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雅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思想政治...

更新时间:2022-11-29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2高二上·仁寿期中) 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浓缩在一幅幅笔画中,是藏族传统文化特有的形态。古人借此记录历史,期冀恒久传世。从藏族起源说到松赞干布统一高原,迎请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按时间顺序、以连环图形绘制的壁画,可谓是一半泥土、一半匠心,装点了佛堂,铭刻了历史。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影响了人    

    ②壁画是中华文化延续的源头活水

    ③历史借助文化载体跨越了时空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2022年中秋假期,为持续拉动文化和旅游消费,丰富假期文旅产品供给,在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某省精心策划组织了近千项文旅活动,“文旅菜单”格外丰盛,让游客感受节日里别样的欢乐与喜庆。上述材料表明(   )

    ①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垃圾多,危害大,分类摆放人人夸。”“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变废为宝,家园更好。”某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指示精神,通过漫画展示、宣传标语、科普巡展等形式,积极引导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知识,使垃圾分类理念入脑入心,这说明(   )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形成好的生活习惯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塞缪•亨廷顿认为,东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是一种区域性文明,只有西方文明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是“文明的冲突”,即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这一观点(   )

    ①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的主张

    ②没有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否认了各民族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否认了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于9月26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九年来,我国通过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了国际平台,也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了中国平台。我国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意义是(   )

    ①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重塑互联网文化秩序

    ③延展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展现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各民族文化权益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6.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在西方人看来,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其自主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并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所以客人吃完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这种误解反映了(   )

    ①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受自身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③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造就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④中西方文化因缺乏共性而发生剧烈碰撞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天南地北中国年,五湖四海贺新春。2022“国际友人贺新春”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南昌市举办,来自21个国家的43名在昌国际友人代表以及南昌民间艺人受邀参加,中外人士欢聚一堂,中外元素相互碰撞、相互交织,形成中外融通、互鉴互享的动人画面。对此,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文明对话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内容是相同的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对于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经济学家指出,其本质上是中美在经济领域的竞争;而对于中美竞争,说到底是两国教育的竞争。这一观点(   )

    ①表明教育是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②表明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

    ③看到了经济和教育在国家竞争中的作用

    ④表明提高国家教育的竞争力能增强国家整体实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2高二上·射洪期中) 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8月24日,以60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系列视频韩文版在韩国上线。通过契合移动传播的视频形态,向韩国民众展示中国千年传承的非遗技艺与民俗文化,让更多韩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更好促进中韩两国民心相通,夯实两国合作的坚实基础。材料表明( )

    ①文化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的内涵因现代科技而不断丰富

    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文化传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方言保护计划实施过程中,讯飞输入法发起“方言发音人招募”公益行动,与地方政府、广播电视融媒体开展深度合作;同时在线上发布“方言保护”APP及“我AI说方言”微信小程序,卷入海量受众助力方言留存。讯飞输入法的做法表明( )

    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②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传承必须依靠群众并发挥主体作用

    ④科技助推方言留存为世界留下多彩乡音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1.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运用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综合南北两派的特长,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要以文化继承为必要前提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该画法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套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币背面图案中,融入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天安门、城市建筑、高铁、绿水青山、美丽乡村、中国天眼、网络及数字抽象符号等时代性元素(见下图),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这对于艺术创作的启示是(   )

    ①完整复原社会生活的时代变化历程    

    ②描绘社会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画卷

    ③ 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

    ④承袭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利用最新的媒介工具,通过文化产业、学术理论等手段竭力宣传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宗教信仰等,企图西化中国人的价值取向,解构中国文化的根基,构造中国文化低劣或不如西方文化的印象,并对中国社会制度和领导人进行丑化,削弱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①要旗帜鲜明地抵制西方文化传入

    ②文化是政治的附属品,是为政治服务的精神武器

    ③文化与政治交融并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④要防范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中潜在的文化渗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牌楼汉字、舞龙耍师,就会想到中华文化,就有归属感。身在异国他乡,一声乡音的问候,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

    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③潜移默化、无影无踪       ④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在当前国际社会撕裂、族群对立愈发严重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和谐、包容之道,有助于凝聚人心,化解乖张和戾气。当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探求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文化基因,期冀这一基因是可复制、模仿的。材料表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现今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③借鉴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与文化认同紧密联系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涵养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2021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创意表演《牛起来》采用XR技术实现隔空互动,武术《天地英雄》利用AR技术将山水自然融入武术场景,《灯火里的中国》借助XR技术点亮星空、烟花与灯火,时装走秀《山水霓裳》借助分镜拍摄与定向克隆技术展现中华服饰华彩之美。央视春晚借助现代科技,呈现出靓丽的舞台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说明现代科技(   )
    A . 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B . 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中彰显文化自信 C .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直观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功能 D . 在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中发挥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17.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2022年1月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北京召开2022年型号工作会。会上指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22年计划安排4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将完成载人航天6次重大任务,包括两次货运飞船、两次神舟飞船和实验舱Ⅰ、实验舱Ⅱ发射,以及在轨交会对接、出舱活动和飞船返回任务,全面建成空间站;完成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首飞任务。这些计划将为我国跻身于航天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这表明(   )

