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首好诗,好比去了北国,目睹红____素裹的妖娆;读一首好诗,好比去了四月,欣赏百花冠冕的鲜yán( );读一首好诗,好比去了原野,聆听丰润生命的欢乐与忧戚;读一首好诗,好比去了海峡,感受那一wān( )乡愁……读一首好诗,好比欣赏一幅悦目的图画,好比与一位艺术家促膝交谈。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世界,走向“诗与远方”。
A. 鲜yán B. 一wān
有关的古诗句 |
题目 |
提示 |
欲为圣明除弊事,。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坦陈自己不辞衰老,不惜残年的忠君之心。 |
,。 |
《长沙过贾谊宅》 |
寒林空寂,斯人已去,作者即景生情,惆怅伤感。 |
,。 |
《行路难(其一)》 |
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理想仍在。 |
雾凇沆砀,,上下一白。 |
《湖心亭看雪》 |
描绘出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浑然难辨的绮丽景象。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感极而悲者矣。 |
《岳阳楼记》 |
天气阴翳,迁客骚人登楼览物,感怀而悲。 |
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 !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我没有了院子
许松涛
①院子就像一个人的心房。人在院子里,就如同心在心房里,踏实而安静。
②我没了院子,心有些空落落的。我住居的惯性轨迹被打断,难免若有所失,在此之前,我的日子是从容的,舒适的,惬意的,或许也是贫困的,简陋的,捉襟见肘的。在此之后,即院子消失之后,我的日子失去了生气和光鲜,我并没有如我所想象的那样,住进了小区的楼层而天高地阔,而极目远眺,相反,我觉得了无生气,更加狭窄和冷清。
③我开始怀念有院子的生活了。我家的院子谈不上奢华,也无秘密,但它为我所倾心。任何人都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布置院子,哪怕它再小也还是院子啊,有院子的人是安逸的,平静的。院内可以随心所欲布置,左边补一竿青竹,右侧放一包丝瓜,前角种一棵百合,后侧竖一架葡萄,还有洗衣池,人工凼,放几尾泥鳅和鲫鱼,让猫儿嘴馋……院子里的花,草,藤,树,把一年的风景演绎个透。
④从前我在乡下就有这么一个院子。有月的夜晚,端出小茶几,泡壶茶赏月,静静的,足以忘却世事纷繁。有雨的日子,坐在窗前静听,倒也是思绪翻腾,有别样的安详。下雪了,这有限的时日是难得的宁静,我默默欣赏雪花安静地纷扬、堆叠,染上了树枝与地面,世界仿佛又回到了原初。间或,在夜晚,在清晨,或黄昏里,我能窥视啄木鸟、小松鼠、山鹰、狐狸、果子狸在屋后的森林里出没,它们是那么聪明敏捷地绕开人类与天敌,自由自在地生存在各自的天堂里。
⑤这也是我的天堂。我的院子里有常开不败的花。即使在冬天,腊梅、迎春,也不忘用它们的暗香来诱惑我,给我惊喜,也给我安神。如果到春夏,院子里的花就赶趟儿似地比赛着登台,展示它们的妖冶,开得尽情尽兴。南风整日吹拂,墙根下的一棵丝瓜得意在先,抢了院子的风头,宽大油绿的叶子摇曳婆娑,一直缠上二楼的阳台,在房梁的廊柱上横冲直闯,肆无忌惮。从远处看,是一挂绿色的瀑布,从近处观,是一处翠帘如练的洞天福地,人间仙境莫过于此!
⑥有时候,人走出院子,心胸格外辽阔。面对横陈视野的田畴村落,我的心境是明朗而澄澈的。人就有走出去的欲望,去村落,去旷野,无论到哪里都觉得好。在空旷里转悠久了,人又感觉虚无,那就回到院子,院子把奔放的情绪再次收拢,干净利落的院子,有条不紊地呈现疏朗的境界,一下子就把人的魂给安定住了,人经过院子的情绪过渡,进入屋子,身心都得到了调剂与放松。我在想,如果没有院子,人一走出或走进屋子,那是多么的生硬和干瘪,一点雅致的情致都挑逗不起来。
⑦我很久没有走近院子的那般感觉了。我只能如更多的人一样,俯瞰那些高高的楼群。而有院子的人,是如今的大户豪门,他们有足够的实力让自己过得舒适惬意,院子里有狼狗、藏獒做他们的保安,有可以监控的摄像头,有价格不菲的奇花异草的果木,有假山水沼,有巨石盆景。院子,是他们的体面生活的一个侧影,我曾经惊叹过这样的院落,而这样的院子的门即使在深巷中也常常紧闭。
⑧而更多的人都如我一样仓惶地搬进了小区房子。邻居们都在抓阄时分散了,除非在嫁娶或办丧事时才有重见老面孔的机会,村里的人过着过着也就渐渐忘记了,记不清邻里的门是哪一幢了,而下辈子的娃娃像春笋冒出来,地地道道地过起了城里人的日子,他们不知道祖辈的农具叫啥名、怎么用,他们一出生就是个市民,已经汇入了汹涌的城市生活之流。
⑨我是他们的旁观者,我一直与他们共呼吸多年,现在,我们都失去了自家的院子,都不再奢望还有院子来参与我们的生活,除非在梦里见一见。
①南风整日吹拂,墙根下的一棵丝瓜得意在先,抢了院子的风头,宽大油绿的叶子摇曳婆娑,一直缠上二楼的阳台,在房梁的廊柱上横冲直闯,肆无忌惮。(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而更多的人都如我一样仓惶地搬进了小区房子。(为什么说“仓惶”地搬进?)
