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丰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考古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些都城规模较大,其中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分化也比较明显。这反映了该时期中国(   )
    A .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 . 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 C . 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 D . 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 2.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同时又规定了受封诸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等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公布于世。周王此举旨在(   )
    A .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 . 巩固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C . 明确君臣间的尊卑等级关系 D . 推动区域经济文化的交流
  • 3.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儒家强调道德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问题是道德问题;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治国,“明君之治也,任其力而不任其德”。最终,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得到了君主的重用。这表明当时(   )
    A . 强调道德不利于国家治理 B . 儒家与法家本质上对立 C . 儒家思想排斥刑罚的作用 D . 法治利于实现富国强兵
  • 4.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里耶古城出土的里耶秦简中,有关迁陵县官府吏员处理日常事务的情况记录,凡属行政事务,事无巨细皆记录在案。官府往来公文的接收与发出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年、月、日,还精确到时、刻。这表明秦朝(   )
    A . 形式主义降低行政效率 B . 官吏处理政务井然有序 C . 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化 D . 官吏分工明确,考查严密
  • 5. (2024高二下·蓝田月考) 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 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 . 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 C . 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D .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 6. 《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不少地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水平;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政区的调整 C . 自然条件优越 D . 移民的迁入
  • 7.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右图是唐代周昉的传世名作《挥扇仕女图》(局部)。画中一位仕女闲坐在椅子上,服饰华丽,旁边有一位仕女在为其挥扇,另有两位仕女手拿梳妆物品在其旁边服侍。作者运用不同的色彩与人物相貌,使整个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给人以视觉冲击力。该作品(   )

    A . 再现了唐代的贵族生活 B . 反映了文人画的特点 C . 反映了唐代的开放包容 D . 说明了唐代生活富足
  • 8.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宋朝“台谏”是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谏院对朝政遗缺、官员失职等行为进行规谏讽喻,约束皇帝,监督宰相,有时集体对抗皇帝,有时还与宰相联合对抗皇帝。这说明宋代(    )
    A . 权力运作借助于制度保障 B . 重文轻武造成了言路宽松 C . 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强化 D . 科举制度提升了官员素质
  • 9. (2024高二下·安庆开学考)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 . 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 . 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C . 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D . 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
  • 10. (2023高一上·仁寿月考) 宋朝理学家都积极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不再执着于仕途以达个人功名利禄,而是“退而聚学化民”。这体现出理学的价值取向是(   )
    A . 致力于革新教育体制 B . 努力推动政治清明 C . 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D . 积极倡导功利主义
  • 11.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明朝中后期,皇帝对于政事荒废,不经过票拟由宦官直接在奏章中批示的事不断发生。宦官常常架空内阁,或者说凌驾于内阁之上,掌握着最高决定权。这主要反映出(   )
    A . 内阁地位的降低 B . 宦官专权的危害 C . 君主专制的弊端 D . 明代政治的腐败
  • 12. 下列表格内容反映出,明清时期(   )

    明朝中后期

    日本倭寇威胁沿海

    16世纪中期

    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

    1624—1661年

    荷兰侵占台湾

    17世纪中叶起

    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A . 中国版图基本奠定 B . 西方列强大举侵略中国 C . 中国社会面临危机 D .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13.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
    A . 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 .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 . 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D . 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14.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说:“欧罗巴之居印度……营立埔头,蛮人愦愦,不察萌芽。英吉利渐于各海口建立炮台,调设戍兵,养锐蓄谋,待时而动,迨孟加拉一发难端,遂以全力进攻……于是五印度诸那,夷灭者十之八九,哀哉。”徐继畲意在(   )
    A . 分析西方各国家富强的原因 B .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御外辱 C . 警醒国人共谋御侮图强之策 D . 盛赞印度民族起义唤醒国人
  • 15. 鸦片战争后,在茶叶扩大出口的刺激下,内地茶叶的经营迅速发展,并且出现了一批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这反映了(   )
    A . 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 B . 农业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C .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D . 近代民族工业已经出现
  • 16.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19世纪70年代,社会上出现了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此类型企业的创办(   )
    A .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B . 有利于强化国家的经济职能 C . 有利于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D . 突破了学习西方器物的局限
  • 17.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下表为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活动。由此可知,这些活动( )

    阶级

    派别

    宣传思想

    实践活动

    民族资

    产阶级

    维新派

    设议院、开国会、君主立宪

    维新运动

    革命派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辛亥革命

    A .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 . 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C . 掀起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运动 D . 使得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
  • 18.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民国初年,在推广男女同校、开办女子高等小学、女子师范学校等方面 , 广州都走在全国前列。岭南大学于1918年开始招收女生,是中国第一所实行男女同校的大学。由此可知,当时广州(   )
    A . 成为全国的民主革命中心 B . 改变了中国女性的命运 C . 已实现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D . 社会的近代化转型较快
  • 19.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 .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 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 . 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 . 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 20.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下面两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这反映出(   )

    A .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B . 中共党员人数激增 C . 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 D . 国共两党走向合作
  • 21.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如图为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示意图,这一战役是(   )

    A . 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组织的重大会战 B .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C . 发生在敌后战场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D . 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
  • 22.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 . 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B . 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 C . 创新民主革命的理论 D . 准备向社会主义过渡
  • 23.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1960年至1964年,中国与14个亚非国家建交,并同11个亚非民族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同时,中国努力谋求同西方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964年中法建交。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 开始独立自主地登上世界舞台 B . 打破了美国孤立封锁的政策 C . 制定并实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 积极联合新力量以突破困境
  • 24.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1949—1957年,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实现了两次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二是实现了由“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向“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转变。国家教育方针的转变意在(   )
    A .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B . 培养科技专业人才 C . 落实“双百”方针 D .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 25. (2024高三上·天水期中) 1979年到199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议。这些做法(   )
    A . 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B . 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C . 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 D .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 26.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远古人类在从迁徙到定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聚落。伴随着聚落规模的扩大,一部分人逐渐脱离了食物生产,专门从事制陶、采矿等劳动。这些现象源于(   )
    A . 生产力的进步 B . 私有制的产生 C . 工商业的出现 D . 采集业的衰落
  • 27.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传入欧洲,他们翻译并保存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深刻影响了西欧的哲学;但丁的《神曲》含有《一千零一夜》的元素。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 . 推动了世界文明交流发展 B . 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 C . 文化发展长期领先于世界 D . 继承了西亚的政治传统
  • 28.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是统一与分裂并存∶统一实现于精神领域,即“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分裂体现于现实领域,也就是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君的封君,不是我的封君。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   )
    A . 契约观念开始出现 B . 世俗权力逐渐加强 C . “民族情感”的缺乏 D . 庄园经济根深蒂固
  • 29.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镰仓时代以前,武士阶层只是贵族统治者的附庸,自己本身并没有信仰。但镰仓时代(1185年一1333年),武士建立起幕府统治,迫切需要精神文化来和政治地位相匹配。于是幕府统治时期(   )
    A . 形成了武士道精神 B . 开始传播佛教文化 C . 倡导文化教育普及 D . 宣称是太阳的后裔
  • 30.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A . 与世隔绝的环境影响了非洲文明 B . 非洲文明成就一度处于世界前列 C . 一定的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 D . 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
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题12分,32题18分,33题10分。
  • 31.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 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 32.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重大事件

    1840—1842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

    1856—1860

    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

    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

    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

    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 33.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浪漫主义学者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中世纪”历史的评价进行论证探讨。(说明:在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