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1-20 浏览次数:9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 1. (2022高二上·成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

    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况且一部小说,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的模范文。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辨好坏。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态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态度严肃,关切人生;后者的态度随便,不关切人生,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知识,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以不好。

    所以,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坏,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坏。假若我们能这样去读小说,则小说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和文学修养都大有裨益。

    (摘编自老舍《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材料二:

    《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在北京专访《小说课》作者毕飞宇。

    舒晋瑜:您以经典的标准选择篇目。《小说课》除汪曾祺的作品外几乎没有当代作品,仅仅是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还是另有原因?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

    毕飞宇:当代作品讲得少是因为我缺少自信。讲过世的作家的作品相对来讲更安全,如果我讲余华,他也许会告诉我,他可没那个意思,那我的脸还要不要?——这是玩笑了。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当代文学里有非常好的作品,但它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经典,我们都不知道。经典的产生过程极其诡异,它需要内部因素,外部的条件也得具备,有些时候一部经典作品的产生可能是历史给这个作家、这个作品带来了特别的机遇。就作品本身而言,我认为当代文学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杰作,许多作品的品相比现代文学的经典甚至更好,但是,当代文学的体量太大了,经典是一间小屋,它究竟能放多少东西呢?没有人知道。

    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毕飞宇: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了,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我现在是这样看待经典重读这件事的,它在骨子里有一个年纪的问题。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轻,二十来岁,可是,写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阅读的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们没有对话的能力。等我们也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长进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这个时候你对许多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就会有新的感受。

    舒晋瑜: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吗?包括不同版本的同部作品?

    毕飞宇:我阅读经典小说,基本不能用“阅读”这个词,对我来说这个词太正式,其实我把玩的心更多,有点像玩古玩。我不玩古玩,我就把经典当做了古玩。很省钱的。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把宝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读经典是这样的心态,我觉得这是最好的阅读方式。

    舒晋瑜: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毕飞宇: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了。

    舒晋瑜:您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毕飞宇:你也不是外人,那我就说了,我是土地上生长的艺术家,本质上我是艺术家,很不靠谱,斜着生,歪着长,如果风调雨顺,我也可以结几个果子,好不好吃不关我的事。

    舒晋瑜:《小说课》中的内容,跨度有多大?

    毕飞宇:比较大,我的好友庞余亮替我算过了,从《水浒》到汪曾祺,六百年。

    (摘编自《毕飞宇谈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有其别的文体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能够存在,和小说“小”而易读没有关系。 B . 小说关涉人生经验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一点上,哲学、历史乃至戏剧与之相同。 C . 年龄的落差会使读者不能理解经典的创作意图,而阅历的增加能让阅读有新的感受。 D . 毕飞宇是评论家,也是一个创作者,对经典小说的阅读,他的方式极具个人色彩。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舍认为,阅读小说,文字以外,我们最应关注的是小说的内容,这是评判一部小说好坏的关键。 B . 在毕飞宇看来,经典能成为经典,原因诡异,既有外界的,也有内在的,因此他无法断定一部作品是否经典。 C . 老舍认为小说不是仅供读者念着“玩”的,毕飞宇则以“把玩”的心态阅读,二者对待经典阅读的态度是一样的。 D . “那我的脸还要不要”“很省钱的”“岔出去了”“结几个果子”,毕飞宇用语诙谐、通俗,可见本次访谈并不正式。
    3. (3) 下列选项内容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补充论据的是(    )
      A . 《小说课》关于《红楼梦》的解读,包含了毕飞宇不同时期的不同观点。 B . 毕飞宇从1700字的《促织》里读出了《红楼梦》般的史诗品格。 C . 家中收藏十个版本的《红楼梦》,但毕飞宇从不阅读,只是摩挲。 D . 毕飞宇小说《孤岛》展现人性的扭曲、阴暗,读者难以接受。
    4. (4) 根据材料二,《中华读书报》记者对毕飞宇的提问,是如何做到层层深入的?
    5. (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精神,某地一中举办“书香一中”的主题阅读活动,高一年级某班决定以鲁迅的《故事新编》为例探讨小说阅读的方法,请你根据材料给出一些建议。
  • 2.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道静从严重的创伤中苏醒过来了。她微微睁开眼睛呻吟一下,脑子里朦胧地、混沌地浮现出各种梦幻似的景象。

    一个温柔亲切的声音轻轻地飘到她耳边:“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

    道静向送过声音的那面侧过头去,在黯黑的发着霉臭的囚房里,就着铁窗外透过来的薄暗的微光,她看见她旁边的床上躺着一个苍白而消瘦的女人。

    “我还活着吗?你……”

    那个女人一见道静能够讲话了,且不答应她,却冲着窗外用力喊道:“来人!来人啊!这屋里受伤的人醒过来啦!”她冲着窗外喊罢了,这才回过头来对道静带着鼓动的热情低声说:“叫他们来给你治疗——我们要争取活下去!”

