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桦甸第四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卜、屠等姓氏应该源自于(    )
    A . 族号 B . 爵位 C . 谥号 D . 行业
  • 2. (2022高一下·云南开学考)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 .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 .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 . 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 3.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汉武帝统治时期,既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又任用酷吏开边兴利,还借助“深酷用法者”摧毁太子的守文集团。面对民众的反抗运动,汉武帝晚年悔过,下轮台罪已诏,改弦更张、与民休息,避免“亡秦之祸”。据此可知(   )
    A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已经融合 B . 汉代以法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C . 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D . 汉武帝采用多种思想维护统治
  • 4.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此举主要是为了(    )
    A .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B . 增加地主经济收入 C .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D . 打击商人敛财致富
  • 5.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隋朝的丹元子按照晋人陈卓所定的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步天歌》,文句非常浅显。元代王祯的《农书》由《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组成。其中《农器图谱》对各种农具、水利机械、手工业工具等均有详细的图解。上述举措(    )
    A . 提高了民众的科学理论水平 B . 利于相关科学技术在民间的传播 C . 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D . 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 6.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唐高宗成亨二年(671年)某月,粟特胡商曹禄山对来自长安的汉族商人李绍谨提出诉讼,希望官府给出公道,官府在审判这个商业纠纷时,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这反映出,唐朝政府(    )
    A . 力图营造良好的商业运行环境 B . 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 重视汉族与少数民族榷场贸易 D . 完善了国家法律体系
  • 7.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北宋时期,政府核定全国“坊郭户”(城市民户)数量,按财产多寡将其划分成十等,并将“坊郭户”正式列入户籍。此举主要目的是(    )
    A .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 . 扩大政府财税来源 D . 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 8.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B . 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 . 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D . 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 9.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军机处主要处理全国机密重大事务,具有封闭性,而内阁则负责处理大量公开性政务。这种权力分工(    )
    A . 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衡 B . 是强化君主专制的结果 C . 加剧了清代吏治的腐败 D . 使军机处成为法定机构
  • 10.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水浒传》被一些官员咒为“诲盗之书”;清代俞万春作《荡寇志》,以108好汉都被杀死来作结;清政府曾三禁《水浒传》。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
    A . 受到反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 B . 启蒙思想借助艺术方式传播 C . 传统文化渗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D . 政治立场影响人们解读文学
  • 11.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 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 . 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 . 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 . 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 12.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1865年,清政府诏令从人口密集的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移民到江南地区,允许移民对无主田山、房屋“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受其影响,安徽宁国县十余年后移民与土著人口比例达3:1。这反映了当时(    )
    A .   社会秩序逐步恢复 B . 人地矛盾有效缓解 C . 土地制度发生变革 D . 边疆开发成效显著
  • 13.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1892年,湖北布政使倡导组织一个公司来经营武汉的自来水事业。此后,有官、商多人因股本不足或暗搀洋股被拒,英、法商人的申请亦被官府所拒。最终官府同意由巨商宋炜臣出巨资成立了自来水厂。在此事件中,官府最注重的是自来水厂的(    )
    A . 安全保障 B . 资产归属 C . 盈利情况 D . 技术水平
  • 14.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唔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粵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刊的创办旨在(    )
    A . 引导人们开始关注国际局势变化 B . 宣传维新思想促进人民觉醒 C . 激励人们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 . 宣传民主科学启发国民自觉
  • 15.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下表是1873—1910年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年份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包括林、牧、渔)

    矿产品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制

    1873

    2.6

    37.4

    58.3

    1.7

    1893

    15.6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4

    17.2

    14.7

    9

    8.0

    1910

    39.1

    0.7

    13.1

    11.9

    3

    6.8

    A . 对外贸易保持了出超地位 B .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C . 传统农业发生了根本变化 D . 出口贸易具有半殖民地特征
  • 16.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联名上奏,请求实行立宪政治并派亲贵大臣分赴各国考察政治。当时媒体指出,“昔者维新二字为中国士大夫之口头禅,今者立宪二字又为中国士大夫之口头禅。”这表明(    )
    A .   清政府政治变革势在必行 B .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 . 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 D . 立宪运动的社会基础广泛
  • 17.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1917年4月, 李大钊发文认为要解放国民,如果还要死守西方18世纪的遗物, 那真“乃无异于自绝”。1919年12月,陈独秀发文也认为不仅中国古代的旧道德要革新, 就是西洋近代的道德也要革新。两人的思想( )
    A . 否认了新文化运动的成就 B .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 动摇了儒家旧道德的地位 D . 批判了西方代议制的弊端
  • 18.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据统计,从1919年5月到1920年12月,前后有20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总数达到1900人次左右。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表明当时(    )
    A .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 B . 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 C . 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 D . 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
  • 19.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中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类别

    成都(%)