A巧撷人事 B情寄风物 C哲思人生 D游历山川
德式阅读
材料一:
在德国随处可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车站、咖啡馆和草坪,这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任何场所,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拿出来读读。
在德国人看来,阅读是一个人学习的前提,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今后走向社会,阅读能力都是一个人素质的反映。而且读书也折射一个人的品位,无论身处哪个社会阶层,读书多的人都会受人尊重。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德式阅读”,所以才使德国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
材料二:
2017年德国人读书状况调查统计表
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 | 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 | 年阅读量超过18本 | 每周至少看书一次 | 认为自己经常看书 | 每天都看书 |
91% | 23% | 25% | 69% | 36% | 16% |
材料三:
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厅,似乎成为了家里的一件装饰,但很多德国人的书架上的书,他们几乎全部都阅读过。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德国有将近7700家的书店,书店工作人员则约为31000名,到处都可以见到书店,无论是市中心的大型图书商店,还是车站的小型图书店或报刊亭。
大型书店会经常举办一些读书会或朗诵会,来提倡人们阅读,并喜欢上阅读。这里不会因为利润原因只出售大量的畅销书,也是会照顾到各个阅读人群的需要。
德国人最爱读的书是人文社科领域书籍,此类书籍多由中小型和独立出版社发行,这些中小出版机构往往保持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和独自的创造性,以追求理想信念和传承文化传统为己任,保持着书籍的原汁原味,维护着德国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德囯人还青睐一种口袋书籍。这些口袋书设计小巧,以畅销的成功学、侦探小说、情感故事、科幻小说为主,虽然比较浅显易懂,但是更加“下里巴人”的风格也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一些层次比较低的人群也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材料四:
学者宗和:德国人喜欢纸质图书拿在手上的感觉,他们认为真正的阅读源自于书,他们更愿意阅读那些有深度、有思想、震撼人心的作品,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
教授傅佩荣:读书应该是除了足球之外的,几乎所有德国人都喜欢的一件事,无论男女老少,真正达到了平民阅读,他们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们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想法,促使他们不断地阅读。
专家杨晓:德国人认为,阅读关乎国家未来,经常性大量的阅读,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读书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长和学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蒙的社会工程。
幼儿教育专家王馨: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图书。父母还会在每天睡前为他们读书或和他们一起阅读。
网友沙丁鱼:德国书店内部的环境都十分安静、幽雅,很多大型书店内,或小型书店门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阅读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费阅读区,即便你没钱购买,但只要你愿意阅读,你完全可以坐在这里看上一整天。
【甲】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① ,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② , 老病有孤舟。 戎马③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坼(chè):分裂 ②无一字:音讯全无③戎马:战争。 | 【乙】庾楼①晓望 唐•白居易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注释:①楼名。泛指楼阁。 |
请结合诗文内容,体会两首诗情感的异同之处。
黄州快哉亭记
【宋】苏辙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①、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注释】①遇,指机遇好,被重用。 ②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字意 |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 | 联系课文法: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 ① |
有风飒然至者 | 联系语境法 | ② |
将何适而非快 | 字典查阅法:A.恰好 B.适应,顺从 C.到……去 D.享受 | ③ |
以览观江流之胜 | 联系成语法:名胜古迹 | ④ |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小轩: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高潮和低谷,面对际遇的变化,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苏辙也有相同的观点,认为:。(用原文中的语言)
小馨:仔细比较之后,我认为范仲淹和苏辙的“忧乐观”其实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可以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人生路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拼搏的汗水,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 一路虽有风吹雨打,但更多的是阳光普照:父母师友的鼓励关怀,战胜挫折的自信勇气,读书赏景的独特感悟……这一切如同阳光一样撒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 , 写一篇作文。
①请以“成长路上撒满阳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②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成长生活中“阳光”的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写作。不少于500字。 ②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