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温州市七上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特性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科学考试

更新时间:2022-11-17 浏览次数:117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22七上·余杭月考) 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 . 3.0×103 kg/m3 10 g B . 1.7×103 kg/m3 10 g C . 1.4×103 kg/m3 20 g D . 1.0×103 kg/m3 20 g
  • 2. 嘉嘉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实际质量为4 g的物体,其称量结果为5.2 g,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 砝码和物体的位置放错   B . 称量时,未将游码质量计算在内 C . 称量前,未调节天平平衡   D . 不能确定
  • 3. 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B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不可能发生物理变化 C .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D . 物质发生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4. 如图所示,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

    A . 均为物理变化 B . 均为化学变化 C .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 . 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 5. 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 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 . 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 . 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 . 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 6. 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 kg/m3 , 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 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
    A . 2 kg/m3 B . 4 kg/m3 C . 6 kg/m3 D . 8 kg/m3
  • 7. “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图所示研究分子特点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的是( )
    A . 酒精和水混合 B . 黄豆和芝麻混合 C . 气体扩散实验 D . 铅柱粘合实验
  • 8. 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的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属于凝华现象 B .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属于凝华现象 C .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属于凝固现象 D .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属于凝固现象
  • 9. 夏天,当我们打开冰箱门时,常可以看到“白雾”,这是( )
    A . 冰箱中的水形成的水蒸气 B . 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C .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D . 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热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 10. 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 ℃),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 B .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C . 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 D . 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
  • 11. 在室温为20 ℃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2. 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 )

    A . 液体A和B的初始温度不同 B . 液体B的比热容比液体A的大 C . 液体A的温度比液体B的升高得慢 D . 液体A和B的比热容相同
  • 13. 小明同学家住桃园小区,目前家中煤气灶仍以瓶装煤气作为燃料。他发现冬天到煤气公司购买时价格是55元/瓶,而夏天的价格则是51元/瓶。小明通过查找资料得知压缩煤气的密度:冬天为0.88×103 kg/m3 , 而夏天为0.8×103 kg/m3。若煤气瓶的容积为0.015 m3不变,则以质量来计算 ( )
    A . 夏天的煤气价格更合算 B . 冬天、夏天的价格一样 C . 若冬天与夏天价格一样,则冬天的煤气价格应为54元/瓶 D . 若夏天与冬天价格一样,则夏天的煤气价格应为50元/瓶
  • 14. (2022七上·海曙期中) 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偏左;当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则下一步操作是(   )
    A . 取出最小砝码,将螺母向右调节 B . 取出最小砝码,将游码向右移动 C . 不取出最小砝码,将螺母向右调节 D . 不取出最小砝码,将游码向右移动
  • 15. 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为已知)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B4-3-7所示),接着她测出了下列的物理量:①积雪的厚度;②脚印的面积;③脚印的深度;④冰的厚度;其中能估测出积雪密度的一组物理量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16. (2023七上·临海月考) 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   )

    A . 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 . 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 . 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 . 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 17. 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红,这一现象中( )
    A . 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空隙 B . 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空隙 C . 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空隙 D . 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有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空隙
  • 18. (2022七上·上城期末) 小金在商场里见到一种神奇的“金属冰块”,放进饮料中能迅速降低饮料温度。“金属冰块”外部为食用级不锈钢,内部为酒精和水的混合液,混合液凝固点在-20摄氏度以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属冰块”放入饮料中,将热传给饮料 B . “金属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在降温过程中会放热 C . “金属冰块”中混合液的熔点和其凝固点不一致 D . “金属冰块”内部酒精与水混合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 19. (2022七上·滨江期末) 小滨同学在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丁实验中,可以借助吹风机对其吹热风 B . 通过观察哪个先蒸发完,就能判断哪个蒸发快 C . 对比甲和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 . 对比甲和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 20. (2021七上·普陀期末) 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 21. 科技小组的同学们了解了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后,通过实验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他们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相等的煤油和水,用相同热源对试管均匀加热,并分别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你认为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情况。[c=4.2×103J/(kg·℃),c煤油=2.1×103J/(kg·℃)]

  • 22. 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甲所示。

    1. (1) 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 
    2. (2) 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3. (3) 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 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 .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凝华成了冰 C . 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干冰
  • 23. 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曲线Ⅰ表示的物质热量,温度,所以曲线Ⅰ表示的是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据图像判断,热牛奶和水达到热平衡时的水温约为。该实验表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

  • 24. 用电子秤、一个玻璃杯和水,可以粗略测量椰子油(如图所示)的密度。先后测出空杯,装满水、装满油的杯子的质量,数据如下表。杯子两次“装满”,是为了使被测量的油和水相同。根据所测数据计算,椰子油的密度是kg/m3。(ρ=1.0×103 kg/m3)

    空杯的质量/g

    水和杯的总质量/g

    油和杯的总质量/g

    100

    300

    268

  • 25. (2022七上·安吉期末)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110℃时,酒精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2. (2) 在标准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3. (3) 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mL液体,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 26. (2022七上·缙云期末) 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利用四套与如图相同的装置完成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别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300

