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2高一上·官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我国,端午节已走过两千多年的岁月,可谓历史悠久,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和社会环境中,如何深入发掘端午文化,坚持守护端午传统,却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而又重要的文化命题。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影响最为广泛的说法是发轫于纪念春秋时期忧国忧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一汉儒刘安称他“志洁行廉”,宋儒朱熹赞誉他“仁至义尽”千百年来,古人每年在五月初五这天纪念和感恩屈原,周而复始、从未间断,形成一系列民俗习惯,如包粽子、戴香包、赛龙舟等。这些民俗习惯皆能人人参与、实践和感悟,因而有助于屈原精神和端午文化演变成每个个体小生命的重要节点,凝聚成中华民族大生命的重要传统。

    然而,时与世易,俗与世变。当今中国加速由传统农耕社会迈入现代工商社会,许多基于农耕生活形成的端午习俗日渐淡化甚至彻底消失。比如,在城镇里,人们或许还会吃粽于、戴香包,但很少有人再亲手包粽子、做香包,就连赛龙舟、祭屈原等最重要的纪念活动,也开始变得注重表演性甚至商业化。

    与此同时,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发生碰撞,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外来节日文化竞争,端午节也不例外。比如,明天是端午节,后天则是由西方传来的“父亲节”。许多赶时髦、爱热闹的年轻人,似乎更喜欢过带有异地域情调的“父亲节”,而不是最具本土风情的端午节。在“古今断裂”和“中西竞争”多维文化生态格局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端午节作为一个旅游、休闲、娱乐以及购物的日子来过,甚至有人戏称端午“小长假”是屈原投江留给今人的“福利”——因为在四大法定传统节日之中,唯有端午节为纪念古代人物而设。进而言之,今天的人们虽仍在过端午节,但却越来越远离甚至是遗忘了端午节的真正精神及其文化传统。

    当然,我们也不必为端午节的尴尬境遇而过度焦虑,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所说:“重建过去生活方式虽然是不可能成功的,但传统依然是人们依恋的对象之一,也是生活和思索的出发点之一。”有些端午传统习俗流失固然可惜,需要抢救,但更需要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创新过节方式,让端午节所承载的爱国精神与高尚情操,能更加现代化、人性化地与成们的生命发生紧密的联系,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就此而言,端午节仍然路上,而我们需要重新学过端午节。

    (摘选自2018年5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由传统农耕社会加速向现代工商社会过渡,是端午习俗日渐淡化甚至彻底消失的内在原因。 B . 在城镇里,已很少有人亲手包粽子、做香包,甚至连赛龙舟、祭屈原等活动也非常注重表演性甚至商业化。 C . 世界多元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外来节日文化与中国传统节日的竞争,是造成端午节尴尬遭遇的外在因素。 D . 与最具本土风情的端午节相比,许多赶时髦的年轻人,似乎更钟情于带有异域情调的“父亲节”。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表现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端午节所面临的尴尬遭遇。 B . 关于端午节习俗,作者认为既应坚守传统又要与时俱进。这种认识具有理性辩证色彩。 C . 文中引用爱德华·希尔斯的话,论证了端午节习俗更需要适应现代生活的重要性。 D . 文章从端午节的起源谈起,再到端午节的尴尬遭遇,最后提出解决办法,条理清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端午节起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说法可以看出,古人对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是推崇和颂扬的。 B . 端午“小长假”是屈原留给今人“福利”的看法,是当前社会遗忘端午节真正精神和传统的集中表现。 C . 因为传统依然是人们依恋的对象,是生活和思索的出发点,所以端午节的精神和传统不会走向消亡。 D . 只要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创新过节方式,就能让端午节承载的爱国精神与高尚情操更好地融入生活。
  • 2. (2022高一上·官渡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和三流院校的学生就业网站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到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或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行业TOP10

