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九上·上犹期末)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冰水混合物  干冰 B . 石灰水  生石灰 C . 空气       液氧 D . 硫酸铜晶体   过氧化氢水溶液
  • 2. (2021九上·上犹期末) 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Co   ②Al3+

    A . ①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B . ②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 ③表示Mg2+的结构示意图 D . 由④可知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g
  • 3. (2024九下·崇川月考) 色氨酸(C11H12N2O2)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色氨酸属于化合物 B . 色氨酸分子中含有氮气分子 C . 色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D . 色氨酸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1
  • 4. (2021九上·上犹期末)  2021年7月,河南郑州发生特大暴雨,引发内涝水灾造成当地水质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有色物质 B . 志愿者可以用过滤方法将硬水变软水并直接饮用 C . 志愿者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5. (2021九上·上犹期末)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B . 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 . 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 D .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 6. (2021九上·上犹期末) “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本质,浓度为75%的酒精常用作防疫消毒液,其有效成分是乙醇,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符号分析:乙的化学式为CO2 B . 宏观分析:甲物质由2种元素组成 C . 微观分析:一个丙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D . 基本反应类型分析: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7. (2021九上·上犹期末) 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O中是否含有H2

    将气体点燃

    B

    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C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氧气再点燃

    D

    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

    A . A B . B C . C D . D
  • 8. (2023九上·永修期末) 归纳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 分子和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 .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所以合金是混合物 D .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9. (2021九上·上犹期末) 下列四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B .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 . 探究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D . 探究木炭的还原性
  • 10. (2021九上·上犹期末) 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图①表示木炭和氧化铜混合物反应前后试管内固体的质量变化 B . 图②表示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产生氧气质量变化 C . 图③表示高锰酸钾加热过程中锰元素在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变化 D . 图④表示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在反应前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化
二、选择填充题
三、填空题
四、综合题
  • 15. (2021九上·上犹期末) A~E是我们学过的常见物质。A、D是无色液体,B、E是黑色固体,C、F是无色气体。它们间有如图转化关系:

    1.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2. (2)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 (3) B在该反应中起作用。
  • 16. (2021九上·上犹期末) 为分离CO和CO2混合气体,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操作a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玻璃棒在操作a中的作用是
    2. (2) 气体B的化学式是
    3. (3) 混合气体通入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固体C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判断加入的适量HCl的实验现象是
  • 17. (2021九上·上犹期末) 阅读科普文章:国防金属—镁。回答下列问题:

    镁(Mg)是一种年轻的金属,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最早制得少量的镁。

    镁呈银白色,熔点为649℃,质轻、密度为1.74g/cm3。镁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工业上主要利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同时生成氯气。烟花和照明弹里都含有镁粉,是利用了镁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金属镁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除照明弹里有镁粉外,燃烧弹里也装有镁粉。每架飞机的外表是用耗费近半吨镁的铝镁合金制成的。世界上镁产量最高的年份,往往就是发生战争的年份。因此,镁产量就成了战争的晴雨表和指示剂,人们常把镁称为“国防金属”。

    1. (1) 上述材料中描述镁的物理性质有(填一点即可)。
    2. (2) 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 (3)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其原因是
    4. (4) 写出镁的一条用途
  • 18. (2021九上·上犹期末) 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部分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实验方案一】

      如图1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B中溶液变红,原因是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进入溶液中产生了(填离子符号)。若取少许B中变红后的溶液在试管中加热,你认为溶液颜色会(填“变深”“变浅”或“不变”)。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说出一点即可)。

    2. (2) 【实验方案二】

      如图2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①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酚酞试液(填“从右往左”或“从左往右”)依次变红。

      ②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③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不正确操作可能是,过一段时间后,脱脂棉上的红色又变淡,可能的原因是

    3. (3) 【实验方案三】

      如图3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④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

      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 (2021九上·上犹期末) 以下是某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      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

    (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有蓝色沉淀生成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

    猜想2正确

    1. (1)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中进行。
    2. (2)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不足

    3. (3)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 (4) 【解释应用】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五、计算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