    ①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科技实力为基础的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

    ④航天科技新成就能够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8.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2021年农历秋分,中国迎来了第四个农民丰收节。围绕丰收,中国各地开展如传统祭祀、民俗表演等活动。放眼全球,丰收的节日亦属于世界,例如犹太人在五旬节欢庆收获,感谢神的恩惠并祈求来年丰收。材料表明(   )

    ①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

    ④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促进了人类文化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近年来,中国作家协会持续开展当代文学译介工程,稳步推进文学交流和对外传播,让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文学作品走进越来越多海外读者。数据显示,10年来,以出版文学类图书为主的作家出版社累计入选图书品种数量2741种。我国开展当代文学译介工程意在(   )

    ①让汉字成为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提升其他国家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

    ③使我国的文学作品更具海外特色    

    ④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2022高二下·淇县开学考) 改革先锋、歌唱家李谷一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用作品抒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她演唱的歌曲《乡恋》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难忘今宵》给千万个中国家庭送去欢乐和祝福,《我和我的祖国》倾诉了对祖国的真情挚爱。这说明(   )

    ①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发展进程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完全同步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1.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每逢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一批传统节日动漫、微视频、视频直播等网络文化产品就会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节日蕴含的辞旧迎新、祝福美好,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日益深入人心。这说明(   )

    ①对传统文化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世界观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④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2.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伟大事业呼唤伟大文艺。当前,我国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有“数量”缺“质量”,缺乏创意的跟风创作、追求形式的空心创作等浮躁倾向依然存在。要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①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蕴藏于群众中的创造活力

    ②熟悉历史文化知识,实现现代与传统的对接

    ③沉下心来,在超越现实生活中创造更多的精品力作

    ④聚焦时代主题,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3.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大型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通过对黄文秀事迹的再现,挖掘广西扶贫主战场百色这片土地上的先进典型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以文艺作品讴歌时代、致敬英雄,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热泪。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创新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4.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扫码登记。”为了有效防控疫情,这一特别设置出现在每一家店铺的门口。这一看似简单的扫码动作,背后有无数的数据在“跑路”,智能的防控措施和手段,更大限度地保障了大家的安全。这说明(    )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③文化的当代价值取决于自身能否与科学技术融合

    ④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题
  • 25.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85周年,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大批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南京之痛,国之痛。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行就意味着重犯。”习近平主席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讲过的话,仍萦绕在耳边,久久不绝,引人深思。“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的这句名言,提醒着世人“铭记”的意义。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指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
    2. (2) 运用“文化的特点”的知识,对怎样才能更好地让中学生“牢记历史,铭记国之痛”提两条建议。
  • 26.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观念基础。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有关,也与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有关,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使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作用。他指出:“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家国天下”意识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会成员才具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的“家国同构”早已超越了其原始意义,从社会结构升华为精神结构,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时代已变,儒家教化论内秉的优秀文化部分也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家国天下”意识,以其温柔敦厚的底色、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合共生的包容心,不仅能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关怀,而且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扬。

    “家国天下”意识早已超越了其原始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 27.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枫桥、草塔与牌头一起并称为诸暨三大古镇。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浪潮席卷诸暨,一个关于环境与产业的辨证课题萦绕在诸暨古镇改造管理者的心头:让古镇焕发新颜,不仅要“高颜值”,更要“高价值”。在赴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余杭梦想小镇考察学习的基础上,三大古镇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传承古镇基因,建设美丽经济。注重自然环境风貌、历史文化的深挖和保护,注重乡贤对古镇建设的助力作用,注重与乡镇产业发展相结合、与世界经济发展相接轨,每个规划都突出了乡镇自身特色。如今,诸暨古镇面貌焕然一新,美丽经济深入发展,千年古镇正焕发出迷人风采。

    结合“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分析诸暨千年古镇焕发迷人风采的原因。

  • 28. (2022高二上·雅安月考) 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我国宣布一份包含32项务实举措的成果清单,其中包括“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发起农耕文明保护倡议”。2022年7月17-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

    我国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有利于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