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开封清华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夏启发兵讨伐有扈氏,大战于甘。战前,启作《甘誓》,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子惟恭行天之罚。”夏启此举旨在(    )
    A . 维护君主专制的政治伦理 B . 宣扬其“敬天保民”的思想 C . 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D . 强化鬼神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
  • 2. (2024高三下·旌阳月考) 有学者指出《史记》《汉书》的一个区别:司马迁提到人物籍贯的时候,往往只称县名,这是战国以来的老传统;班固则多遵循某郡某县的原则,每个人都被精准定位在帝国的地方行政框架之内。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空前强烈的国家认同 B . 人物记述惯例的变化 C . 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 D . 专制主义的发展强化
  • 3.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何忠礼先生认为:“科举制度在唐时尚属初创……公卿大臣有权公荐举人,取士之权一归有司,新老士族仍可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和传统的社会地位,继续把持取士大权,科场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录取与否的主要标准。”可见,他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
    A . 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B . 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 C . 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 D . 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 4.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据宋朝《春明退朝录》记载:“(宋)太宗时,命张公洎制坊名,列牌楼上。按,唐马周始建议,置冬冬鼓(警夜鼓),惟两京有之。后北都亦有冬冬鼓,是则京都之制也。二纪以来,不闻街鼓之声,金吾之职废矣。”这则材料可用来佐证宋朝 (    )
    A . 商业不受官吏直接监管 B . “市”突破时间上的限制 C . 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D . 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
  • 5. (2024高一下·长沙月考) “抽解”即缴纳进口税制度。《宋会要辑稿》记载:“抽解旧法十五取一,其后十取其一,又其后择其良者谓如犀象十分抽二分……舶户惧买抽买数多,所贩止是粗色杂货。”这表明宋代(    )
    A . 政府政策影响商品交易 B . 商业经营环境较为宽松 C .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发展 D . 对外贸易税收系统混乱
  • 6.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宋宁宗时,知湖北汉阳军的黄榦因病请求离任,希望将职事交给次官刘宣教,但刘宣教并不接受。究其原因,在于刘宣教“既不曾被受交割郡事指挥”,而黄榦“所授省札亦无交割与次官明文”。这一事例说明当时(    )
    A . 地方机关行政效率低下 B . 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严格 C . 官僚内斗导致政治混乱 D . 专制体制下官员不作为
  • 7. (2024高三下·湖北模拟) 明人薛论道以十二首《题钱》诗讥讽当时世风:“人为你生烦惹恼,人为你梦扰魂劳,人为你易大节,人为你伤名教。细思量多少英豪,铜臭明知是祸由,一个个因它丧了。”这反映了(    )
    A . 现实主义文风为士人所推崇 B . 逐利思想取代了传统义利观 C . 社会风气败坏导致社会动荡 D .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 8.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嘉兴的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不务耕绩”。濮院镇人“以机为田、以梭为耒”,而吴江的盛泽、黄溪的居民更是“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这表明,明朝江南的某些城镇 (    )
    A . 以织棉为生的机户不断增加 B . 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C . 经济作物生产的日益专业化 D .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 9.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1906年《时报》载:“厦门一岛,中国商家挂洋牌者,指不胜屈……挂美商家十家,挂英商家五十三家,挂荷商家者九家……以上共计三百四十家”。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
    A .  清末新政迎来民族工业春天 B . 不平等条约下洋商所占优势较多 C . 厦门近代商业制度发展成熟 D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合理避税
  • 10.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开埠。据统计,芜湖海关1887年的土货输出是365669海关两,到1894年达到5156030海关两,增长了14.1倍。这折射出,当时芜湖(    )
    A . 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B . 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C .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 D . 不断融入世界市场
  • 11.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宣统年间,卢彤编绘了一套《中国历史战争形势全图》,图中战争英雄以黄帝、岳飞等汉族英雄为主。民国初年,作者修改全图,超越单纯汉族英雄叙述,转以历史上开疆拓土、扬威异域、增进国家光荣、促进国民进步者为依归。从这一变化可以推知当时部分知识分子(    )
    A . 认同多民族国家建国模式 B . 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C . 期望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 D . 摆脱偶像崇拜的思想束缚
  • 12.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1924年7月至1925年5月,国民党在广东开办了四期农民讲习所,其课程涵盖了农民运动之理论,广东农民运动史、农民协会之组织法及农民、工人与国民党之关系等方面。这一举措(   )
    A . 推动国民党开展土地革命 B . 利于国共合作政治基础的巩固 C . 消除广东地区的阶级矛盾 D . 根本改变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
  • 13.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    )
    A . 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 B .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 . 全部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 .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
  • 14.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梭伦改革时期,四百人会议的主要职责是安排公民大会的议事程序,筹备和批阅公民大会将要讨论的议案,贯彻实施公民大会的决定。它以四个部落为基础选出其成员,而四个部落掌控在门第世家手中。据此可推知,四百人会议(   )
    A . 实践了参政机会均等的原则 B . 强化了贵族专政的局面 C . 协调了公民内部的利益关系 D . 成为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 15.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法规定,在期限到来之前,除期限为债务人的利益而设立的外,债权人不得诉请对方履行义务,否则就将因“先期索债”而败诉。除此之外,债权人还会因“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丧失了在期满后对债务人再追索的权力。材料中罗马法的规定(    )
    A . 强调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特点 B . 体现程序繁琐且缺少灵活变通 C . 强调契约关系对双方的约束性 D . 反映公民范围扩大的利益需求
  • 16.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在1879年发生了变化,格列卫总统明确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原则,议会则由全体男性公民普选产生。这一规定说明(    )
    A . 议会开始成为法国的权力中心 B . 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C . 法国成为资本主义代议制国家 D . 实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17.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 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 B . 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 C . 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 D . 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
  • 18.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1462—1530年间,中欧地区的白银产量增加了五倍多。在1526—1535年间达到最大,每年生产近300万盎司,这些白银大量流向西欧和东方。中欧白银这种流向(    )
    A . 是西欧出现价格革命的主因 B . 刺激西欧走上黑奴贸易之路 C . 推动世界范围的商品大交换 D . 导致东西方经济实力悬殊大
  • 19.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自1820年开始,英国废除了殖民地港口征收大宗关税的权利,海关所用经费由政府发放,从而避免了海关通过进出口牟利。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放弃了对殖民地的垄断贸易。英国这些做法主要原因是(    )
    A . 垄断组织的发展 B . 工业革命的推动 C . 殖民地反英斗争激烈 D . 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
  • 20.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19世纪80年代,有学者呼吁英国集中精力增加生产力,并将生产转移到那些拥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中,但英国却选择了最为省事的措施———贸易,并提出“要么死亡,要么贸易”的口号。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 继续推行自由主义政策 B . 专注于传统工业的升级 C . 对海外市场的过分依赖 D . 缺乏工业生产社会条件
  • 21.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府鼓励“技术接收”,德国六家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这说明当时(   )
    A . 德国政府力量助推科技发展 B . 国际贸易基本准则得以确立 C . 英国继续保持科技领先优势 D . 垄断组织干预国家经济政策
  • 22.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该图可说明苏联这一时期(    )

