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第八中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 1.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同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教的智慧也是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

    (摘编自《文艺生活·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材料二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

    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心灵的净化。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责任重大,路途坎坷,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先对自己的家庭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而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

    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的自由。我们要向庄子学习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炼面前依旧无畏。

    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相利

    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学派,其弟子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他认为只有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它们都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

    (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B . 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C . 材料二认为要达到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精神的自由。 D . 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 B . 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 . 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就来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D . 儒、道、释互补的大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3.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 )
      A . 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 B . 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 C . 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炼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 D . 佛教的智慧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
    4.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 2.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三毛

    韩少功

    这头牛叫“三毛”,性子最烈,全马桥只有志煌治得住它。人们说它不是牛婆生下来的,是从岩石里蹦出来的,就像《西游记》里的孙猴子。不是什么牛,其实是一块岩头。志煌是岩匠,管住这块岩头是顺理成章的事。这种说法被人们普遍接受。

    在我的印象里,志煌的牛功夫确实好,鞭子从不着牛身,一天犁田下来,身上也可以干干净净,泥巴点子都没有一个,不像是从田里上来的,倒像是衣冠楚楚走亲戚回来。他犁过的田里,翻卷的黑泥就如一页页的书,光滑发亮,细腻柔润,均匀整齐,温气蒸腾,给人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收放自如、神形兼备的感觉,不忍触动、不忍破坏的感觉。

    有一次我看见他犁到最后一圈了,前面仍有一个小小的死角,眼看只能遗憾地舍弃。我没料到他突然柳鞭爆甩,大喝一声,手抄犁把偏斜着一抖,死角眨眼之间居然乖乖地也翻了过来。让人难以置信。我可以作证,那个死角不是犁翻的。我只能相信,他已经具备了一种神力,一种无形的气势通过他的手掌贯注整个铁犁,从雪亮的犁尖向前迸发,在深深的泥土里跃跃勃动和扩散。在某些特殊的时刻,他可以犁不到力到,力不到气到,气不到意到,任何遥远的死角要它翻它就翻。

    在我的印象里,他不大信赖贪玩的看牛总,总是要亲自放牛,到远远的地方,寻找干净水和合口味的草,安顿了牛以后再来打发自己。因此他常常收工最晚,成为山坡上一个孤独的黑点,在熊熊燃烧着绛紫色的天幕上有时移动,有时静止,在满天飞腾着的火云里播下似有似无的牛铃铃声。

    春上的一天,世间万物都在萌动,在暖暖的阳光下流动着声音和色彩,分泌出空气中隐隐的不安。志煌赶着三毛下田,突然,三毛全身颤抖了一下,眼光发直,拖着犁向前狂跑,踩得泥水哗哗哗溅起一片此起彼伏的水帘。

    志煌措手不及。他总算看清楚了,三毛的目标是路上一个红点。事后才知道,那是邻村的一个婆娘路过,穿一件红花袄子。

    牛对红色最敏感,常常表现出攻击性,没有什么奇怪。奇怪的是,从来在志煌手里伏伏贴贴的三毛,这一天疯了一般,不管主人如何叫骂,统统充耳不闻。不一会,那边传来女人薄薄的尖叫。

    傍晚的时分,确切的消息从公社卫生院传回马桥,那婆娘的八字还大。保住命,但三毛把她挑起来甩向空中,摔断了她右腿一根骨头,脑袋栽地时又造成了什么脑震荡。

    志煌没有到卫生院去,一个人担着半截牛绳,坐在路边发呆。三毛在不远处怯怯地吃着草。他从落霞里走回村,把三毛系在村口的枫树下,从家里找来半盆黄豆塞到三毛的嘴边。三毛大概明白了什么,朝着他跪了下来,眼里流出了浑浊的眼泪。他已经取来了粗粗的麻索。挽成圈,分别套住了畜生的四只脚。又有一杆长长的斧头握在手里。

