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2-11-08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钢铁生锈 B . 食物腐烂 C . 酒精挥发 D . 煤气燃烧
  •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含量约占78%的气体是(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 3.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糖水 B . 食醋 C . 加碘盐 D .
  •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闻气味 B . 滴加液体 C . 振荡 D . 加热试管
  • 5. 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 B . 氯化钠 C . 氧气 D . 氨气
  • 6.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 .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B .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 . 冰融化成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D .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 7. 大多数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 8. 下列能鉴别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A . 闻气味 B . 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C .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D . 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9. 关于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 . 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 . 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 .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 10. (2019九上·始兴月考) 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 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 . 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 . 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二、填空题
  • 11. 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碳元素的符号
    2. (2) 两个氢原子
    3. (3) 两个镁离子
  • 12.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有
    2. (2) 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表面会出现白膜,说明空气中有
    3. (3) 炸脆的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软,说明空气中有
  • 13. 根据下图所示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 (2) 氯元素属于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3. (3) 发生化学反应时,氯原子容易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的离子可用符号表示。
  • 14. 对比探究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 (1) 硫在空气中燃烧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是因为不同:
    2. (2)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不同:
    3. (3) 碳元素和硅元素的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不同。
  • 15. 根据微观粒子反应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物质是由构成的(选填“分子”或“原子”)。
    2. (2) 在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没有改变的粒子是
    3. (3)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16. 做化学实验时出现了下列异常情况,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1. (1)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盛氧气的集气瓶底炸裂,可能的原因是
    2. (2)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
    3. (3)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时,水的实际体积比读数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4. (4)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加热后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可能的原因是
  • 17. 请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酒精有可燃性,在生活中常用它做
    2. (2)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体现了氮气的化学性质
    3. (3) 氧气可用于炼钢和气焊,利用了氧气的性质。
  •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实验一中,比较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操作方法是
    2. (2) 实验二的目的是,点燃红磷后,若将燃烧匙缓慢伸入集气瓶中,会导致测定结果1/5(选填“大于”或“小于”):
    3. (3) 在实验三中,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4. (4) 在实验四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三、综合题
  • 19.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 (3) 将装置①③组合制取氧气,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这样做的目的是
    4. (4) 常温下利用石灰石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20.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实验一中会出现的现象是,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 (2) 在实验二中会出现的现象是,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有关系;
    3. (3) 已知: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氨气与氯化氢反应会生成氯化铵(白烟)。在实验三中,玻璃管内产生白烟,并且在C处产生白烟最多,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