    A . 农业集体化运动有所扩大 B . 改革重点在于发展农业 C . 斯大林模式仍具明显优势 D . 赫鲁晓夫改革初见成效
  • 23.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在一定意义上,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理性霸权,是占支配地位的群体对其他群体(包括男性对女性)的霸权,故女权主义在继承理性遗产的同时也批判启蒙运动,女权主义与启蒙理性存在复杂的关系——挣脱与羁绊共存,材料表明启蒙运动(    )
    A . 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B . 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 C . 存在严重的阶级局限性 D . 成为西方建立霸权的工具
  • 24.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1959年古巴外交大臣劳尔·罗亚宣布古巴不倾向共产主义阵营,也不倾向资本主义阵营,1960年印尼总统苏加诺强调说,不结盟不是两极化世界的“缓冲地带”,也不是冷战对峙格局中的“中立主义”,它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良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古巴导弹危机影响了两国外交政策 B . 两国竭力在美苏冷战中保持中立 C . 新兴国家展示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 D . 两国外交受到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7、28、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共52分)
  • 25.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学者门德尔斯1969年首次提出原始工业化理论,1972年将其扩展为“主要分布在农村中的工业的迅速发展,它伴随着乡村经济的空间组织的变化”。中国明清江南工业是“超轻结构”,纺织业是明清江南工业中最大的部门,在对整个江南地区棉布产量的估算中,“明后期江南的棉布产量为5000万匹,清中期为10000万匹”。斜身式花机的出现大大改进了织机的性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工人操作的精确度,发展了纹络花样等工艺,此外棉布的染色技术也有提高。在棉纺织业中最重要的分工为织和纺两大工序的分离,手工业生产与农业的分离,家庭内部的分工。江南的松江、苏州、无锡发展为棉纺织基地。

