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东平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模...

更新时间:2022-11-16 浏览次数:7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 16. (2022六上·东平期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进步】

    材料一:

    【水利工程 】

    材料二:该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农业思想】

    材料三:

    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④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农业政策】

    材料四: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1. (1) 半坡和河姆渡远古居民就已经开始了农耕生活。两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哪一技术制作工具?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2. (2) 该工程指的是什么工程?依据材料概括该工程的作用。
    3. (3) 用材料三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

      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

      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4. (4) 依据材料四,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四中变法内容的作用。
  • 17. (2022六上·东平期中) 材料一:韩非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

    材料二:子曰:“仁者,爱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自《论语》

    材料三: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1. (1) 材料一提到的韩非是哪一思想学派的集大成者? “威不两错”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这一政治主张最早被哪位皇帝采纳并实施?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主张。
    3. (3) 材料三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5. (5)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觉得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 18. (2022六上·东平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六国,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三: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1. (1) 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年?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
  • 19. (2022六上·东平期中)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历史发展的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汉顺帝末年,京都流行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四:一些学者认为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治世,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过多个这样的历史时期,史称“盛世”。

    1. (1) 上面三幅图分别与哪一位国君有关系?
    2. (2) 右图中的人物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导致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起义的性质是什么?
    3. (3)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东汉末年爆发的黄巾起义是由谁领导的?
    4. (4) 列举两汉时期出现的这种“和谐”局面有哪些?共同的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