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2-30 浏览次数:6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 1.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西周青铜器以礼器为主,纹饰以重环纹、波带纹、窃曲纹较为流行,种类不多,风格简洁朴素。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用途转向实用化,纹饰以抽象的几何纹为主,并出现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题材,呈现多样化的风格。这种变化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
    A . 尚武风气成为主流 B . 青铜纹饰趋向生活化 C . 政治秩序出现变革 D . 审美观念趋于感性化
  • 2.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春秋时期,晋国任用楚国出奔者王孙启、析公、雍子、子灵等,借这些贵族的知识和才能,“以害楚国”。如城濮之战,王孙启“为先轸谋之,大败楚师”。出奔和“楚才晋用”现象表明当时(   )
    A . 政治观念开放,君臣关系尚未固化 B . 分封制瓦解,君权的“沉降” C . 贵族政治消亡,“尚贤”观念出现 D . 士阶层崛起,道德意识淡薄
  • 3.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据《吕氏春秋》记载,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剪其发,磨其手,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这一记载的主旨是(   )
    A . 商朝已建立神权统治秩序 B . 君王顺民心方能功成名就 C . 商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D . 汤灭夏开启以暴制暴先例
  • 4. (2023高三上·洛宁月考) 秦朝非常重视公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以法律形式将公文的使用确定下来,使公文成为各级政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主要载体。秦朝还在全国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证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据此可知,秦朝公文制度(   )
    A . 符合新型政治的发展趋势 B . 重在向全国推广规范文字 C . 成为政府监察制度的补充 D . 折射出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 5.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汉武帝统治时期将具有战略意义的函谷关东移(见下图)。这一东移反映出汉武帝时期(   )

    A . 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 B . 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C . 边患问题日益严峻 D . 王朝统治疆域扩大
  • 6.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秦汉时期,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史称“上计”。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上计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
    A . 考核和监察制度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控 B . 官员的选拔方式和流程已经比较成熟 C . 监察制度杜绝了官吏的贪腐及渎职行为 D . 察举制度加强了被选拔官员的责任感
  • 7.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针对元代行省划界,清人储大文认为:“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之险失河;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作者旨在表达(   )
    A . 天险尽去导致地方治安难以维持 B . 分省建置有别于传统行政区划设置 C . 行省难以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 D . 设置行省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 8. (2023高二上·平乐月考) 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区别是(   )
    A . 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B . 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C . 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D . 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
  • 9.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清史稿·职官志一》载:“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而军国机要综归内阁,犹为重寄。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由此可知(   )
    A . 清初开始设立内阁制 B . 翰林院成为中枢权力机关 C . 军机处逐步取代内阁 D . 内阁职权变化折射皇权加强
  • 10.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 . 战后条约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B .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沿海地区 C . 都促使了清政府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 . 都客观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11.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
    A . 张学良 B . 石达开 C . 李秀成 D . 朱德
  • 12.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1893年,日本大量的从军记者、政治家认为∶清朝妄自尊大的华夷思想心封建性的军制、中国人无近代国家思想、吏治腐败、文弱的民族性情,可以轻易被日本征服。这些观点(   )
    A . 加速了清王朝的战败 B . 助长了日本侵华的野心 C . 推动清朝向西方学习 D . 引发中国反日情绪高涨
  • 13.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根据上海地方志记载,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江浙子遗,无不趋上海,洋泾浜上新建筑,纵横十余里,地价至亩数千金,居民不下百万,商家辐辏厘税日旺”。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
    A . 民族资本大量注入上海金融市场 B . 列强的资本输出破坏了市场秩序 C . 租界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要表现 D . 内外因素为城市近代化提供契机
  • 14.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1924年7月至1925年5月,国民党在广东开办了四期农民讲习所,其课程涵盖了农民运动之理论,广东农民运动史、农民协会之组织法及农民、工人与国民党之关系等方面。这一举措(   )
    A . 推动国民党开展土地革命 B . 利于国共合作政治基础的巩固 C . 消除广东地区的阶级矛盾 D . 根本改变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
  • 15.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   )
    A . 深受国际政治的影响 B . 形成了新的革命理论 C . 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 D . 社会性质具有特殊性
  • 16.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抗战胜利前夕,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初步确立了两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即双方在政治和军事上支持和援助国民党,帮助其实现中国政权和军队的统一;另外,也要求国民党进行民主化改革,接纳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此后,国民党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据材料可知(    )
    A . 重庆谈判是美苏强权的产物 B . 美苏极力干涉中国内政外交 C . 美苏均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 D . 重庆谈判有利于政治民主化
  • 17.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下图体现了1933年到1949年故宫文物的迁徙。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

