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美国和苏俄(联)始终没有加入
②强调“大国一致”的原则
③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④带有大国控制和强权政治色彩
1260年 | 初次发行“中统钞”7万余贷,以银为本,“两贯同白银一两” |
1287年 | “中统钞”年发行达509万余锭 |
1288年 | 发行“至元钞”,规定一贯“至元钞”兑换“中统钞”五贯 |
1350年 | 发行“新钞”,“新钞”一贯当“至元纱”两贯,“每日印造,不可数计” |
①以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为前提
②推动解放区的经济稳定和发展
③缓解了国统区货币贬值等问题
④为新中国的货币体系奠定基础
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认为国际法是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他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需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据《普通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整理
材料二:(国际联盟)……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的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
——摘编自《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
材料三: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摘自《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26日)
材料一:如图为新中国新增建交国家数。
材料二:5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为我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巩固的基础,50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加,从1949年的10个国家,到今日(1999年)已达到161个国家。
——摘编自杨成绪《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丰硕成果——回顾50年来的中国外交》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协定关税”开始,中国就被迫在低关税条件下卷入国际市场。低关税直接促成了大规模的商品进口,不仅冲击了自然经济,催生了近代工业,还促使近代工业重视竞争,进行现代化运作经营。美亚丝绸厂组成专门的“南洋考察团”远赴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了解当地市场;著名的范旭东民族化工业,以高薪延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12年后各纱厂逐渐革除落后的“文场武场”制度,实行较科学的计时、计件工资制等。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顺应民意,要求与各国“改订新约”,要求实现关税自主。
刚刚建立的国民政府,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而关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国民政府急于收回关税主权,以增加财政收入。1934年,国民政府财政总收入1115506千元,其中关税收入353258千元。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全部税收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达60%~70%。
——摘编自薛平、胡长青、黄翠红《从“协定关税”到“国定税则”——关税自主运动成功的原因及其估价》
材料:中国古代各个王朝,不管是汉族王朝,还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都根据各自历史背景的不同,制定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民族政策。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具有开拓性、抚纳性、融合性、同化性、羁縻性和多面性的特点。
特点 | 概说 |
开拓性 | 民族政策中为扩充疆域服务的特点 |
抚纳性 | 民族政策中优待照顾少数民族的特点 |
融合性 | 民族政策中使各民族相互吸收,形成一个非甲非乙斯民族的特点 |
同化性 | 民族政策中使少数民族汉化的特点 |
多面性 | 民族政策中对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不同政策的特点 |
羁縻性 | 民族政策中给子少数民族一定自主权的特点 |
——摘编自张思齐《红墙读史》
根据材料,任选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的两个特点,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