    北京(%)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A . 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 . 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 . 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 . 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 20.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表明(    )
    A .   国民革命推动了群众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B . 国民政府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 C . 西方列强对华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质变 D . 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股民族自决的潮流
  • 21.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工农兵三字经》写道:“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人共党,组红军,打土豪,除劣绅,废军阀,莫容情,阶级敌,一扫清。”判断此“三字经”当时最可能流行于(    )
    A . 江西、湖南 B . 浙江、上海 C . 广东、广西 D . 山东、山西
  • 22.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批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这反映了(   )
    A . 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 B . 国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 C . 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D .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扩大
  • 23.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
    A . 表明工农业产品的极大丰富 B . 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 . 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 . 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 24.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A .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作品风格 B . 体现了百花齐放的创作精神 C . 表现人民对民主政治的热情 D . 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 25.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 . 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 C . 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D . 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 26.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

    A .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 .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 .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 .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 27.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指示信中规定,“公社不能不问实际情况,任意提高产量指标”,“生产队对生产小队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除了粮食、棉花、油料等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些规定(   )
    A . 保证国家工业化顺利启动 B . 迈出了国民经济调整的步伐 C . 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 . 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 28.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B . 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 . 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 民众的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
  • 29.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1980年以来,中国茶叶消费端从需要使用“茶票”来控制消费,到各种营销广告刺激消费;自由的市场环境中,就需要营业人员首先在形象气质上能给消费者带来好感,同时还需要具备更多的 引导技能。茶叶营销的这些变化显示出( )
    A .   经济体制的转轨 B . 民众生活消费观念的变化 C . 经济结构的变迁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 30.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2019年8月,中央再次决策,“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说明(    )
    A .   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成功 B . 对外开放不断得以深化 C . 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D . 深圳是发展最好的城市
  • 31.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至2019年,中国在承担了超过15%维和经费摊款的同时,向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区派出了2500余名军、警维和人员,为饱受冲突和战乱之祸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恢复、建设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中国(    )
    A . 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 . 主导世界维和行动 C . 致力落后国家复兴 D . 积极承担大国义务
  • 32. (2024高一下·泸县月考) 1978年,当时有2.5亿人吃不饱肚子。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2020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宣布66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由此可知(    )
    A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具有优越性 B . 中国共产党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目标 C . 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迸发出了活力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33—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33.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铁路多系借外款兴筑,路权之损失姑不具论,即就路工本身而言,掌理工程之高级人员多属外籍,不但薪给特殊优厚,而且常需假事权于翻译,而不肖之徒则不免从中作弊,而购料有折扣,包工有陋规(旧时多指不正当的收费常规),国家损失甚大,铁路之成本亦自然提高。

    ——凌竹铭《詹天佑先生年谱》

    材料二: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计划地发展铁路。1953年,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到1978年,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公里,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2016年底高速铁路高达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4.9%和64.8%,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中国铁路发展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 34.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整理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的对外交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历史,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35.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A]

    材料:在梭伦出任执政官主持雅典政务之前,贵族和大众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贵族凭借手中的特权占有了雅典的土地,对农民和手工业者用高利贷和重租的形式进行剥削。梭伦出身贵族,但他的财富主要来自贸易而非土地,故对于旧贵族世家相当疏远,而对通过商贸致富的阶层以及平民抱有同情心,他的睿智、温和也声名远扬。公元前570年,雅典的新任执政官梭伦,启动了法治变革,他创立了新的宪法,制定了一批新的法律,并注意提高法律的公信、权威。梭伦还改革了雅典的司法制度,每个阶层的成员都可以担任陪审员,所有的公民对执政官的判决有异议,都可以向新成立的法庭提出上诉,这类法庭只是公民大会的分支机构,甚至是由公民大会全体成员集会,负责审判工作。新的法庭并没有取代执政官在司法方面原有的职能,但在民主的制度中,对执政官的司法权力形成很大程度的制衡。

    ——摘编自韩伟《梭伦的法治改革》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进行法治改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梭伦的法治改革。
  • 36.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B]

    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1942年初,日本攻占马来西亚后,开始攻打缅甸,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府仰光,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日军在占领仰光后,分兵三路北进,右翼英缅军一师放弃马格威北撤,改守仁安羌,日军以七千之众迅速包围英缅军一师。英缅军总司令急电中国远征军,请求支援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4月19日,新38师以1121人的兵力,击败七倍于我国的日军,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消息传出,轰动了中、英、美三国,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得到西方社会的赞誉。

    ——摘编自张家德《中国抗日远征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仁安羌战役发生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仁安羌战役的历史意义。
  • 37. (2022高三上·桦甸月考) [历史——进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C]

    材料:

    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一座梨园世家的旧居。

    1915、1916年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黛玉葬花》。

    1919年应日本帝国剧场邀请,访问日本进行演出。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演出。

    1927年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创编新戏《俊袭人》。

    1930年赴美国演出。先后在西亚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等地演出72天。

    1933年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抗金兵》。

    1935年率剧团赴苏联演出访问。在苏联先后与戏剧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会面。

    1941年,蓄须明志,息影舞台。

    1945年10月,重新登台,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了昆曲《断桥》、《游园惊梦》等剧目。

    1951年,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和帮助下,组建了阵容最强大的访日京剧代表团,梅兰芳任团长。这也是梅兰芳第三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摘编自《梅兰芳年谱》

    1. (1) 根据材料,概括梅兰芳对中国社会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梅兰芳取得成就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