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2-11-10 浏览次数:1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本部分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2022九上·海淀期中) 下列三幅图片所反映的文明成果产生于(   )

    A . 古代埃及 B . 两河流域 C . 古代印度 D . 古代希腊
  • 2. (2022九上·海淀期中) 对以下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进行了一 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②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A . ①说明了大化改新的原因 B . ①阐释了大化改新的具体内容 C . ②叙述了大化改新的过程 D . ②评价了大化改新的历史作用
  • 3. (2023九上·高要期中) 由以下示意图可知,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是(   )

    A . 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B . 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C . 发明造纸术指南针 D . 曾建立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 4. (2022九上·海淀期中) 14世纪前后,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专门的手工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 品销售,并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梳毛、纺线、染色、织布、 平整等多道工序。对以上手工作坊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手工业者和商人形成雇佣关系             ②生产过程是分工合作

    ③手工作坊普遍使用了机器生产             ④商人控制产品的销售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5. (2022九上·海淀期中) 文艺复兴时期,有部长篇诗作最初被叫作《喜剧》。它叙述了主人公从地狱到天堂、从苦难到 幸福的历程,结局完满,故称《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该书作者的崇敬,给书名冠以“神圣”二字。这部长篇诗作是(   )
    A . 《荷马史诗》 B . 《神曲》 C . 《哈姆雷特》 D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6. (2022九上·海淀期中) 下面一组纪念邮票是为了纪念某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这位巨人是(   )

    A . 彼特拉克 B . 薄伽丘 C . 达·芬奇 D . 拉斐尔
  • 7. (2022九上·海淀期中) 有学者指出:“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以上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 . 文艺复兴的背景  B . 文艺复兴的意义  C .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D . 殖民掠夺的残酷
  • 8. (2022九上·海淀期中) 吴于廑先生提出,“近代”这一概念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世界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另 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下列史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罗马帝国的扩张   ②封君封臣关系的形成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9. (2022九上·海淀期中) 1519年,某位航海家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穿越大西洋和太平洋。他的船队于1522年返回欧洲,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这位航海家是(   )
    A . 迪亚士 B . 达·伽马 C . 哥伦布 D . 麦哲伦
  • 10. (2022九上·海淀期中) 下图为某国家在16世纪所建立的殖民据点和商站。该国通过印度果阿、中国澳门等殖民据点控制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海上通道。这个殖民国家是(   )

    A . 葡萄牙 B . 荷兰 C . 法国 D . 英国
  • 11. (2024九上·广州期中) 八里尔银币是西班牙在16世纪70年代铸造的银币,流通于亚、欧、非、美等大洲。铸币所用的银主要开采于南美洲,大量印第安人在开采中付出了生命。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八里尔银币见证全球贸易发展

    ②西班牙对美洲银矿进行了掠夺

    ③银币的材料全部来源于南美洲

    ④银矿开采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2022九上·江油期中) 18世纪的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说,英国人在世界商业占据了最有利的地位,可以从东亚运来茶叶,从美洲加勒比海运来砂糖,所以即使将糖加入茶里再喝,也比喝国产啤酒便宜。茶中加糖在英国普及的原因在于(   )

    ①中国茶叶的对外传播                     ②三角贸易的发展

    ③地中海成为贸易中心                     ④英国掌握海上霸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2022九上·海淀期中) 某同学在学习某国历史时绘制了如下时间轴。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 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B . 英国的殖民扩张 C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 . 美国的独立战争
  • 14. (2022九上·海淀期中) 下侧是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其中①应为( )

    A . 处死国王建共和 B . 光荣革命限王权 C . 独立战争第一枪 D . 横扫欧洲颁法典
  • 15. (2022九上·海淀期中) 比较下列两部文献,它们的共同点是(   )

    1689年《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止法律,不得征税。 它确立了议会在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 国会与最高法院相互制衡。

    A . 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 B . 巩固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成果 C .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 . 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16. (2022九上·海淀期中) 《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但美国在《独立宣言》颁布后仍存在奴隶制,并对印第安人进行血腥驱赶和屠杀;法国在海外仍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压迫殖民地人民。这说明美国和法国(   )
    A . 对人权的宣传具有虚伪性 B .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 . 镇压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D . 主张自由平等的权利
  • 17. (2022九上·海淀期中) 从以下材料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1811年,移居英国的德国机械师柯尼希和保尔发明了用蒸汽机带动的滚筒纸平版印刷机。该印刷机可每小时印1000-1200张,是原来印刷机的5倍。

