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类型 | 数量(个) | 官员任免 | 赋税供纳 | 兵额与功能 |
河朔型 | 7 | 藩镇自擅 | 不上供 | 拥重兵以自立 |
中原型 | 8 | 朝廷任命 | 少上供 | 驻重兵防骄藩 |
边疆型 | 17 | 朝廷任命 | 少上供 | 驻重兵守边疆 |
东南型 | 9 | 朝廷任命 | 上供 | 驻兵少防盗贼 |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①“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②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③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
⑤北宋后期,理学受到官方尊崇,被确立为官方哲学
⑥程朱理学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发生根本变化
①设安西都护府 ②修驿道,设驿站和急递铺
③实行行省制度 ④设立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蓬勃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农产品和手工工业品日益丰富,商品流通范围逐步扩大,流入市场的产品日益增多,还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富商大贾。
——摘编自李生《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城逐渐成为重要的商品中心,一些新兴城市的商业功能也开始显现。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有贸易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还“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各地都市的崛起,以及遍布“百郡千邑”的“市邑”,为社会增添了数以万计的城镇平民,也为城市平民和农村人口提供了经商的便利条件。春秋战国时期以富商大贾作为经典化身的商人资本,集聚大量的货币财富,“家聚千金”“赀拟王公”者比比皆是。
——摘编自陈朝云《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及评价》
材料一:隋朝建立时,世家大族已无法再像魏晋时期左右当时整个政治道路走向,因为社会的力量已经开始重构的过程,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寒门地主兴起的时代,一个新生的政权要获得合法性就必须扩大其统治基础。隋文帝沿用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三省制度,创行“三省六部制”。
——摘编自黄璟<三公九卿制转变为三省六部制的内在政治》
材料二:唐朝三省六部制是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有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三省相互制约平衡,避免了大权独揽的现象。为了更加适应唐朝的发展需求,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变化。三省六部制度下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此后,历朝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李亚萍、郑辰《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舡(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明实录》
材料二:顺治年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禁海令。顺治十八年的禁海令写道∶“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监桩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摘编自《台湾外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