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别 | 实验内容 | 实验分析 | 实验结果 |
① | 噬菌体+35S标记的细菌 | 子代噬菌体均含35S | 上清液中放射性较低 |
② | 噬菌体+32P标记的细菌 | 子代噬菌体均含32P | 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 |
③ | 35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 | 子代噬菌体均含35S | 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 |
④ | 32P标记的噬菌体+细菌 | 子代噬菌体不均含32P | 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 |
金鱼杂交组合 | 子代尾型比例(%) | |||
单尾 | 双尾 | 三尾 | ||
单尾×双尾 | 正交:单尾♀×双尾♂ | 95.32 | 4.68 | 0.00 |
反交:单尾♂×双尾♀ | 94.08 | 5.92 | 0.00 | |
单尾×三尾 | 正交:单尾♀×三尾♂ | 100.00 | 0.00 | 0.00 |
反交:单尾♂×三尾♀ | 100.00 | 0.00 | 0.00 |
注:“W”和“A”分别代表小麦染色体和优先传递的外源染色体。
组别 | 亲本组合 | F1的表型及比例 | |||
甲 | 红花×红花 | 紫花 | 红花 | 粉红花 | 白花 |
3/16 | 6/16 | 3/16 | 4/16 | ||
乙 | 高茎×高茎 | 高茎 | 矮茎 | ||
3/4 | 1/4 | ||||
丙 | 紫花高茎×白花矮茎 | 全为红花高茎 | |||
丁 | 粉红花高茎×紫花高茎 | 全为红花高茎 |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则假说一正确;否则,假说一错误。
①对“F1中卷翅:直翅=2:1”的合理解释是,等位基因B/b(填“是”或“不是”)位于Ⅱ号常染色体上。
②F1共有种基因型;卷翅三角翅脉个体中基因型AaBb占。让F1中卷翅三角翅脉个体与卷翅平行翅脉个体随机交配,F2中直翅平行翅脉个体占。
稗草是田间头号杂草,为了除掉它,人类已经努力了几千年。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为了避免人类的“驱逐”,田间的稗草们竞学会了“伪装”。几千年来,它们与水稻越长越像,从原来松垮贴地的懒样子,进化出了今天亭亭玉立的模样。
在稻田中,稗草位居15种恶性杂草之首,是农民喷施除草剂最主要的目标。从亲缘关系看,稗草与小麦、玉米的关系更近,却与水稻越长越像、越走越近了。从外形上看,水田稗草与旱地稗草有着明显差异;旱地稗草“长相”比较随机,大多数趴地横长,茎基部呈现红色,完全不像水稻。而水田稗草就很有“稻”样,特别是在苗期,它们有模有样地收起了分蘖和叶子的夹角,和水稻一样向上生长。这种“伪装术”使它们变得难以识别。
稗草经历了上千年来自人类的选择压力,快速进化。那些让稗草长得更像水稻的基因,让稗草逃过人类的拔除,继续在稻田里享受着和水稻一样的待遇;同时,那些基因也因为人类的选择压力得以保留下来。也就是说,是人类的除草行为,无意识地刺激了稗草们的“生存技能”。比如,LAZY1基因是植物感知并响应重力、调控作物分块角度的关键基因。研究发现,在有拟态现象的稗草中,LAZY1基因多态性降低,出现了高度一致,显示出被进化选择的痕迹。
第一步:将大肠杆菌置于含15N、13C、31P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提取部分大肠杆菌的核糖体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发现离心管中出现了一条靠近试管底部的无放射性的“重”核糖体带。
第二步:将上述大肠杆菌转移至含14N、12C、32P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使各类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再加入噬菌体进行培养。为保证只有携带噬菌体遗传信息的RNA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则培养基中含32P的营养物质应是。适宜时间后提取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观察离心管中核糖体的带数和放射性32P的位置,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探究:由离心结果中核糖体的带数可知“rRNA假说”不成立而“mRNA假说”成立,理由是;对“重”核糖体有放射性的合理解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