    1814年,英国著名的《泰晤士报》首先采用了蒸汽印刷机。19世纪中期,《泰晤士报》的发 行量从1815年的每天五千份涨到了五万份左右。

    1817年,柯尼希和保尔返回德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家蒸汽印刷机制造厂。

    A .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德国 B . 英国报纸业普遍采用蒸汽印刷机 C . 德国的机械师改良了蒸汽机 D . 蒸汽机的应用促进印刷业的发展
  • 18. (2022九上·海淀期中) 下图是1833年英国某刊物登载的漫画《失业的马群》,漫画中原本用于运输的马匹正在卖艺乞讨;中间两匹愤怒的马追着一名警察,因为他拿着一个指向火车站的路标;在远处还有一匹马正愤怒地踢向一辆疾驰的蒸汽机车。对该漫画主题理解正确的是( )

    A . 蒸汽机车的使用逐渐取代马匹 B . 铁路沿线的环境遭到了破坏 C . 英国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D . 马群的出现扰乱了社会治安
  • 19. (2022九上·海淀期中) 某同学对世界史相关历史人物进行了分类整理,其中①应为(   )

    A . 汉谟拉比 B . 亚历山大 C . 路易十六 D . 瓦特
  • 20. (2022九上·海淀期中) 阅读下表,①所代表的国家应该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德国
  • 21. (2022九上·海淀期中) 下侧是1788年的一份雇佣童工的契约。由此可以推断(   )

    A . 工厂主保障儿童权益 B . 童工的生存状况恶劣 C . 童工为工厂无偿劳动 D . 工人赢得了合法权益
  • 22. (2022九上·海淀期中) 1844年, 一位青年给自己的朋友写信道:“目前我正埋头钻研英国的报纸和书籍,给我那本关 于英国无产者状况的书搜集材料 ……我要向全世界控诉英国资产阶级所犯下的大量杀人、抢劫以及其他种种罪行。”这两位通信的青年可能是(   )
    A . 迪亚士和达 · 伽马 B . 威廉和玛丽 C . 华盛顿和杰斐逊 D . 马克思和恩格斯
  • 23. (2024九下·德惠月考) 1848年出版的一部文献称,“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该文献是( )
    A . 《独立宣言》 B . 《人权宣言》 C . 《拿破仑法典》 D . 《共产党宣言》
  • 24. (2022九上·乐山期中)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  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   )

    ①美利坚合众国建立                      ②第一国际成立

    ③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④巴黎公社建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本部分共4题,共52分。
  • 25. (2022九上·海淀期中) 哥伦布与美洲

    材料一  粮食应该(继续)运到这里,我们要的是小麦、大麦和葡萄藤,期待可以今后从中 缓解我们的食物匮乏……为了养活要在这里定居的人,前来的每一艘船都应该带上公驴和母驴、 母马,以便运输重物和干地里的活……如果在这个移民数(按,指一千人)中有一百骑兵,那将  很不错,而且是甚为有益的。

    ——哥伦布在美洲写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件(1494年1月)

    材料二  我听说你们最近带着大批人马来到这片土地,征服了许多国家,当地人民都生活在 水深火热中。从曾与你待在一起的印第安人那里,我已经了解到,所有拒绝归顺你的人注定会受  苦受难。你已经摧毁了加勒比人的独木舟和住所,屠杀了加勒比武士,掳掠了他们的妻子和孩子。 所有的岛屿都惧怕西班牙人,没人敢反抗你们。

    ——牙买加印第安部落酋长对哥伦布说的话(1494年7月)

    材料三 近年来,美国的纽约、旧金山、新伦敦等多座城市纷纷出现要求拆除城内哥伦布雕 像的请愿书,如纽约市民向市长请愿,新的雕像应该致敬莱纳佩人(美洲原住民),他们才是纽 约市的第一批居民。

    ——2020年6月9日新浪网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来到美洲的动机。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印第安部落酋长的观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是否赞同拆除哥伦布的雕像?说明你的理由。
  • 26. (2022九上·海淀期中) 棉花的历史,也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材料一  世界各地的棉花生产始于家庭组织,在古代,棉花产品的生产纯粹是家庭产业,每 一个社会单位完全自给自足。12-14世纪,意大利的企业家把原棉预付给周围农村的妇女,雇佣 她们纺纱;然后与城市里组织成行会的工匠签订合同,雇佣他们制造棉布;接着企业家给货物打 上自己的标记出口到海外市场。

    ——摘编自斯文 · 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历史》

    材料二  16-18世纪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历史场景

    场景1

    船只满载棉布和枪支等产品从利物浦港出 发。同时,大量运载着棉花等原材料的船 只进入利物浦。

    场景2

    种植园中,大量黑人奴隶正在种植棉花, 一旁还有白人监工。

    场景3

    欧洲商人用棉布在这里交换黑人奴隶,再 把黑人奴隶装入船只运走。

    材料三由于印度棉织物柔软舒适,价格低廉,受到英国消费者的狂热需求。这种需求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商人对印度棉织品的模仿。由于英国劳动力成本昂贵,为了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英国出现了棉纺织技术的革新浪潮。

