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高明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3-01-29 浏览次数:6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曲沟东夏寒出土了距今约10万年前的饼形石器,绿石,平整两面均存在制作时敲打痕迹,边缘有使用痕迹。这些饼形石器产生于(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新石器时代 C . 青铜时代 D . 铁器时代
  • 2. (2022七上·高明月考) 下列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②北京人能用打制方法制作出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

    ③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上

    ④山顶洞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3. (2024九下·济宁模拟) 《淮南子》记载尧治天下时,“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
    A . 生产环境恶劣 B . 开始精耕细作 C . 受到气候限制 D . 生产因地制宜
  • 4. (2022七上·高明月考) 2022年3-7月,苏州市考古所对位于吴中区的塘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该遗址的良渚文化时期遗存十分丰富,出土有多座房屋基址,还出土了疑似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类似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   )
    A . 半坡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陶寺遗址 D . 大汶口遗址
  • 5.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表明,这些地区的史前文化既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点,又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风格相近的彩陶文化,这表明中华文明( )
    A . 一脉相承于云南元谋 B . 以彩陶文化为发展顶峰 C . 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 . 由南北向中原依次汇聚
  • 6. (2024九下·翁牛特旗模拟) 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 . 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 .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 . 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 . 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 7. (2022七上·高明月考) 在儒家经典中,尧舜间的继承过程被称为“禅让”,显得彬彬有礼,体现出很高的道德水准。然而《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两条材料说,“《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竹书》云舜囚尧”。战国后的一些历史文献记载,鲧因反对舜继位而被杀。上述记载的差异最能说明(   )
    A .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考究 B . 综合多种文献记述即可得出历史真实 C .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甄别真伪 D . 历史记载必须通过考古成果加以证实
  • 8. (2022七上·高明月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段话出自《礼记·礼运》。根据所学,能体现“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的制度分别是(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井田制    ④世袭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9. (2023九下·黄石月考)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殷墟”发掘有助于研究( )
    A . 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B . 中央王朝对西域的管理 C . 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的引进 D . 中外陆路和海路交通
  • 10. (2024九下·福州期中)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
    A .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 .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 .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 11. (2023·黄冈二模) 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 . 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 . 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 .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 . 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 12. (2022七上·高明月考)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反映卫鞅的主张是(    ) 
    A . 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 B . 遵循先代旧制保持稳定 C . 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D . 强化专制统治维护集权
  • 13. (2023七上·滦州期中) 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    )
    A .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 分封制取代世袭制 C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 . 郡国并行制取代郡县制
  • 14. (2024七上·北流期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
    A . 道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B . 儒家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C . 墨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D . 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
  • 15. (2022七上·高明月考)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在宣扬自家思想时,多数是“以民为本”“十分接地气” , 但唯独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专为君主谋”。该学派是(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 16. (2022七上·高明月考) 下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分目录,根据目录内容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 中国文明的起源 D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17. 秦王嬴政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的时间是在(    )
    A . 公元前3世纪初 B . 公元前3世纪末 C . 公元前2世纪初 D . 公元前2世纪末
  • 18. (2022七上·高明月考)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顾炎武在《郡县论》中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由此可知,两位思想家都主张(    )
    A . 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千秋 B . 郡县制应该恢复为分封制 C . 国家不能全部施行郡县制 D . 郡县制必然会取代分封制
  • 19. (2023七上·端州期中) 在睡虎地秦简《田律》中记载:如果下了及时的雨和谷物抽穗,应即书面报告受雨抽穗顷数,如有旱灾、暴风雨、害虫等灾害损伤了禾稼,也要报告受灾顷数。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递送,距离远的县由驿站传送,在八月底以前传送。材料反映出秦朝(    )
    A . 灾害频发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B . 政府鼓励农业发展 C . 最早确立皇帝制度 D .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 20. 《史记》记载,胡亥是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但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这表明(   )
    A . 《赵正书》缺乏史料价值 B . 出土文献更可信 C . 《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 D . 秦始皇刚愎自用
  • 21. (2023七上·永定期末) 《全球通史》中说:“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并一直存在到20世纪”,这里“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是指(    )
    A . 完成了国家统一 B . 修筑长城 C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 . 焚书坑儒
  • 22.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
    A . 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B . 汉初休养生息,政权稳定 C . 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D . 明朝以《四书》《五经》为科举考试的的主要内容
  • 23. 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多次下诏减“田租之半”或“租税之半”;景帝时甚至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这些举措(    )
    A . 体现抑制诸侯王的意图 B . 贯彻了儒家仁政思想 C . 促进了封建统治的稳固 D . 促成了“光武中兴”
  • 24. (2022七上·高明月考) 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1年首演以来,受到观众热捧。该剧以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护臂(图1)为构想之源,运用舞蹈的艺术想象力,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体现了艺术与历史的精妙结合。该舞剧(    )