    申万一级行业

    硕士博士占比(%)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

    银行

    8.94

    71.69

    计算机

    6.7

    57.13

    传媒

    5.77

    49.13

    建筑装饰

    5.35

    42.77

    房地产

    6.29

    39.41

    国防军工

    9.3

    38.96

    通信

    5.09

    36.77

    公用事业

    4.21

    34.89

    综合

    6.51

    33.73

    非银金融

    7.31

    30.68

    材料三:

    “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不过在工作中庞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

    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超过60万人,20年间,研究生扩招疯涨了11倍,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研究生如此扩招,研究生就业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造成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本身的需求。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使得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而买方市场的优势又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摘编自中国民生网)

    材料四:

    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86%。而且,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1.8%。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此语境下,能否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摘编自中国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你的工作经历再多、情商再高,如果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很多单位在招人时连机会都不会给你。 B . 根据材料二,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占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以及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占比最高。 C . 若干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 D . 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的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能超过九成。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全部都是985高校毕业生,而且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毕业生最多。 B . 大学设置的专业都有其合理的依据,我们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总会找到自己的岗位。 C . 我国高校研究生扩招,高学历人才大量增加,用人单位选人有了更大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D .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商品快速迭代,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都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3. (3)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说说如何看待学历与工作、收入的关系。
  • 3. (2022高一上·官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嘱  咐

    孙  犁

    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眼泪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了。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里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了又幸福地降落。她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是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

    “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一听呆了,低下头,好半天才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自己照顾全家,每逢夜里有风声,就不管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的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地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去打败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

    “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场,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来,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人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地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到了目的地,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暖和暖和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1.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嘱咐》所写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要来抢夺胜利果实的时期。 B . 小说按时间顺序行文,不侧重于故事的完整和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是以与人物性格相关的生活片段、散文化的抒情笔法来结构小说,表现出活泼生动的特点。 C . 小说语言朴实自然,渗透着真挚的情感,就连水生嫂的大段的“嘱咐”读来也感人至深,能见出她深烈的情感和崇高的精神。 D . 小说最后一句,水生嫂对水生的“嘱咐”,突出“快回来”三个字,作者着力表现水生嫂对水生的依恋之情。
    2. (2) 结合本文具体内容,说说水生嫂是怎样一个人。
    3. (3) 请结合文本谈谈小说以“嘱咐”为题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高一上·官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 功在不舍。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省:省察。 B . 吾尝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C . 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刻。 D . 用心也            躁:急躁。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春秋时期赵国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 .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C . 金:金属制品,文中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D .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3. (3)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B . “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C . 《劝学》虽然以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为主,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习方法。 D . 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增强人的能力。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5. (2022高一上·官渡月考) 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 (1) 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 . 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和兴的手法。 C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很自然地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转变。 D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2. (2) 结合《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 6. (2022高一上·官渡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2. (2)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3. (3) 对秦观的《鹊桥仙》中“”这两句诗,明人沈际飞评价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2高一上·官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 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 .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C . 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D . 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 .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 .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D .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 .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天 C .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 .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 8. (2022高一上·官渡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植物王国里,草木不仅能预报天气,  ①。在瑞典南部有一种草叫三色堇,它的叶片对气温反应极为敏感。当温度在20℃时,叶月向斜上方伸出;随着温度降低, ②,到15℃时叶片与地面平行;当温度降至10℃时,叶片就向斜下方伸出,如果温度回升,叶片又恢复为原状,当地的居民根据③,便能大体知道温度的高低。

  • 9. (2022高一上·官渡月考) 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错误,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XX大学招生办:

    我是XX学校高三6班学生刘明。鄙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酷爱写作,曾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是文学的死忠粉,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

    XX中学部

    2020年3月4日

四、写作(60分)
  • 10. (2022高一上·官渡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1: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学参观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材料2:多年前,有人问金庸先生:人生该如何度过?他答曰: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材料3:记者采访《小偷家族》中老奶奶的扮演者树木希林:“对于年轻人,你有什么样的人生建议?”她回答说:“请不要问我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我是年轻人,老年人说什么我都是不会听的。”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