    村里的牛群纷纷发出了不安的叫声,与一浪一浪的回音融汇在一起,在山谷里激荡。夕阳突然之间黯淡下去。

    他守在三毛的前面,一直等着它把黄豆吃完。几个妇人围了上来,有复查的娘,兆青的娘,仲琪婆娘。她们揪着鼻子,眼圈有些发红。她们对志煌说,造孽造孽,你就恕过它这一回算了。她们又对三毛说,事到如今,你也怪不得别人。某年某月,你斗伤了张家坊的一头牛,你有不有错?某年某月,你斗死了龙家滩的一头牛,你知不知罪?有一回,你差点一脚踢死了万玉他的娃崽,早就该杀你的。最气人的是另一回,你黄豆也吃了,鸡蛋也吃了,还是懒,不肯背犁套,就算背上了,四五个人打你,你也不走半步,只差没拿轿子来抬你,招人嫌么。

    她们一一历数三毛的历史污点,最后说,你苦也苦到头了,安心地去吧,也莫怪我们马桥的人心狠,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呵。

    复查的娘还眼泪汪汪地说,早走也是走,晚走也是走,你没看见洪老板比你苦得多,死的时候犁套都没有解。

    三毛还是流着眼泪。

    志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终于提着斧子走近了它——--沉闷的声音。

    牛的脑袋炸开了一条血沟,接着是第二条,第三条……当血雾喷得尺多高的时候,牛还是没有反抗,甚至没有叫喊,仍然是跪着的姿态。最后,它晃了一下,向一侧偏倒,终于沉沉地垮下去,如泥墙委地。它的脚尽力地伸了几下,整个身子直挺挺地横躺在地,比平时显得拉长了许多。平时不大容易看到的浅灰色肚皮完全暴露。血红的脑袋一阵阵剧烈地抽搐,黑亮亮的眼睛一直睁大着盯住人们,盯着面前一身鲜血的志煌。

    复查他娘对志煌说:“造孽呵,你喊一喊它吧。”

    志煌喊了一声:“三毛。”

    牛的目光一颤。

    志煌又喊了一声:“三毛。”

    宽大的牛眼皮终于落下去了,身子也慢慢停止了抽搐。

    整整一个夜晚,志煌就坐在这双不再打开的眼睛面前。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段描写志煌与牛劳动时如同诗画一般美丽,第四段写志煌对牛的关怀和他们在落霞中温馨相处,语言明丽轻快。 B . “三毛大概明白了什么,朝着他跪了下来,眼里流出了浑浊的眼泪”,可见三毛颇有灵性,对自身生命安危有本能反应。 C . 小说把村里妇人来“说情”写得颇为有趣,这些妇人的话虽前后矛盾,却真实反映了底层百姓的心理状态与处世哲学。 D . 结尾通过对牛的眼睛的刻画,写出了三毛将死之时的痛苦,“宽大的牛眼皮终于落下去了”写出了三毛的无奈与愤怒。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把三毛这头牛比作是《西游记》中的孙猴子,突出了三毛这头牛的难以驯服,同时也为后文的三毛发疯埋下了伏笔。 B . 阳光中的声音、色彩对作者来说是流动的,文中“分泌出空气中隐隐的不安”通过环境氛围的烘托为故事展开埋下伏笔。 C . 作者的笔触敏锐而又细腻,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描写,有对自然环境的细致刻画,也有对人物动作及心理活动的精准捕捉。 D . 小说结尾作者如一个高明的摄影师,把镜头聚焦在三毛不愿闭合的眼睛上,给读者以极大震撼,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3. (3) 文章前四段用大量笔墨描写志煌犁田、放牛的场景,试分析其作用。
    4. (4)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充满了浓郁的生命意识与悲悯情怀”,请结合全文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 3.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章楶,字质夫,建州浦城人。楶以叔得象 , 为孟州司户参军。应举入京,闻父对狱于魏,弃不就试,驰往直其冤。还,试礼部第一,擢知陈留县。元祐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时朝廷戢兵,戒边吏勿妄动,且捐葭芦、安疆等四寨予夏。夏得寨益骄。楶言:“夏嗜利畏威,不有惩艾,边不得休息。宜稍取其土疆,如古削地之制,以固吾圉。然后诸路出兵,择据要害,不一再举,势将自蹙矣。”遂乘便出讨,以致其师,夏果入围环州。楶先用间知之,遣骁将折可适伏兵洪德城。夏师过之,伏兵识其母梁氏旗帜,鼓噪而出,斩获甚众。又预毒于牛圈潴水,夏人马饮者多死。召户部侍郎。明年,除知同州。哲宗访以边事,对合旨,命知渭州。至即上言城胡芦河川,据形胜以逼夏。阳缮理他堡壁数十所,自示其怯。或以楶怯,请曰:“此夏必争之地,夏方营石门峡,去我三十里,能夺而有之乎?”楶又阳谢之,阴具板筑守战之备,帅师筑城于好水河之阴。二旬有二日成,赐名平夏城、灵平寨。方兴役时,夏以其众来乘,楶迎击败之。夏主遂奉其母合将数十万兵围平夏,疾攻十余日,建高车临城,填堑而进,不能克,一夕遁去。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哲宗为御紫宸殿受贺,进阶大中大夫。楶在泾原四年,凡创州一、城寨九,荐拔偏裨,不间厮役,至于夏降人折可适、李忠杰、朱智用,咸受其驭。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徽宗立,请老,徙知河南。入见,留拜同知枢密院事。逾年,力谢事罢,授资政殿学士。未几,卒。赠右银青光禄大夫,曰庄简,赙恤甚厚。

