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校际联考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2-11-25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科学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研究成果与科学家的对应关系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 . 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推动了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 C . 道尔顿发现的元素周期律推动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D . 拉瓦锡提出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 2. 检验一瓶氯水是否已经完全变质,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 硝酸银溶液 B . 酚酞溶液 C . 碳酸钠溶液 D . 紫色石蕊溶液
  • 3. 如图所示,在A处通入未经干燥的氯气。当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可能是(   )

    ①NaOH溶液   ②H2O ③浓硫酸   ④饱和NaCl溶液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物质的性质:将一块金属钠和一块锌片分别放在表面皿上,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该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①假说法  ②实验法  ③分类法  ④比较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5. 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湿毛巾覆盖 B . 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 C . 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沿烧杯内壁缓慢加入水,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D . 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取一块绿豆粒大小,直接投入水中,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 6. (2021高一上·菏泽期中) 某化学学习小组采用以下方法检验中杂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与水反应过程中有生成 B . 是催化剂 C . 产生白色沉淀,样品中含有 D . 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也可证明含有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氯气、液氯、氯水是同一种物质,均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②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③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扑灭

    ④Na2O2和Na2O长期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

    ⑤新制氯水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⑥久置的氯水,因氯气几乎完全挥发掉,剩下的就是水

    ⑦含有氯元素的物质都呈黄绿色,均有毒

    ⑧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雾

    A . ②④⑦ B . ①③⑧ C . ③④⑤ D . ①②⑧
  • 8.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如果a g某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分子数为p,则b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L)是(   )
    A . B . C . D .
  • 9. (2022高三上·上饶月考) 溶液中含有 , 取该溶液用水稀释至VmL,则稀释后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 B . C . D .
  • 10. 下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与300mL1mol/LBaCl2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 . 100mL2mol/LMgCl2溶液 B . 200mL2mol/LNaCl溶液 C . 200mL1mol/LAlCl3溶液 D . 100mL2mol/LKClO3溶液
  • 11.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33.6L水中含有1.5NA个水分子 B . 通常情况下,7.8g过氧化钠所含阴离子数为0.2NA C . 0.5mol·L-1CaCl2溶液中含有0.5NA个Ca2+ D . 常温常压下,28gCO与N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为NA
  • 12. 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 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硫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
    A . B . C . D .
  • 13. 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正确的是(   )
    A . 同浓度的三种物质的溶液:Na2SO4、MgSO4、Al2(SO4)3、溶液体积之比为3∶2∶1,则SO浓度之比为3∶1∶3 B . 将1mol·L-1的NaCl溶液和0.5mol·L-1的B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忽略溶液体积变化,c(Cl-)=0.75mol·L-1 C . 将100mL 5mol·L-1的盐酸加水稀释至1L,再取出5mL,这5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D . 标准状况下,22.4 LHCl溶于1L水,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1 LHCl和1 L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②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N2的体积相同;

    ③28 g CO的体积为22.4 L;

    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成正比。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⑥ C . ②⑤⑥ D . ④⑤⑥
  • 15. (2021高一上·莒县月考) 同温同压下,对于相同质量的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分子数之比为2∶1

    ②体积之比为1∶2

    ③密度之比为1∶2

    ④原子个数之比为3∶4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6. 标准状况下有①0.3molCH4②3.01×1023个HCl③13.6gH2S④0.2molNH3 , 下列关系从小到大表示错误的是(   )
    A . 物质的量④<①<③<② B . 摩尔质量①<④<③<② C . 质量④<①<③<② D . 氢原子数④<②<③<①
  • 17. 某同学探究金属Na与CO2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Ⅰ

    实验Ⅱ

    操作

    将点燃的金属钠伸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将实验Ⅰ的集气瓶用水冲洗,过滤。取黑色滤渣灼烧;取滤液分别滴加酚酞和氯化钡溶液

    现象

    ①火焰呈黄色

    ②底部有黑色固体,瓶壁上附有白色固体

    ①黑色滤渣可燃

    ②滤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成的黑色固体中含有C B . 白色固体是Na2O C . 该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D . 金属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
  • 18. (2021高一上·莒县月考) 0.2L由NaC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混合液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含有NaCl的物质的量为0.2mol B . 含有的质量为9.5g C . 含有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 . 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0.5L,稀释后溶液中
二、多选题
  • 19. 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 . B . C . D .
  • 20. 科学家刚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1个该原子质量是ag,一个12C的原子质量是b g,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 . m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C . 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D . 由已知信息可得:
三、填空题
  • 21. 回答下列问题。
    1. (1) 49gH2SO4中氧原子数为
    2. (2) 16g物质A中含有的分子数为3.01×1023 , 则A的摩尔质量为
    3. (3) 在标准状况下,1.7gNH3与标准状况下LH2S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4. (4) 0.17gOH-中质子的物质的量为,电子的微粒数为个。
    5. (5) 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则14g该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6. (6) 从400mL2.0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取出10mL,将这10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7. (7) 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氧气与臭氧的体积之比为 ,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8. (8) 同温同压下,容器A中充满CO2气体,容器B中充满N2 , 若V(A)∶V(B)=3∶2,则两容器中的气体密度比为
四、综合题
  • 22.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1. (1)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请分析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2. (2) 实验2: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有气泡冒出,充分振荡后再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查阅资料:

      i.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

      ii.NaOH溶液浓度过高,酚酞不变色或变色后迅速褪色。

      设计实验方案:

      ①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固体,若有气泡冒出,用检验该气体,则证明该反应过程中生成了(填化学式)使溶液褪色。

      ②另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稀释,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褪色原因可能为

    3. (3) 为进一步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质,运用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等仪器进行实验探究,得到如下图像。

      根据图像,得出结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的方程式为

  • 23. 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得到的Cl2中会混有HCl,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①实验室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

    ②湿润的KI-淀粉试纸遇Cl2能显蓝色

    1. (1) 请根据甲同学的示意图,所需实验装置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装置②→
    2. (2) 装置②中主要玻璃仪器的名称
    3. (3) 装置③中Cu的作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 (4)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设计仍然存在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此,乙同学提出气体通入装置①之前,要加装一个检验装置⑤,以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你认为装置⑤应放入
    5. (5) 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紫色石蕊试液,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则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 24. 下图中,反应①为常温下的反应,A、C、D中均含有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和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之间,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是淡黄色固体,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2. (2)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 (3) 已知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请写出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与石灰乳反应制得的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填化学式),该物质在空气中失效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