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秦与六国交战 | 战争结果 | ||
全胜 | 失败 | 互有胜负 | ||
商鞅变法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109年) | 65次 | 58次 | 3次 | 4次 |
——摘编自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态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变法中相当重要的一条政治措施是推行县制,也就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
——摘编自高成华、张绍娜《从商鞅变法看我国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材料三 秦制所依赖的郡县制,其实源自周制的变革。郡县制作为治理机制的出现,取决于统治技术的革新……主要官僚由朝廷直接任免,官僚职位有任期限定、有职权范围、要接受考核。
——摘编自李磊《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
——摘编自卜宪群主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主题
材料三则
(一)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二)“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斤(斧)……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三)在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镑、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
——白云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材料三:都江堰修建后,居住在成都平原的蜀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秦国在蜀郡获得了继关中平原后的又一个大粮仓,为秦始皇实现天下一统的宏图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摘编自李彬彬《李冰对中国统一事业的贡献》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序号 |
主张 |
A |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
B |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
C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D |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
材料三“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