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新二中、山塘镇初中等五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八上·广东期中)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余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句话旨在(    )
    A . 提出扩充军队数量 B . 抨击政府军备废弛  C . 建议增加财政收入 D . 说明鸦片输入危害
  • 2. (2022八上·广东期中)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这句话说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开始于(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为了使其占有中国商品市场、掠夺中国原料等各方面利益需求“合法化”,强迫清政府(    )
    A . 签订《南京条约》 B . 设立总理衙门 C . 镇压农民起义 D . 建立近代工厂
  • 4. (2022八上·广东期中) 下图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的内容节选,它出自于(    )

    A . 第三章鸦片战争 B . 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C . 第六章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第十八章义和团运动的勃兴
  • 5. (2022八上·广东期中) 下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

    A . 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 . 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 .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 . 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
  • 6. (2022八上·广东期中) 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
    A . 引进了西方技术 B . 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C . 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D . 实现了中国富强
  • 7. (2022八上·广东期中) 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一组图片。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科学” C . “实业救国” D . “三民主义”
  • 8. (2022八上·广东期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895年,康有为等率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此事件的历史背景是(    )
    A . 洋务运动的破产 B .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 9. (2022八上·广东期中) 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他们倡导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
    A . 挽救国家危亡 B . 维护封建统治 C . 发展资本主义 D . 引进西方学说
  • 10. (2022八上·广东期中) 下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1895-1913年设在中国的外资厂矿数量

    ——汪敬虞《近代中国工业史资料》

    A . 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B .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C .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 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1. (2022八上·广东期中) “义和团,起山东,只因鬼子闹中原。”诗句中所描写的这一斗争主要反对的是( )
    A . 清政府 B .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 . 太平天国 D . 汉族地主武装
  • 12. (2022八上·广东期中) 1900年前后,在清政府的默许下,义和团团民打着旗号,纷纷涌进天津和北京。其中义和团打的“旗号”是( )
    A . “反清灭洋” B . “自强求富” C . “救亡图存” D . “扶清灭洋”
  • 13. (2022八上·广东期中) 图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 . 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 14. (2022八上·广东期中) 下列图片所体现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 . 列强侵略 B . 思想解放 C . 近代改革 D . 革命团体
  • 15. (2023八下·冷水滩期中)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这说明(     )
    A . 同盟会成立后才出现革命风暴 B . 同盟会成立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C . 同盟会是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的 D . 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16. (2022八上·广东期中)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华民国约法》 C . 《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D .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 17. (2022八上·广东期中)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 《万国公报》创刊 B . 公车上书 C . 强学会成立 D . 光绪帝颁布变法
  • 18. (2022八上·广东期中) 据此表可知该国是( )
    下表 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某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概况
    时间 1858年 1860年 1864年 1881年 总计
    面积(平方千米) 60多万 约40万 44万多 7万多 150多万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沙俄
  • 19. (2023八上·云浮月考) 《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
    A . 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 . 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C .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D . 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 20. (2022八上·广东期中) “文化亡则民族亡”,日本对我国台湾进行文化侵略、奴化教育,至今在台湾还留下一些文化遗存,如台北的“西门町”等带有日本语的地名。这一现象始于(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虎门条约》 D . 《望厦条约》
  • 21. (2022八上·广东期中)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金田起义 C . 黄花岗起义 D . 广西起义
  • 22. (2022八上·广东期中) “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而是为独立思考,为站起来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 )
    A . 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起来 B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C . 民族平等意识开始觉醒 D . 中国封建制度已经结束
  • 23. (2024九下·宽城模拟) 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4. “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5. (2024九下·赣榆模拟) 洋务运动中,“新型的工业和企业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士归国后,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机构中的领头人”。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 . 培养了近代化人才 B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 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D .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 26. (2023八上·赫山月考) 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 . 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 27. (2024九下·广平模拟) 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 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 . 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 . 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 28. (2022八上·广东期中) 如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A . 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29. (2023八上·江宁月考) 《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 . 强学会 B . 兴中会 C . 同盟会 D . 国民党
  • 30. (2022八上·广东期中) 英国《泰晤士报》某日报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该报道评论了(   )
    A . 洋务运动的背景 B . 戊戌变法的内容   C . 辛亥革命的影响 D . 五四运动的成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0分,共40分)
  • 31. (2022八上·广东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表所示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美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建、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商。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

    材料二  图表所示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

    ——摘编自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材料三  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摘编自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 (1) 简述图A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下之盟”的名称。
    2. (2) 材料二  中的“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依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 (3) 你同意材料三中“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这一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4. (4) 综上所述,请概括出晚清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 32. (2022八上·广东期中)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材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政治遗嘱》(1925年)

    材料三  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1929年5月27日)

    材料四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挤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孙中山先生挽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孙中山的认识。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认为实现“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途径是什么?
    3.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大公报》如此评价孙中山先生的原因。
    4. (4) 请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角度,说明材料四中孙中山先生“未竟之功”的具体含义。
  • 33. (2022八上·广东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日本击败中国引起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注意,他意识到有必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1. (1) 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说说反映清朝地主阶级进行“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的事件是什么?此次“反省”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有怎样的地位?光绪帝的“彻底的改革”又是指什么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
    3. (3) 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两次运动在近代化探索上有何异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