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2-10-29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 1. (2022高二上·连云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胜利8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长征永远在路上。必须清醒认识到,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长征路上,要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才能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只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才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摘编自《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材料二: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红军长途行军”“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这话都不假,但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蒋介石的骑兵,并把他们给歼灭了。

    (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共穿越十余省,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经历大小战斗六百余次。 B . 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行军极为艰难;娄山关、腊子口是险要之地,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C . 在新的时代,推进党的建设,取得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仍然要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D . 马家军的骑兵团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包围红军,结果却被红军反包围,这使国民党的中央军受到了重创。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发扬长征精神,建设同国家发展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就能维护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B . 面对风险挑战,要“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这表现了党和人民轻轻松松便可以战胜困难的信念。 C . “秋高气爽”写出了红军与马家军作战的环境特点,字里行间透露着愉悦的心情和夺取胜利的信心。 D . 文章特意交代蒋介石的电报内容,旨在对国民党进行讽刺,并从正面写出红军长征的艰难。
    3. (3)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长征精神的一项是()
      A . 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中获胜,除战略战术运用成功外,民众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B . 红军翻越夹金山时,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却被严寒冻死。 C . 红3军团某连炊事班只有一个铜锅,炊事员接连冻饿而死,但铜锅一直随军而行。 D . 湘江之战时,红军师长陈树湘伤重被俘,乘敌不备,用手绞断自己的肠子牺牲。
    4. (4) 两则材料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5. (5) 请依据材料一,谈谈学习《长征胜利万岁》的意义。
  • 2. (2022高二上·连云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爷爷的雷雨天

    郑俊华

    咔嚓!晚饭刚上桌,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

    爷爷腾地从饭桌旁站起来,一把拉起我: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

    这时候的爷爷,耳朵突然支楞起来,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雨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

    家里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保留,因为爷爷,他喜欢!

    我和爷爷冲下堤坝,绕过一棵棵百年老松,继续向前摸。

    护林的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来。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老奎叔,什么情况?

    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雷声如高山撒落下了巨石隆隆作响。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

    爷爷也压低声音:撤哪儿去了?

    你家!

    快回去,快!爷爷掉过枪口,消失在夜色里……

    当年,爷爷还是个身手矫健的青年猎手,我们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就是爷爷的猎场。大山的山洞、沟谷、古树、悬崖,没有他不知道的,就连那些拧犄角的羊肠小道,也都是他和他的几个猎手兄弟踩出来的。爷爷天天穿梭在山林中……

    那年的一个午后,大山里来了一支队伍,大都面黄肌瘦,一袭破旧的灰色衣裤,裹腿打得还算结实;清一色的草鞋,经过荆条子的再三缠裹。再一细看,二三十人的队伍,几乎每个人都有伤,或头部、或腿部、或胳膊.灰白色绷带渗着血迹。山林赶路,这队人马显然已经很疲惫。

    爷爷抄小道赶在他们前面,把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土酒,挂在路边的树上。一大兜,很醒目,他们一眼就发现了。

    几个小兵如获至宝,争相过去取下来,拿到一个头缠绷带、手拄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纪看起来比小兵大,性格沉稳。爷爷当时想,他一定是他们的长官。

    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爷爷从树后转出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了那拄棍的兵。那兵也不是军官,就是伤比较重的老兵。

    他们始终没说自己是什么部队,爷爷也没有多问。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

    爷爷喜欢上了这些人。

    他当夜回了趟家,没跟家人透露一点儿消息,扛着家里的糙米、土酒、狍子肉和全部的草药,从屋后跨院的角门溜走了。

    爷爷是十天后,被后山罗家寨的瞿爷爷带人抬回家的。

    多年后我们才知道,那次爷爷是准备凭着自己山里通的优势,把这支与大部队走散的小队伍送过山去。

    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宿山洞,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但是因为兵员有伤,他们并不能快速前进。

    第三天下午,狂风大作,天空墨黑,乌云盖顶,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

    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砬子旁,正想就地趴倒: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不过一息之间,空中落下三枚炸弹,把离他们几步远的羊肠小道,炸成了几尺深的断崖。

    那次轰炸牺牲了七人,年龄最大的是拄棍老兵,38岁;最小的扛锅小鬼,仅15岁。

    鹰嘴岩下的杉木林,堆起了一地坟茔,远远望去,一个个的土包令人难受。

    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

    有一年,爷爷被请到县里,拿回了个红本本。村里人这才知道当年他遇到的队伍,是北上长征的红军。

    那片坟茔成了爷爷的根据地,年轻时打猎,年老时护林、修坟,差不多每天必到。爷爷最得意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

    时间是一剂良药,几十年过去,爷爷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发烧、劳累等情形,还时有复发。

    猎枪交公后,木工活娴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

    爷爷自是喜出望外。

    老小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话题、乡人的至宝。每当爷爷痛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默契地主动配合。