    道静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那张苍白、热情的脸。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纪约莫二十六七岁。她的脸色苍白而带光泽,仿佛大理石似的;一双眼睛又黑又大,在黯淡的囚房中,宝石似的闪着晶莹的光。

    “希腊女神……”一霎间,道静的脑子里竟闪过这个与现实非常不调和的字眼。她衰弱、

    疼痛得动也不能动,只能勉强对这个同屋难友轻轻说道:“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

    看守打开门上的铁锁进来了,那同屋的女人躺在她旁边的床上还在热情地注视着她;狱医拿着一个小药箱站在她床前,他看着道静,对那个女人说:

    “这次也许不至于再昏迷了。放心!她的身体还挺不错呵……”他回过头又对道静笑了笑,“他们叫我给你治,我就治吧。没有伤到骨头,你会很快好起来的。”

    又过了半天,喝了一点稀米汤,道静年轻的生命真的复活了。她望着她床边的年轻女人,凝视着她美丽的脸庞,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个什么人呢?共产党员吗?”

    “好,不要紧啦!多吃点东西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年轻女人对她轻轻笑道。屋里另外还有一个也受了刑伤的女学生,这个女人就对她们两个絮絮地说着。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动也不能动,但她却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顾着道静和那个小女学生。囚室外的小走廊里,时常可以听到她低微的喊声:“看守,来呀!她们要喝水!”

    “来呀!看守!看守!”

    “看守,”她对走进来的女看守说,“你们该给这位受重刑的弄点东西吃。”看见端进来的是一块发黑的窝头、一碗漂着几片黄菜叶的臭菜汤,她皱着眉说:“这怎么能吃呢,你想法弄点好些的——我们以后不会忘记你的!”

    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个女人的话,她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

    小女学生,约莫有十五六岁,细长脸,长得机灵而清秀。她受刑不太重,还能勉强下地走几步。但是她被恐怖吓住了,一句话不说,成天躺在木板床上哭。夜间道静听见她在睡梦里惊悸地喊道:“妈妈!妈妈!我怕,怕呀!……”

    这时候,那个女人还没有睡觉,她伸出手拉住女孩子的手,在黑夜中轻声说道:“疼吗?我猜你一定是想家、想妈妈,对吗?……不要哭啦!小妹妹,哭,一点用也没有的。”她喘口气,歇歇,听见小姑娘不哭了,又接着说下去,“我十五岁的时候,那在上海,也被捕过一次。那时我吓得哭呀,哭呀,哭起没完。可是我越哭反动派就越打我,越吓唬我;后来我一赌气,就一声也不哭了。我就向我同牢的大姐姐们学——跟反动派斗争,跟他们讲理。这些反动家伙们都是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等我一厉害起来,他们反倒不打我了……”说到这里,她轻声地笑了,道静和那个女孩子也笑了。

    “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被捕?”第二天晚上,卫兵查过夜之后,那个女人这样低声问道静。

    “我不知道为什么。”道静衰弱地低声回答。“我是个失学的学生,我相信共产主义,

    相信共产党——也许就为这个把我捕来的吧。我还不是个党员,可是我希望为党、为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献出我的生命。——我想这个日子是到了。我什么也不想,就准备这最后的时刻。”

    那个女人静静地听着道静的话,神情变得冷峻而严肃。半晌,她才慢慢地仰起头,在昏暗的灯光下凝视着道静说:“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不是的!共产主义者到任何地方——包括在监狱里都要做工作,也都可以工作的。我们要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口气。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说到这里,她看看道静又侧过头去看看小女学生,黑眼睛里突然闪耀着幸福的光彩。道静听着,吃惊地望着她。啊,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人灵魂的美呵!道静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刚从昏迷中醒来,道静疼痛难耐,虽感受到“那个女人”的鼓舞,但她依旧悲观绝望。 B . 因为害怕其他看守听见,“那个女人”时常小声地喊瘦瘦的女看守,以求得一点吃的。 C . 面对残暴冷血的反动派,“那个女人”始终温和热情地安慰、鼓励道静和小女学生。 D . “这个日子是到了”与前文“不要治啦”呼应,表明道静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牺牲准备。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和《百合花》中新媳妇的出场方式不同,本文中“那个女人”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给读者留下遐想。 B . 本文运用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详略得当,刻画了身处黑暗监狱的青春革命女性的群像。 C . 小说擅长从侧面塑造人物,瘦瘦的反动派女看守转而支持革命,侧面体现了“那个女人”善于拉拢人心。 D . 本文情节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展开,故事看似平淡,但却呈现了一幅特殊历史年代里感人至深的青春画卷。
    3. (3) 本文在叙述上匠心独运,试简要分析其特色。
    4. (4) 陈独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新发于硎。”青春宝贵,也常迷茫,人生当中这段最宝贵的时期,我们究竟应如何度过呢?本文中“那个女人”的话给我们很多启示,请具体举例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苏秦说齐闵王曰:“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