    25

    35

    12

    2

    150

    25

    35

    6

    3

    煤油

    300

    25

    35

    6

    4

    煤油

    300

    25

    30

    3

    1. (1) 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应在烧杯底部垫,以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烧杯底部炸裂。
    2. (2) 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
    3. (3) 通过分析上表中1和3两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7. (2020七上·吴兴期末)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所示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 (1) 从图中模型可以发现分子具有的共同特性。
    2. (2) 综合分析三幅图,可知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除了与温度有关,还有与有关。
    3. (3) 举例“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28. (2020七上·余杭期末) 如图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里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

    1. (1) 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这一过程要(选填“吸”或“放”)热。
    2. (2) 冷凝器内气体被压缩后发生了(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采用压缩体积使气体发生物态变化的应用,请举一例子:
  • 29. (2020七上·余杭月考) 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每隔1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物质的温度及观察其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 (1) 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
    2. (2) 第4分钟时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
    3. (3) 由图乙可知,AB段升温比CD段快,这是因为
    4. (4) 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 30. (2020七上·浙江期末) 小明在“测量石块的密度"时,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四幅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石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图象是,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是

三、实验探究题(第31题每空1分,其他每空2分,共17分)
  • 31. 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 (2) 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60 min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水的体积:A<B<C。
    3. (3) 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 min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D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7

      15

      14

      14

      14

      14

      E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6

      12

      8

      4

      0

      0

      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 min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一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32. (2022七上·临海期末) 为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某小组进行了如图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液体

    质量

    /g

    初温

    /℃

    末温

    /℃

    加热时间

    /min

    1

    200

    20

    40

    13.5

    煤油

    200

    20

    40

    6.5

    2

    200

    20

    40

    12

    煤油

    200

    20

    40

    5.5

    1. (1) 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选填“A”或“B”)的高度。
    2. (2) 组装好器材,用相同的热源分别给烧杯中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来判断的。
    3. (3) 下列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填字母)。
      A .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 B . 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C . 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
    4. (4) 下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图像,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像是(填字母)。 

  • 33. (2020七上·诸暨期末) 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订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二: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 (1) 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 (2) 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
    3. (3) 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上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知道:小明选择(填 “方案一”、“方案二”)进行实验。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水的温度/℃

      2

      2

      2

      3

      油的温度/℃

      2

      2

      3

      4

四、解答题(第34题2+2+3分,第35题1+1+1+1+3分,共13分)
  • 34. (2022七上·安吉期末) 3D打印技术是将打印线材加热熔化后,按照设定程序进行有序凝固,常在科技、工业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如图甲是某品牌3D打印机,其打印线材如图乙所示。小科同学利用3D打印机打印自己设计的作品——蜗牛(实心),如图丙所示。现可供选择有PLA材料线材和ABS材料线材两种各一卷,下表为这两种线材的部分参数。

    3D打印线材

    名称

    ABS材料

    PLA材料

    打印温度(℃)

    220~ 250

    195~230

    密度(g/cm3)

    1.05

    1.25

    净含量(kg/卷)

    1

    1

    熔点(℃)

    175

    1. (1) 上述两种打印线材中,(填“PLA"或“ABS") 材料线材属于晶体。
    2. (2) 小科同学用ABS材料线材打印自己设计的作品,完成后测得作品的质量为945g,求这个作品的体积?
    3. (3) 小科同学若选用PLA材料线材进行打印,能否顺利完成打印?请通过计算解释说明。
  • 35. (2021七上·柯桥月考)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在出版行业,通常用“克重”来表示纸张的厚薄。比如,某A4纸的包装上印有克重为70g/m2 , 即1m2的A4纸质量为70g。实际上,这种表示纸张厚薄的方法与密度的知识是相关的:由于纸张的厚薄是均匀的,所以我们无需测算其单位体积的质量,只需知道它单位面积的质量即可。单位面积的质量又叫做物质的“面密度”。国家标准规定以A0、A1、A2、B1、B2等标记来表示纸张幅面规格。其中A1纸张尺寸是841mm×594mm,A2纸张尺寸是594mm×420mm。同样,对粗细均匀的线形材料,我们也常常只考虑其单位长度的质量,单位长度的质量又叫做物质的“线密度”。

    1. (1) 复印店里有70克重的A4纸,他想用刻度尺测出一张A4纸的厚度,下列方法中比较简单、准确的是________。
      A . 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以100 B . 把1张纸用刻度尺仔细测量10次,然后计算平均值 C . 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再测出101张纸的总厚度,求其差
    2. (2) 有些图书所用的纸张克重为80g,其“面密度”记作________。
      A . 70g/m2     B . 80g/m3     C . 70g×1m2     D . 80g/m2
    3. (3) 家庭电线正常使用截面积为2.5mm2和4mm2的铜导线,下面关于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 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不相同 B . 它们的密度不相同,“线密度”相同 C . 它们的密度相同,“线密度”不相同 D . 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相同
    4. (4) 用正确的方法测出一张克重为70g/m2的A4纸厚度为100μm(1m=1000mm,1mm=1000μm),则该种A4纸的密度为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