    图“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注:“五星出东方”是指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

    A . 宣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 B . 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 C . 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 D . 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
  • 25. (2022七上·高明月考) 以下关于古丝绸之路路线说法正确的是(    )

    A . A是长安,D是欧洲 B . A是长安,C是河西走廊 C . D是长安,B是西域 D . D是长安,C是中亚
  • 26. (2023七上·泸县期中) 汉顺帝去世后,梁太后临朝。…梁氏一门前后有七人封侯,女子七人被封君,二人为大将军,三人为皇后,六人为贵人;娶公主为妻者三人,文武大臣五十七人。这说明当时(    )
    A . 梁氏一门人才辈出 B . 东汉时期外戚专权 C . 东汉时期宦官专权 D . 东汉豪强地主横行
  • 27. (2022七上·高明月考) 汉朝虽已发明了造纸术,但两汉官方书写的材料主要还是简帛,直到东晋末年,官方才明确下令用纸张代替简帛。官方书写材料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 简帛方便廉价不易取代 B . 纸的使用日益普遍 C . 政府重视推广科技成果 D . 纸的推广还受限制
  • 28. (2022七上·高明月考)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医学研究表明接种疫苗是阻断新冠病毒性肺炎传播、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我国东汉时期张仲景也曾提出过预防疾病的理论“治未病”(    ) B . 《史记》作者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的历史巨著 C .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D . 我国本土宗教道教起源于西汉末年
  • 29. (2024九下·湖北开学考) 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影响遍及世界;儒家思想源起中国,受到众多西方思想家的推崇;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文明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农耕业以及养蚕、陶瓷技术等也由此走向世界。这说明人类文明(    )
    A . 呈现出独立性的特点 B . 交流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C . 逐渐走向一体化发展 D . 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
  • 30. (2022七上·高明月考) 下图所示战役(    )

    A .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 . 消灭了南方的割据势力 C . 导致了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 D .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3分,第33小题13分,共40分。
  • 31. (2022七上·高明月考)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与发展的时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 (1) 材料一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中,墨家学派有哪些主张?
    4. (4) 材料四中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分别是哪两家学派的主张?材料中体现的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 32. (2022七上·高明月考) “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

    【篇目一:制度讨论】

    材料一: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篇目二:史料说史】

    材料二:秦朝十六斤铜权(秤砣)上的铭文拓片和《琅琊刻石·始皇颂诗》节选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秦〕李斯等《琅琊石刻·始皇颂诗》

    【篇目三:汉承秦制】

    材料三: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篇目四:历史解释】

    材料四:

    1. (1) 材料一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秦朝在中央如何统治?
    2. (2) 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图所示分别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请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件文物,仿照示例,加以介绍

      示例:汉代鎏金铜蚕反映出当时政府对养蚕业的重视,这为丝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为丝织品远销欧洲奠定了基础。

  • 33. (2022七上·高明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未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原文大意:西汉刚刚建立之初,同姓王很少,西汉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二: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盟国。当时,仅新疆就有大小36国。汉武帝对西域各国大力争取,西域各国也反对匈奴,倾向汉朝。汉朝初步控制了今南疆各国,后又控制了北疆……从此,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统属于西汉王朝。

    ——摘自七年级上《中国历史》

    材料三:张骞出使西域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

    材料四: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实现思想“大一统”他又采取什么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设什么机构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3. (3) 材料三中所说的“商贸大道”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条通道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4. (4) 综上材料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