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

更新时间:2022-10-18 浏览次数:5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上·江油月考) 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 . 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2. (2022八上·姜堰月考) 下列四种实验或实例: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声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3. (2024·重庆市模拟) 一种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不变 D . 不能确定
  • 4. (2023八上·覃塘期中) 华为mate40手机在设置中有语音解锁功能,即通过人的“声纹”特征,来实现只有手机持有人才能从待机状态到使用状态的解密,这里的“声纹”是记录人说话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声速
  • 5. (2023八上·河北期末) 下列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的描述,其中描述声音响度小的是(  )
    A . 引吭高歌 B . 低声细语 C . 悦耳动听 D . 曲高和寡
  • 6. (2022八上·姜堰月考) 继万家丽高架桥、湘府路高架桥建成通车之后,红旗路高架主线也于近日贯通,长沙作为新一线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便利。高架桥两侧一般会建3m高的隔音屏(如图),可以降噪30分贝左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贝是用来表示噪声响度大小的单位 B . 深夜高架上汽车内播放的音乐对附近的居民来说不是噪声 C . 采用隔音屏隔音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D . 隔音屏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 7. (2022八上·上杭期中)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关于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 B . 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D . 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 8. (2022八上·姜堰月考) 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 . 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 . 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 . 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 . 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 9. (2022八上·珠海期中) 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汽化,后液化 B . 先凝固,后蒸发 C . 先液化,后汽化 D . 先凝固,后熔化
  • 10. (2022八上·姜堰月考) 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B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液化生成的小水珠
  • 11. (2022八上·姜堰月考)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图像可以判断(   ).

    A . 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 . 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 .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 .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 12. (2022八上·锡山期中) 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填空题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27. (2022八上·南昌期中)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1)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 (2) 如图②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3. (3) 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并由此推理可知:
  • 28. (2023八上·吴江月考) 如图所示,小琳将几个小纸团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她发现纸团上下不断跳动。

    1. (1) 她断开开关,让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纸盆上的小纸团 (选填“还在”或“停止”)跳动。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实验中,小纸团的作用是:将纸盆的 ,从而便于观察;
    2. (2) 她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 (选填“更高”或“更低”),这说明了,发声体的 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 (3) 隔壁的小明为了避免声音对自己的干扰,他可以采取了如下方案:

      ,是在 处减弱噪声;

      ②还可以 ,是在 处减弱噪声;

    4. (4) 小琳突发奇想:若将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她 ___________(选填下列序号)。
      A . 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B . 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C . 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D . 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 29. (2022八上·姜堰月考)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探究实验装置。

    1. (1) 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的水量会减少,这是由于水(物态变化名)造成的,属(选填“吸”或“放”)热过程;
    2. (2) 继续加热,在烧瓶口会冒出许多“白气”,“白气”是由(选填“空气中原有”或“烧水产生”)的水蒸气发生(物态变化名)形成的;
    3. (3) 实验发现在金属盘底部会出现水滴——类似于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出现水滴的物态变化过程需要(选填“吸”或“放”)热,为了实验效果明显,让“雨”下得更大一些,现有热水、冰块,则可在金属盘内加
    4. (4) 本实验说明使水蒸气发生这个物态变化的条件:温度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的物体时(选择“高”或“低”),水蒸气凝结形成“雨”。
  • 30. (2022八上·姜堰月考) 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记录,选择(甲/乙)装置较好。
    2. (2) 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冰的温度为℃,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3. (3) 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图丁是实验中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是段(用字母表示),在此过程中需要(吸热/放热)。
  • 31. (2022八上·姜堰月考)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常用的一种制冷剂,小明使用干冰做了下面几个实验。

    1. (1) 把干冰放入试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甲),气球会鼓起来。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这是由于试管中干冰(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试管外水蒸气(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凝华形成霜。
    2. (2) 取一块干冰放入常温下的水中(如图丙),杯中的水立即“沸腾”了,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对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 此过程烧杯中水放热 B . “白气”是气态的二氧化碳 C . 气泡内主要是气态的二氧化碳 D . 水中的气泡,它的形成与水沸腾实验中气泡形成原因相同
    3. (3) 图甲、丙两次实验中,能直接证明干冰升华的是(选填“甲”、“丙”或“甲和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