    A . 文物保护工作的艰巨 B . 中日民族矛盾的演变 C . 中国内战造成的损失 D . 近代中国政局的变动
  • 18.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解放战争后期,人民政府确立接管企业的基本方针是“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机构,但接管敌人的企业机构时,一般不要打乱,应尽力保持完整”。这一方针的提出旨在(   )
    A . 尽快实现国民经济的调整 B . 保证接收企业的平稳过渡 C . 削弱国民政府的物质基础 D . 推动企业生产机制的变革
  • 19.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1988年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突出问题是通货膨胀明显,物价涨幅过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88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比1987年上升18.5%。其中农村上升17.1%,城镇上升21.3%,由此可知当时( )
    A . 改革开放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 . 市场经济的引进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 . 改革开放仍然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
  • 20.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熟并最终形成体系的标志性内容是(   )
    A . 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 B . 规定中国共产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 .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 21.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柏拉图曾对古代雅典民主制发表如下意见:(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他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极端的自由,其结果不可能变为别的东西,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对材料的最佳理解是(   )
    A . 强调了雅典民主不成熟的一面 B . 所有人都享受一切平等的机会 C . 认为雅典民主制度是不可取的 D . 对雅典民主制度给予充分肯定
  • 22. (2022高二下·贺州月考) 规定“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的法律文件是(   )
    A . 《权利法案》 B . 《人权宣言》 C . 《王位继承法》 D . 《独立宣言》
  • 23.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钱乘旦说,工业革命是人的创造力的焕发,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萌芽没有了,树也不会有。这一论述旨在强调(   )
    A . 代议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好的环境 B . 工业革命成功的关键是经济利益推动 C . 工业革命导致西方社会焕发创造力 D . 议会改革有利于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
  • 24.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他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
    A . 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 B . 背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 C . 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D .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
  • 25.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以农村、市镇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手工棉纺织逐渐成为上海地区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无论东部产棉区,还是西部产粮区,普遍盛行手工棉纺织。有资料表明,明万历年间上海县30万城乡人口中,大约有20万人从事手工棉纺织者及有关的经济活动。据估计,如果以现今上海地区范围为,其棉布年生产量,明后期大致在3000万——3500万匹,清中叶可能达到4500万——5000万匹。明中后叶上海棉布的国内市场已经北至九边、山陕、京师,南到江广、滇路、闽粤,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摘编自张忠民《区域发展与经济支柱产业:以明清上海地区为例》

    材料二:光绪初年的《嘉定县志》载,“吾邑土产,以棉布为大宗,纳赋税,供徭役,仰事俯育,胥取给于此。近来货日滞,价日贱,故民日困……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嘉定县钱门塘乡的“居民向以花布为生。同光年间,男耕女织,寒署无间。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夺,几无抱布入市者。

    ——摘编自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农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的变迁》

    材料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为适应城市功能转型,上海国有纺织企业进入了长达20多年的大规模调和战略转型。上海纺织集团通过产业结构、企业结构、资本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集成优势、锐意创新,全国布局、海外发展,目前已经成长为一家以科技为先导,品牌营销和进出口贸易为支撑,以纺织先进制业和时尚产业为核心,拥有较完整的纺织服产业链、集贸科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国,跨国企业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作为中国时尚纺织产业的领军者,经过创新转型,上海纺织集团拥有了多个“第一”、“唯一”和“领先”。

    ——摘编自严伟勇《上海纺织: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华丽转身》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并说明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纺织集团取得众多成就的原因及其意义。
  • 26.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官方救助重点由乡村扩大到城市,呈现出向日常性社会保障体制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城市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带来的限制,呈现出空前的兴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又引发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市民贫富分化现象日益突出,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五月,宋廷采纳大臣苏舜钦的建议,仿照唐代旧制,在开封创设福田院。