    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坚箭利金,不得弦机之利,则不能远杀矣。矢非不钙,而剑非不利也,何则?权藉不在焉。何以知其然也?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卫国城刚平,卫八门土而二门堕矣,此亡国之形也。卫君跣行,告诉于魏。魏王身被甲底剑,挑赵索战。邯郸之中鹜,河、山之间乱。卫得是藉也,亦收余甲而北面 , 残刚平,堕中牟之郭。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于魏而有河东之地。赵氏惧,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沟,坠黄城。故刚平之残也,中牟之堕也,黄城之坠也,棘沟之烧也,此皆非赵、魏之欲也。然二国劝行之者,何也?卫明于时权之藉也。今世之为国者不然矣。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也,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行此六者而求 , 则远矣。

    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故约不为人主怨,伐不为人挫强。如此,则兵不费,权不轻,地可广,欲可成也。昔者,齐之与韩、魏伐秦、楚也,战非甚疾也,分地又非多韩、魏也,然而天下独归咎于齐者,何也?以其为韩、魏主怨也。且天下遍用兵矣,齐、燕战,而赵氏兼中山,秦、楚战韩、魏不休,而宋、越专用其兵。此十国者,皆以相敌为意,而独举心于齐者,何也?约而好主怨,伐而好挫强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历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 B . 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历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 C . 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历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 D . 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历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闵王,“闵”是其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给予谥号来褒贬善恶。 B . 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也可以指弟子行敬师之礼。文中是指前者。 C . 邯郸,赵国都城。一直到汉代,都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与洛阳、临淄、成都、宛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的盛名。 D . 伯,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封赐的爵位,按等级高低排列,分别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文中引申为建立霸业。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以干将、莫邪这样的宝剑也要借助外力,坚硬的箭矢也要有弓弩加持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借力借势的重要性。 B . 卫国国君在兵临城下、大厦将倾之际,光着脚逃到魏国求援,魏武侯亲自披甲上阵,替卫国争取了宝贵时间。 C . 苏秦认为,卫国、赵国懂得利用时机、依时借势,从而在斗争中胜出,现在的执政者却不是这样,以致犯下种种错误,离目标更远了。 D . 天下各国勾心斗角,利益纷争不断,但是齐国却成了众矢之的,这是因为它喜欢在缔约时站在领袖位置,喜欢攻打比自己弱小的敌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于魏而有河东之地。

      ②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

    5. (5) 诸葛亮说:“苏、张长于驰辞。”文中苏秦论证自己观点时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 4.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妮银胡鞣 ,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①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瓢泉时所作。②锦檐(chān)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③妮(c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鞣(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④金仆姑,箭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富有感染力。 B . 第三、四句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的战斗场面,“夜妮银胡鞣”正面写义军进兵神速。 C . 下片开头二句今昔对照,从忆旧引出叙今,突出了经历的岁月之长及遭受的挫折之多。 D . 这首词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
    2. (2) 清代陈廷焯评价这首词“哀而壮”,有“烈士暮年”之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师说》中,直接阐明教师的职能作用的句子是“。”
    2. (2) 中国古代乐器种类繁多,且频繁出现在文人的笔下,《短歌行》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
    3. (3) 自古以来便有很多文人发出人生短暂的慨叹,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就有“。”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   ①   , 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   ②   , 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不是提高了僵死的知识,但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xián xiá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   ③   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 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1. (1) 文中加点处字音、字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闲暇      chén  jìng      wèi  jiè     麻弊 B . 闲瑕      chéng  jìng     wèi  jí      麻弊 C . 闲暇      chén  jìn       wèi  jiè     麻痹 D . 闲瑕      chéng  jìn      wèi  jí      麻痹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 因为不是提高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B . 因为不是获得了僵死的知识,但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C . 不是因为提高了僵死的知识,但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D . 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②   ③

  • 7.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月壤研究也迎来了大丰收,一系列有关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人们对于距离我们最近的“邻居”——月球的认知不断得到刷新。

    不仅是“嫦娥石”,核地研院的研究团队还首次成功获得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氦-3的含量和提取参数。氦-3一直被视为未来重要的清洁聚变资源之一。而月球则是储存氦-3的天然“仓库”。核地研院第一批月球样品使用责任人黄志新介绍,目前的核聚变实验主要利用氘—氰反应来开展,但这种方式的核聚变会产生中子,   ①   。而以氨-3为原料的聚变过程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并且反应释放的能量更大,堪称是未来的完美能源。氦-3虽好,   ②   。氨-3的主要来源是太阳风,由于受地球磁场和大气的阻挡,能够到达地球的氨-3微乎其微。但与地球相反的是,   ③   , 常年受太阳风吹拂,月壤中含有大量的氨-3资源,且月壤中的钛铁矿对氨-3有较好的储存作用。种种因素都使得在地球上稀缺的氦-3,在月球上却储量惊人。

    1. (1) 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和文中相同的一项是()
      A . 大家齐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B . “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C . 就在钟扬差点儿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 D .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身为新时代高中生,你要关注这个世界,也要让这个世界看到你:看到你关切的目光,看到你努力的背影。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复兴中学校园文学社开设“我的关注,我的征途”栏目,征集稿件,请你据此写一篇文章向该栏目投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