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2-12-02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  共10分)
  • 1.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风情浓郁的江南水乡、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了浙江独具魅力的旅游特色。

    有人打坏窗户玻璃,而这窗户又没有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而去打烂更多窗户。

    ③上天探月的“玉兔”号月球车完全由中国自己设计,其方案是从全国40多个方案中出来的。

    A . 构成 即使 选拔 B . 建成 如果 选拔 C . 构成 如果 筛选 D . 建成 即使 筛选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学生们参与“金点子”活动的热情之高、想象之奇、创意之新真是不堪设想,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 B . 不少网民认为,尽管网络无疆,然而言行应有界,因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C . 文艺创作切忌远离观众孤芳自赏,音乐剧《妈妈咪呀》就因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而获得了成功。 D . 某项调查显示,82%的被调查者认为今年的公务员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公务员热”仍在持续。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日雾霾加重,全国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空气质量下降,许多重污染区已经连成片。 B . 这把青铜剑距今约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之所以还这么锋利和它当时的保存环境有关。 C . 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财物的行为,在有些政府管理部门中迄今仍未得到有效制止。 D . 学校设置了“走廊图书馆”,为学生课余提供了随时浏览信息的机会和查询资料的效率。
  • 4.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     )

    哲学经典能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学经典能帮助我们齐家、安邦、平天下,史学经典能帮助我们       , 经济学经典能帮助我们       , 伦理学经典能促使我们       , 文学经典能促使我们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①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②富人民、兴地方、强国家 ③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A . ①③② B . ③①② C . ③②① D . ②③①
  • 5. 下列对联与店铺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酒店 B . 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书店 C . 花样翻新人人温暖,裁剪入时件件称心——服装店 D . 惟愿得来心共照,自然看去眼同明——眼镜店
二、       (50分)
  •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五六十,如七八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 (1) 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 ①求,何如         ②铿尔        B . ①可使有勇知方也   ②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C . ①宗庙事,如会同   ②千乘国     D . 之以饥谨         ②击沛公于坐
    2. (2)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类活用”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 B . 如会同,端章甫        名词活用作动词,端:戴礼帽;章甫:穿礼服 C . 浴乎沂,乎舞雩            名词活用作动词,吹风 D . 赤也为之 , 孰能为之大?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事
    3. (3) 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吾知也——说不定我能知道。     B . 异乎三子者之撰——跟他们三个人的说法不同 C . 则何以哉——那么你打算做些什么    D . 因之以饥谨——拿饥荒之年紧接着它
    4. (4) 选出下列对课文解说判断不当的一项(        )
      A . 本文以“言志”为线索,通过“孔子问志——学生言志——孔子评志”三部曲,记录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 B . 对于子路的“治千乘之国”之雄心壮志,孔子深表赞同,报之以赞赏的一笑,而对于冉有、公西华之志,孔子都没有反应,暗示了他不以为然的态度。 C . 曾皙之志不在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游图,正是孔子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对此孔子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 D . 孔子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善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述志后,他能将他们的志上升到“礼治”的高度,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体现了一个教育家的胸怀。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下列有关这首诗文学常识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八句组成,共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 . 律诗格律严格,讲究对仗。本诗四联均对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C . 杜甫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作传世。 D . 作者选择“风”“鸟”“落木”等意象,在写景的同时,也表达深沉的情感。
  • 8.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观,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甲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乙笑岔了气,伏在桌子上只叫“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丙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丁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屈背弯腰,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替他姐妹换一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 (1) 甲、乙、丙、丁四处的人物分别是(   )
      A . 湘云黛玉探春惜春 B . 黛玉湘云探春惜春 C . 探春黛玉惜春湘云 D . 惜春探春黛玉湘云
    2. (2) “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为什么“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A . 凤姐、鸳鸯同情刘姥姥,不忍心与大家一起笑刘姥姥。 B . 她俩是宴席的主持人,要沉着大方,才不会使宴会大乱。 C . 此事是她俩一手策划的,但要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 D . 在贾母面前不敢放肆大笑,以免失礼。
  • 9. 对这段文字有四种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 采用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众人各不相同的笑态,显示了大观园中欢乐的日常生活情景。 B . 采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在笑态各异中显示了个性的差异,展示了大观园中欢乐的日常生活片段。 C . 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揭露了贵族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讥笑和蔑视,同情劳动人民的遭遇。 D . 采用语言、动作的描写,揭露贵族阶级生活的糜烂,反衬出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
  • 10.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父亲的鞋子》(有删改)

    李汉荣

    ①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看我们,带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②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分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多想了。

    ③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④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 , 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⑤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

    ⑥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一个百草园吗?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历。它们自父亲,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自父亲的山野。

    ⑦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⑧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⑨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⑩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⑾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⑿他清贫的生命,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⒀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1. (1) 对“父亲”这一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勤劳耐苦,年近八十还劳作不辍。 B . 热爱儿孙,亲情浓厚。 C . 责任感强,把为儿孙建家立业当成自己的义务,为自己没能为儿子的新居做贡献而不安自责。 D . 亲近自然,质朴纯厚;有意为孩子留下山野、草木。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我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温热”是因为我被父亲的行为感动,“酸楚”是因为我无法理解父亲。 B . 最后一自然段说父亲“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主要是指父亲在院子里留下的草种,给人们带来了美的愉悦。 C . 题目中的“鞋子”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作者借其表达了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D . 这篇散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以及象征的手法,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 E . 作品通过对家常琐事的记忆,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
    3. (3) 文章以“父亲的鞋子”为题,有什么用意?
    4. (4) 作者说“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请你从物质、精神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父亲的美德”的认识。
  • 11. 名句名篇默写
    1. (1) 昔闻洞庭水,。吴楚东南坼,。(杜甫《登岳阳楼》)
    2. (2)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 故能就其身。(李斯《谏逐客书》)
    3. (3)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4. (4)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 (5) 六王毕, , 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
  • 12. 《红楼梦》塑造了近千个人物,主要人物就有几十个,他们性格各异,形象鲜明。请你根据作品内容,为下面人物与其形象特征做正确连线。

    贾宝玉       端庄稳重、处事得体

    薛宝钗       离经叛道、追求自由

    王熙凤       多愁善感、孤傲清高

    林黛玉       精明能干、刻毒狠辣

三、作文(40分)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一位成功人士回答说:“我从不做没把握的事。”而另一位成功人士则说:“我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有把握的。”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观点明确,以议论为主。③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