    宋代城市的官方医疗救助并不是分散、孤立的行为,而是普遍推行的城市救助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北宋时期,从相关政策的制订、制度的建立、机构的创置,到各项措施的实施及规范,乃至一些具体的救助活动,几乎都是由朝廷直接发出指令,并由各种朝廷派出机构负责和监督与执行。随着朝廷政策上的开放和鼓励,地方政府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除了各类穷民和贫民,也涉及普通市民、流动人员、灾荒饥民,乃至部分官宦士人。这些原本身份不一、高下有别的社会群体,在官方医疗救助体系中不再具有等级差别,而是同属平等的被救助者。

    ——摘编自陈国灿陈雪瑶《民生为重:宋代城市的官方医疗救助》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医疗救助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医疗救助发展的背景。
  • 27.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阿富汗是西亚和南亚的必经之路……但是,阿明上台后,一再拒绝苏联干涉阿富汗内政的种种要求,不久,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帕普京也遭阿人暗害。苏联长期对阿富汗提供军援,有大批军事顾问和军事专家驻阿,霍梅尼上台后又赶走了美国在伊朗的势力,这些都被苏联看成有利的时机。于是,1979年12月24日开始,苏联以运送援阿物资为名向喀布尔运送了两个空降师,切断联系,控制喀布尔,杀死阿明全家。12月28日晨,10多万苏军分6路越过苏阿边界,并迅速向阿内地推进,1980年1月2日占领了整个阿富汗。

    ——摘自沈学善主编《当代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侵占阿富汗的有利条件。
    2. (2)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侵占阿富汗的影响。
  • 28.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管子》是战国中期在中国出现的一部伟大经典著作。其经济思想代表着贵族和新兴商人利益,认为“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用人类的自利观念去解释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他说:善于把握利益之所在,人民必然赞美而安定,不用指挥就会去,不用招引就会来,既不烦劳也不干扰,而人民自然富裕,就像鸟雀孵卵.无形无声,只见其成功。管仲这一思想,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有什么差别吗?在消费问题上,管仲主张崇俭却又鼓励奢侈,这是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不是一种矛盾,两者应用的场合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迥然不同。奢侈是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手段。

    ——摘编自李琳、杨柳《<管子>与<国富论>的经济思想比较》

    材料二:关于消费,阔绰和鄙吝是两个应当避免的过失,认为害怕失去金钱而不敢使用金钱的守财奴,对经济发展没有什么贡献。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财富是人们关注的中心,发展贸易自由,生产力就会发展,财富才能增加。社会富裕水平不同,取决于农业和工业的兴盛情况,特别是工业的兴盛情况。罗马帝国的没落和经济的衰退,起因于它的土地制度,而城市经济的兴起,则由于工商所享有的自由不受限制所致。

    ——据亚当·斯密《国富论》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子》与亚当·斯密《国富论》经济思想的相通之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 29. (2022高三上·乌苏月考) 中美两国像一对隔大洋相望的冤家,中国外交政策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9年,尼克松政府适当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包括取消《国外资产管制条例》中对美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从事对华交易的限制,但规定这些交易必须属于巴统设定的非战略交易等规定。1971年在中国成功实施乒乓外交之后,尼克松总统采取一系列步骤增加中美之间的旅游和贸易交往,并允许在一般许可证清单下进口所有中国商品。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进一步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如将中国从商品管制名单的Z组(全面禁运)调整到Y组(允许非战略物资出口);取消要求美国公司在位于巴统成员国的分支机构向中国出口战略商品时,必须在取得所在国许可证的基础上取得美国财政部的许可证;取消要求美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在向中国出口海外技术时必须事先取得财政部的许可证等相关规定。1972年,双方的贸易额猛增至9250万美元。

    ——摘编自贺平《尼克松政府初期美国放宽对华经济管制的政策评析》

    材料二:几十年来,美国对华战略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建交后的“接触战略”和新全球化时期的“纳入战略”。

    ——摘编自王湘穗《斗与合的伴奏——中关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政府放宽对华经济管制的原因及其特点。
    2. (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对华战略与中国外交政策”为主题,就1949年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