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 1.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 2. (2024高一上·成华月考) 在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三期文化层出土的诸多青铜器中,镶嵌着绿松石的铜牌饰品制作得尤为精美。这不仅需要熟练的铸造技术,而且需要熟练的镶嵌技术与之相结合。这反映出当时( )
    A . 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B . 手工技术体系完备 C . 青铜冶炼技术的萌芽 D . 手工作坊规模较大
  • 3.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商朝是内聚型的社会结构,注重凝聚自身以形成方国部落联盟;西周的社会结构是较为开放的,更注重“分”,而不是“合”。这一变化(  )
    A . 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力 B . 形成了分散的方国联盟
    C . 开启了多元一体的进程 D . 推动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4.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周王将自己的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到外服地区做诸侯,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担任首领的局面。这一做法(     )
    A . 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B . 消除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C .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 . 促进了神权与王权的融合
  • 5.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朱熹曾提到某一土地制度时说:“商人以六百三十亩之地,画为九区,区七十亩。中为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这一土地制度是
    A . 井田制 B . 名田制 C . 均田制 D . 屯田制
  • 6. (2024高一上·大庆月考) 春秋早期,晋昭侯(大宗)与曲沃桓叔(小宗)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曲沃小宗取代晋侯大宗,夺得晋国正统地位,史称“曲沃代晋”。这一事件破坏了(     )
    A . 礼乐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察举制
  • 7.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晋国不断经营西面和北面的腹地,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将原来是山戎、赤狄、白狄等的族群都吸纳为晋人。这一举措(     )
    A . 加剧民族矛盾 B . 建立了中央集权 C . 利于民族交融 D . 导致分封制瓦解
  • 8.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在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繁衍人口、增加赋税收入、扩大兵员的是(     )
    A .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B . 强制拆散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 C . 剥夺限制贵族特权 D . 实行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
  • 9.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下列关于战国时代的历史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铁犁牛耕出现的推广 B . 变法运动成为时代潮流 C .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 D . 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建立
  • 10. (2024高一上·乐平期中) 孔子是先秦时期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下列言论中属于孔子的有(   ) 

     ①“克己复礼”    ②“隆礼重法”    ③“兼爱尚贤”    ④“有教无类”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1.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关于“天道”与“人道”相互关系的研究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基本问题之一,下列人物主张“‘天道’自然,‘人道’不妄为”思想的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老子 D . 墨子
  • 12.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战国中叶,孟子提出“定于一”的思想;战国晚期的《吕氏春秋》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此类言论在战国中后期的著作中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当时社会(     )
    A . 统一国家的愿望 B . 百家争鸣的局面 C . 社会转型的趋势 D . 休养生息的政策
  • 13.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剥夺了赢姓侧室的世袭特权;又因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自然有在各地设立据点的必要。故采取(     )
    A . 宗法制 B . 皇帝制度 C . 三公九卿制 D . 郡县制
  • 14.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斯塔大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面持久的烙印”。这里的“烙印”是指(     )
    A . 开始推行郡县制 B . 中央集权制度 C . 驰道连接了各地 D . 实行行省制度
  • 15.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秦( ) 
    A . 建筑技术领先世界 B . 交通便利促进交流 C . 滥用民力负担沉重 D . 初步具备化学知识
  • 16.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有学者说:“汉承秦制”,但是汉高祖也作了一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事,不得不说其是一个历史的“退步”。该事件指(   )
    A . 师法黄老之学 B . 郡国并行制度 C . 刺史监察制度 D . 中朝外朝制度
  • 17.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汉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人宫侍从左右,参与决策,形成一个为自己所掌控的中朝。这一举措(     )
    A . 加强了君主专制 B . 有利于决策的民主 C .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 扩大了丞相的权力
  • 18.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大”。这一现象导致了(     )
    A . 王莽篡夺政权 B . 政治腐朽黑暗 C . 诸侯势力膨胀 D . 藩镇割据严重
  • 19.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两汉人民以高昂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创造、熔铸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东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有(     )

    ①班固撰写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②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成书

    ③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④蔡伦改进造纸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0.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 司马迁的《史记》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 B .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C .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D .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 21.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   )
    A . 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B . 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 C . 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D . 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 22.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学者刘仲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暴力主义原则。秦统一后,统治者更是把法家思想推行极端,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该观点的核心是
    A . 秦朝灭亡源于法家思想极端化 B . 大泽乡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C . 暴政是秦朝速亡的根源 D . 对法家治国提出质疑与反思
  • 23.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未行分封没有藩辅”,各级官吏非自家子弟,当灭顶之灾到来时,皆自保其命,使中央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汉高祖的这一认识导致汉初( )
    A . 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 . 设立中朝加强皇权 C . 奉行黄老无为思想 D . 拒绝沿袭秦朝制度
  • 24.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此外还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做法(   )
    A . 加强了经济集权 B . 杜绝了地方吏治的腐败 C . 减轻了农民负担 D . 实践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25.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 . 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C . 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 D . 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 26.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 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材料三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韩非子》

    1. (1)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2. (2) 指出材料二、三中的老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
  • 27.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大夫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材料二   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

    1. (1) 根据材料一,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3. (3)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