    (节选自《宋史·章楶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 B . 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 C . 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 D . 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B . 权,暂时代理官职, 我国古代表暂代官职的词语还有署、假、摄、领、行等。 C . 资政殿,北宋皇宫中用于藏书和理政的宫殿建筑,同时也是宴殿和讲习之所。 D . 谥,谥号分上谥(表扬)、下谥(批评)、平谥(同情),文中“庄简”属表扬类的。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章楶有才情,孝父母重担当。他入京考进士,听到父亲在魏州被官府审问,就放弃考试,奔赴那里为父亲申冤。他回到京城,在礼部考试中取得第一名。 B . 章楶明边事,有战略家的眼光。他认为不断攻取西夏疆土,就会遏制敌势,控制局面;他任渭州知州,一到任就请求在胡芦河川筑城,以险要之地威慑西夏国。 C . 章楶长于谋略,善于作战指挥。作战前,预先在牛圈积水中下毒药,西夏人和马匹喝了水死了很多;先用间谍侦知其事,作战时设立伏兵,斩杀俘虏,收获颇丰。 D . 章楶会用人,多次荣立边功。他推荐提拔将领,不管身份,奴仆役隶都能任用;他在西部诸将中立功最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够发挥降将的作用。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楶又阳谢之,阴具板筑守战之备,帅师筑城于好水河之阴。

      ②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

    5. (5) 章楶在对西夏的斗争中为什么要假装修缮其他堡壁以示怯弱?
  • 4.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登余干古县城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 , 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诗人从岭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时。②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僭莫惩”,诗中强烈指责周幽王荒淫昏庸,造成陵谷灾变。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从空间着笔,远望孤城仿佛与白云齐平,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余干古县城之高。 B . 诗歌第二句从时间的角度极言其“古”,写古城似乎亿万年以来就一直这样荒凉。 C . 三、四句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凄清的氛围,官署淹没荒草中,夜闻鸦啼,极其衰败。 D . 第五句写站在城头眺望,平旷的沙地无边无际,在诗人的视野里形成迷人的美景。
    2. (2) 本诗尾联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三、写作(60 分)
  • 5.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为建国家种子库而献出生命的钟扬曾在演讲中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

    中国现代左翼文学家夏衍先生在《种子的力量》中说,当种子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鲁迅先生还说过:“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结合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