    由于国内市场的有限,英国通过政治特权摧毁了印度曾盛极一时的棉纺织手工业,并垄断了棉织品市场。1830年英国议员在下议院发表演说时说道:“我们用高额禁止性关税在英格兰排除了印度的制成品,并对将我们自己的制成品引入印度给予一切鼓励。”同时,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印度当地织工签订合约,迫使他们以很低的工资向公司缴纳棉织品。许多织工为了避免被强制替公司织布,往往砍去他们自己的大拇指。

    ——摘编自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12-14世纪意大利的棉纺织业与传统棉花产品生产的不同。
    2. (2) 将上表中的历史场景与地图中的具体地理位置进行对应。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代 表所在地区的字母即可)并在答题纸上用“→ ”绘制他们的贸易路线。

    3. (3) 阅读材料三中的图表,指出1780年前后印度与英国棉织品贸易的变化。(2分)依据材 料三和所学,分析贸易变化的原因。
    4. (4) 有学者说:“棉花的历史,也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认识。
  • 27. (2022九上·海淀期中) 图说拿破仑

    材料一  第二次反法联盟战争期间,法国面临奥、英、俄的威胁,1800年5月,拿破仑翻越 被奥地利人认为的天险——阿尔卑斯山,率领两万多军队突袭了正在意大利的奥地利四万多军队, 以少胜多大败奥地利。下面的两幅油画都描述了这场战役。

    材料二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两幅油画中拿破仑形象的不同。尝试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2. (2)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心中的拿破仑。
  • 28. (2022九上·海淀期中)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凝结。

    材料一  1792年的寒冬,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工兵上尉鲁日 ·德 · 李尔满怀爱国热情,写出了 一首能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莱菌军团战歌》。两个月后,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入法国,法国 各地纷纷招募新兵,开赴巴黎,抗击外敌入侵。法国的城市马赛迅速组织起一支500人的结盟军 向巴黎进发, 一名医生将《莱茵军团战歌》推荐给马赛军。很快,这首歌就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 巷。由于是马赛人带来的这首歌,所以这首歌改名为《马赛曲》。1795年《马赛曲》被确立为法国国歌。

    材料二  19世纪20年代,英格兰的布罗德伍德公司每年生产

    的钢琴超过1400台。大批量工业化生产使钢琴能够进入中产阶级的百姓家中。这一时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财富的增加导致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去听一场音乐会或者看歌剧成了当时人们的休闲选择。

    匈牙利著名钢琴家李斯特(1811— 1886),将钢琴的技巧发展

    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被称为“钢琴之王”。1837—1847年间,他在欧洲各国开展钢琴巡演,所 到之处无不风靡,观众为之疯狂,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李斯特狂热”。

    ——摘编自王卓凯《工业革命与欧洲近代钢琴艺术的发展》

    材料三  某班级团支部想策划一期有关《国际歌》的宣传活动,他们查找到以下资料:

    序号

    资料

    鲍狄埃出身于法国巴黎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他是巴黎公社的成员,参加了保卫公 社的浴血战斗。1871年,公社失败以后,他怀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对共产主义的 坚定信念,写出了《国际歌》的歌词。

    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狄盖特在法国工人党纪念鲍狄埃的活动中读到《国际歌》 的歌词,连夜为它谱写了曲子。

    1902年,柯茨将《国际歌》译为俄文,《国际歌》曾作为苏联国歌和其他工人党的党 歌 。

    1923年6月,《新青年》发表由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歌词。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各项议程后,高唱《国际歌》。时 至今日,党的各级代表大会都在《国际歌》的旋律中闭幕。

    《国际歌》形象地阐释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劳动 群众创造的,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劳动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也是社会的主人;劳动 群众要解放和发展,除了历史发展规律使然,还有劳动群众自己的觉悟和斗争。《国 际歌》正是无产者的歌。

    列宁曾写道:“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 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个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着  《国际歌》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马赛曲》创作的背景。《马赛曲》为什么会被确立为法国国歌?
    2. (2) 依据材料二,分析“李斯特狂热”现象形成的原因。
    3. (3) 请依据以下表格要求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表格空白处填写主题名称或主题对应 的资料序号,序号多选或错选不得分)

      主题1

      主题2

      主题3

      《国际歌》的创作

      《国际歌》的流传

      ⑥⑦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历史中的音乐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