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自然写作”一词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格罗特菲尔德曾在《生态批评读本》中有所涉及,另一位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劳伦斯·布伊尔在《环境批评的未来》中提出“自然写作”的概念。他说:“自然写作,可以简洁地定义为‘一种非虚构的文学写作,它提供关于世界的科学考察;探索个体人类观察者对世界的经验;或者反映人类与其所在星球关系之政治和哲学涵义’。自生态批评运动开始阶段起,尤其是在我说的第一波生态批评中,中心兴趣便是自然写作。”
布伊尔这里所说的“自然写作”,是针对人为的“艺术写作”而言的纪实自然考察与个体经验的一种文学形态,诸如梭罗的《瓦尔登湖》之类。但真正的“自然写作”则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诚如布伊尔在另外一部著作《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与美国文化的形成》中所言,这种“环境取向作品”的标准要素是:1.非人类环境的在场并不仅仅是一种框定背景的手法,这种非人类环境的在场实际上开始向人们宣示:人类的历史必然被融入自然之历史。2.在环境取向的作品中,人类利益并没有被视为唯一合法的利益。3.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这是文本伦理取向的重要组成。4.这种自然取向的文本中隐含这样一种意识:自然并非一种恒定或假定之物。
这就在实际上批判了传统的“人类中心论”与“艺术中心论”,而使自然写作走到与传统文学艺术平等的地位。可见,“自然写作”即是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写作,它是“自然文学”的另一种表达。显然,这是对于工业革命“人类中心”“艺术中心”与“理性中心”的抛弃与评判。
“自然写作”在西方是一种后现代时期对于工业革命进行反思与超越的写作,是20世纪中期的产物,但在中国却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因为,中国作为农业古国,以农为本,遵循“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力倡人与自然“共生”的文化立场。儒家有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道家则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释家则言“众生平等”。这种“共生”的哲学观念必然导向人与自然平等的“自然写作”。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自然写作”进行全面理论论述的,是《文心雕龙》。它在《原道》篇中提出文来源于“自然之道”的论断:“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里所说的“自然”既包含大自然,也包含人对于自然的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表现。“自然写作”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文论典范之作《文心雕龙》中,由全书的首篇《原道》揭示出来,也具有全书之核心的意义。
(摘编自曾繁仁《“自然写作”:人与自然共生》)
材料二:
由于疫情,很长时间每天都几乎处于封闭隔离状态,每个人都赤裸裸地面对自然的生命生存状态。如此真实处境使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越来越让人关注,这也许将成为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的新时代。生态意识、环保理念、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会逐渐成为新常态。
人应该与自然界和谐平等共处,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生命整体。这样一种理念,与天人合一思想契合,也接近当代生态学的一些观点。比如当代生态学特别强调人和自然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每一样物种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具有一种默契的平衡。
爱默生被誉为“美国文明之父”,特别提倡自然文学,惠特曼和梭罗都是他的弟子。爱默生曾经强调:人类应该遵守两句格言,一是认识你自己,二是研习大自然。“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神庙里镌刻的一句格言。“研习大自然”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终于醒悟人类再也不能自大,不能自我中心主义,人不过是大自然里的一分子,应该平等对待其他物种,与之和谐共存。
我对没有过自然生活经验的诗人,从来持怀疑态度。对于诗人来说,童年的经验极为重要,保存其最初的精神种子或者说初心,这是一些看似寻常的人最终成为诗人的奥秘。此外,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从小就受到大自然熏陶,是人性健康的必要条件。在自然中生活的最初经验感受,确保了很多诗人有更广阔包容的胸襟和开放精神。古典诗歌里花草植物出现数量很多,《诗经》就完全是“群芳谱”,宋词也有很多以花草拟人的篇章,人和花草相互对应生辉,说明那是一个何其自然葱郁的和谐世界。
所以,自然写作,我的理解就是要将这样的自然理念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受到熏陶,具有一种生态意识,继而在生活中自觉地践行科学的环保的理念。在这一点上,诗歌从来在文学中有引领作用。
(摘编自南君《自然写作中的诗意》)
钥匙
杨晓敏
张主任遇到了棘手的事儿。
西藏部队驻锦城办事处新盖成四幢军职干部楼,未竣工时,便有人来指指戳戳,似乎早就内定了分配方案。老将军们戎马边关几十年,自然个个劳苦功高。退休了,待遇能低吗?
房子刚装修完毕,问题便接踵而至。原因是,四幢小楼,阳八套,阴八套。
老司令的小儿子骑辆摩托车,“忽突”一声停在张主任门前,说:“张叔,下个月请您吃喜糖,爸同意我们在新楼上举行婚礼。不过亚萍她想住一套阳面的,您看……”
老参谋长的续老伴倒是直截了当:“张主任哪,老头子的关节炎一直犯病,这锦城的鬼天气总是雾气沉沉的,可比不上拉萨的太阳暖人哟,你多关照吧。”
老政委竟亲自登门:“小张呀,我这次是被人逼上梁山哩,可我开不了那个口,一句话,你秉公办理就好。”
其他分房户不甘落后,捎话的,递条子的,都据理力争。
新房钥匙分配不下去了。有先从岗位上退休的,有军功多的,有身体不好的,还有主动让贤的,等等,即使任何一种方案,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张主任能不挠头吗?老伴劝他:“你不会到医院装病!”其实,这不是躲得了的事。他知道,任何人陈述的理由,都不能等闲视之。他倒不是怕给小鞋穿什么的,他是怕闹腾开来,坏了老首长们的一世英名!