    ——摘编自李伯重的《江南的近代化》

    材料二:(荷兰)海上贸易十分发达,但本身存在致命的缺陷,其政治体制十分僵化,不能够灵活适时调整……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们把大量的财富用于无休止的挥霍和个人消费,而不是推动本国的产业或者科技的发展……法国的科技发达,丝毫不亚于英国。但当时的法国缺乏工业革命所必须的土壤,路易十六认为科学家们只会高谈阔论,而不能为国家的税收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提升。英国的重点并不在于税收和关税的水平,而在于怎么使用这些税收,在1688年以后,英国的银行已经可以确保税收不会被花费在宫廷、皇帝、皇后的娱乐之上,而被直接用于支付政府赤字和皇家海军的开支。

    ——摘编自JohnU.Neson《1700—1900》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早期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优势。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江南早期工业化没有促成社会转型的原因。
  • 26.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利益多元化的产物。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既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社会阶层分化,而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又增强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这些都为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对于选择什么样的民主模式,不同的文明发展出不同的制度安排。西方发展出了外部多元主义,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出内部多元主义。两者都具有开放性特征,但具体内涵差异很大。

    ——摘自郑永年《中国民主具有广泛内容契合中国文化的制度安排》

    请从材料中有关民主政治产生和发展的论述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表述层次清晰。)

  • 27.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民国初期,北洋政府对边疆事务的关注首重于藏、蒙、新边事,处理散布于西南、西北地区的残留土司,基本因循逊清成例,游移于土司存废之间。在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近代中国,面对边疆危机的外在冲击,边疆问题关系到民族国家统一整合的成败。土司问题的解决,一直到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后,才出现转机。在国家政体转型后,追求政体统一、民族平等和“还政于民”,民国时期的在西南边疆废土归流以整合边疆为目的。将废除土司同革除封建残余、追求社会平等、融合民族关系、树立土民国家观等相联系。南京国民政府厉行废土归流,意在消除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多元政治共存的局面,将边地整合进统一的国家体系中。然而,现实的政治困境却令中央与地方政府就土司问题的解决各持已见,国民政府有意淡化民族意识,强调政治统一,而土司则重在对边疆各族社会文化特殊性的突出。中国作为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在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时的阵痛,而民国时期对于“中华民族”统一性的过分强调,终未能解决民族与国家、多元与一体的矛盾性。

    ——摘编自李沛容《国家转型下的边疆整合困境》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施“废土归流”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的“废土归流”。
  • 28.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北约东扩是冷战后影响美俄关系的最重大事件,冷战后,在面临着苏联解体、华约解散,曾经对手不再存在的局面下,北约转变其职能,采取了东扩的计划,准备将自己的范围拓展到更多的区域。克林顿政府奉行双轨政策:一方面,继续支持叶利钦的领导地位,支持俄罗斯的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俄罗斯对大国地位的追求;另一方面采取比较谨慎、渐进但却是坚定的步骤实行北约东扩,并设计了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作为东扩的过渡。对克林顿政府来说,这两个方面都是巩固冷战胜利的成果所必需的。美国内部从一开始就对北约东扩存在着尖锐的意见分歧,有反对东扩的,也有主张激进东扩的。俄罗斯则举国一致地反对东扩。美俄之间进行了反复博弈。美方在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之前没有采取北约东扩的实际步骤,以免影响叶利钦的选情。在关于双方关系《基本文件》的谈判中,北约答应了俄罗斯的要求,保证在新成员的领土上不部署核武器和大规模的常规力量,但也拒绝了俄罗斯的两个要求:没有给予俄罗斯对北约决策的否决权;没有答应拒绝接纳原苏联国家入盟,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1997年马德里峰会决定邀请波、匈、捷进行入盟谈判,打开了美俄关系中的潘多拉盒子。

    ——摘自陶文钊《北约东扩与美俄关系(1993—1997年)》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约东扩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约东扩的影响。
  • 29. (2022高三上·通许月考)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罗荣桓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也是我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军队主要成分来源于农民,导致农民阶级的一些错误思想严重影响军队的建设。另外,人民军队有部分是起义过来的旧军官,这些旧军官带来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为了建设一支政治正确、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罗荣桓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政治思想教育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另外他从任连党代表开始就坚持通过以身作则和关心战士,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逐渐树立了他在部队中的威信。罗荣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

    ——摘编自李慧玲《罗荣桓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荣桓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荣桓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