使达卡城这些往日辉煌的工商业城市遭到毁灭性破坏,大约90万失业的手工业者找不到工作挣扎在死亡线上。 

     ——摘自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欧美财富增加和城市繁荣的直接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指出英国最终取得海上殖民霸权的主要条件。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方式。 
    4. (4) 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评价英国的殖民主义行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