后来有人提出,既然不好平衡,干脆抓阄儿,张主任摇头否定了。让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将军抓阄分房子,简直是儿戏。
再难房子还是要分的。张主任召集分房小组多方征求意见后,制订出一个颇有说服力的分配方案。有人仍担心:分到阴面的老将军自己不会说什么,可他们的家眷要是闹起来才难缠啊!张主任一沉吟,觉得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别看家眷们平时吵吵嚷嚷的,老头子一瞪眼,照样是“老鹰飞进林子里——鸦雀无声”。
建军节前,办事处召开座谈会,老将军们都来了。会上,张主任说:“部队过节要搞传统教育,我整天忙昏了头,过去的事情记不准了,今天正好请老首长帮我落实些细节。”老将军们情绪活跃起来。
张主任掏出小本,翻着说:“那年进藏路上,在风雪弥漫的雀儿山下扎营,老司令您当时以营长的名义命令,为严明纪律,宁愿冻死也不准靠近藏族老乡的房子。我记得有个生病的战士叫什么来着,在帐篷里冻僵了,您哭得好伤心哟……”
艰苦岁月很容易勾起将军们的思绪,他们顿时陷入金戈铁马的追忆中。老司令捋几下华发,低沉地说:“他叫吴福根,多好的兵啊,没病时能扛两挺机枪行军,有什么办法呢,当年藏族群众对我军还不够了解。要是把他抬到老乡屋里,何至于……唉,帐篷太单薄了,怎么能抵御零下三十度的冰雪寒流呢。”
“反击战中,打克节朗战役,参谋长您率领我们打阻击,死守阵地,在地堡里一蹲就是三天三夜。怕暴露目标,又不能晒太阳,潮湿阴冷,凉风飕飕,您的腰病复发……在地堡里来回翻滚……”
“不对!”老参谋长“啪”地击响桌子,“不是腰病,是关节炎,整天爬冰卧雪,风雨行军,巡逻潜伏,西藏兵有几个没患上高山瘸?说我打滚,笑话,打滚还算万马军中的‘铁杆李’吗?我当时疼得厉害时,直骂娘,骂鬼子兵,骂骂就好些嘛。”
张主任抱歉似地点点头,又说:“10年前总后勤部张部长来西藏巡视边防,老政委,是您亲自陪同吧,录像送到北京后,军委的老帅们是怎么说的?”
“老帅们从录像上看到一排排叫做‘干打垒’的土房子,渐渐锁紧眉头,泪洒衣襟。这种房子低矮狭窄,不采光,逢下雪落雨,屋顶上的泥土变得松软,战士们只好用雨布遮挡漏水。老帅们说,解放都几十年了,没想到西藏边防战士还住在这样简陋的营房里,怎么体现祖国尊严,体现军队现代化建设?怎么让官兵们安心服役,驻守边关?因此拨下巨款,重建了边防一线的营房……我说小张,你就别绕弯子了!”
老政委一提醒,将军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大悟大彻,表情很是复杂。老司令叹口气,目光审视一番昔日的老部下老战友们,站起来缓慢地说:“这堂课上得好哇。这些年官当大了,条件好了,开会作报告,总是给别人讲传统。老伙计们,我看咱们是不是应该在自己家里也讲讲哪?”说着,他抬起头来,像当年布置作战会议那样,朗声问:“张乾同志,你们的分房方案进展如何?”
张主任“啪”地立正敬礼:“报告司令员,分房方案制订完毕,请您指示。”
老司令还礼:“分钥匙吧!”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殁。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勤养母老,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①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殁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②,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殁,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之,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殁,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注释】①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 ②拏,通“孥”,儿子。
①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②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甲】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我们的祖先,通过耕耘,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他们从刀耕火种开始,踏过冰川草原,历尽千难万险从远古一路走来。【乙】耕耘使荒凉的世界变得多彩,耕耘将不毛的沙漠变成绿洲,耕耘将中华文明的美轮美奂传唱千古……
苍天下,厚土上,一代代吾国吾民,日复一日劳作,使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回顾一代代劳动模范的事迹,他们对事业的“痴”、对工作的“傻”、对得失的“狂”,成为“三牛精神”最生动的诠释。这种定力和韧劲,谱写了一代代耕耘者的生命底色。
【丙】无论是“嫦娥五号”上天,还是“蛟龙号”入海;无论是穿山跨江的高铁,还是矗立在都市里的楼宇;无论是飞速旋转的机器,还是千家万户的佳肴……特别是全体医护工作者为抗击疫情、挽救生命所做出的牺牲——这一切,都是不同行业耕耘者“三牛精神”的体现。
【丁】千言万语融为四个字——美在耕耘。
材料一: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泰戈尔)
材料二: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米兰·昆德拉)
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