    当豆大的雨点落地时,我和爷爷已拐进了跨院的角门……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爷爷年轻时是一个身手矫健的猎手,非常熟悉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天天在山林中打猎,可见他能遇到红军并帮助他们,并非偶然。 B . 炸弹将羊肠小道炸成了断崖,这处场面描写惊心动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凶险,也表现了老兵和爷爷的勇敢,形象鲜活感人。 C . 轰炸使得红军队伍牺牲了七个人,爷爷也不幸受伤,经历过枪林弹雨的爷爷没有忘记曾经的生死与共,他将护坟当成了一生的事业。 D . 爷爷的事迹感动了寨里的人,“我”要求新家留角门,爸爸做老式木头猎枪,寨里的人配合演戏,大家都对爷爷怀有爱和敬意。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耳朵突然支楞起来,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全部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爷爷对周围环境的高度警惕,也营造了紧张气氛。 B . “我”配合爷爷演打仗的戏的情节在文中多有照应,比如“我”给老奎叔递眼神,老奎叔心领神会,对爷爷说伤员们撤到了“你家”。 C . “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反问、感叹语气的同时使用表现了爷爷的自豪,红军队伍作风优良是其自豪的原因之一。 D . 小说的情节设置得紧凑、巧妙,开篇直接进入情境,吸引了读者,把读者拉人到紧张的战争氛围中,引出对故事来龙去脉的追述。
    3. (3) 阅读小说全文,分析这支红军队伍表现出了哪些令人赞叹的精神品质。
    4. (4) 本篇小说的题目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妙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3. (2022高二上·饶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女子必自择丝麻 , 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

    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

    文本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B . 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C . 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D . 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丝麻,丝指蚕丝,是绸缎的原料;麻指麻类植物的茎皮纤维,可制绳索、织布。 B . 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 C . 百姓,这个词语有“庶民,平民”和“百官”等义项,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 D . 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出在上位的人,地位越高就越担心有灾患,这就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供了依据。 B . “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进行统治的时候千万不要苛刻,而要本着宽容、与人为善的原则处理事务,这两句颇有哲理意义,已成名句。 C . 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用正确道理进行教化、忠诚而有信义,都是在上位者应该做到的,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政局。 D .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数句,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的基本属性,读来气势酣畅。
    4.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②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5. (5) 两篇文本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 4. (2022高二上·连云港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感皇恩

    朱敦儒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作开篇“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散文式的语言平易浅白,就像随口哼出的一支山歌小曲儿,余韵悠长。 B . 上阕在塑造主人公形象上,先由景物入笔,以田居小景写人,“池上饮”“林间醉”则从正面着笔,技巧高超。 C . 下阕“风景争来趁游戏”表面写自然风景,实则写人,有程颢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 D . “剩活人间几岁”点出词人余日无多的暮景,正因如此,才要称心如意而活。潇洒之中流露出衰飒悲惋之感。
    2. (2) 结句“洞天谁道在,尘寰外”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 5. (2022高二上·连云港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品性修养好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从而达到天下太平的境界,这正如《大学之道》中所言:“。”
    2. (2) 《〈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战胜他人与战胜自己的结果不同的句子是“”。
    3. (3)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4. (4)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5. (5) 《老子》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 6. (2022高二上·连云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记忆是温馨的。那个时代百废待兴,一切都是开放而自由的。我们正当年轻,      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当时,陈景润因为徐迟一篇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而成为全国人民的偶像,而李泽厚则是许多大学文科生的崇拜对象。《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对美的强烈诉求,这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思潮中的一朵浪花。那时,李泽厚还是一位年轻学者。许多大学生      地赏读、讨论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班去春游的小孩,尾随着老师,在鲜花怒放的郊外,观察      的春天。那种兴奋和激动,实在难以言传。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 B . 《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C . 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 D . 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请为以下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并进行简要评论。

    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 为解决租房市场房源信息虚假、价格不透明等问题,10月31日,北京租房新政策正式实施,住房租赁监管平台上线。此前不久,广州推出政府住房租赁平台——阳光租房。9月底,杭州市联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打造的政府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也已正式启用。

    “新华视点”记者发现,目前,全国十余个城市已出台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方案,均提及搭建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并明确了建设时间表。专家称,这是各地落实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关键一招”。当前,百姓租房存在几大“痛点”:虚假房源多;合同不报备,发生纠纷时租客维权困难;房东涨租、租期随意、二房东现象屡禁不绝;等等。各地推出的官方住房租赁平台将通过收集和发布租赁信息、动态监测租赁信息、指导住房租赁价格等,有效遏制租房乱象。

    1. (1) 标题:
    2. (2) 评论:
四、写作(共60分)
  • 8. (2023高二上·新泰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立身特别重视“己”“人”关系。《论语》中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说法,《中庸》也说:“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大意都是君子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小人则专在他人身上做文章,“己”与“人”畛域分明。但《论语》又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己”和“人”应是一体的,紧密相连。

    上述材料能给你什么样的思考与启示?请你从青年学生的角度结合对新时代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字数不得少于800个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