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思想政治期...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9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人们从天鹅和黄莺的鸣叫中学会了歌唱”。这是文化艺术起源于模仿的理论。由此可见(    )
    A . 文化是日常生活的形象表达 B .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 C .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 .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
  • 2.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政策,确立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为传承中华文化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A . 一定的政治由一定的文化决定 B . 文化是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C .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并影响政治 D . 一个国家的政治反映本国文化
  • 3.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浓缩在一幅幅笔画中,是藏族传统文化特有的形态。古人借此记录历史,期冀恒久传世。从藏族起源说到松赞干布统一高原,迎请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按时间顺序、以连环图形绘制的壁画,可谓是一半泥土、一半匠心,装点了佛堂,铭刻了历史。由此可见(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影响了人    ②壁画是中华文化延续的源头活水

    ③历史借助文化载体跨越了时空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4高二上·长寿期末) 在新疆,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伽师县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按照“馕产业+技能培训扶贫就业+旅游观光”的发展模式建设馕文化产业园,产业化、标准化制馕不仅让打馕这门老手艺焕然一新,更给传统美食注入了创新的味道。由此可见(    )

    ①馕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依托文化产业园转化成物质力量

    ②充分挖掘馕文化内涵,能为伽师县脱贫攻坚提供物质支持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馕文化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④文化兴则经济兴,馕文化能够引领伽师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2022年4月28日,中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从探铲毛刷到纸页已泛黄的考古笔记,再到无人机,高清摄影设备。这些馆藏的呈现,为公众展示了考古工作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及学科发展,浓缩着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探寻文明起源、重建古代历史的点滴。这表明(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物质活动支撑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发展文化    ④文化作为精神现象推动着社会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延安时期,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陕甘宁边区在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社会道德风尚上都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边区新思想新风尚蔚然成风,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说明(    )
    A . 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B .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C . 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D . 文化能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 7.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中国围桌而食,追求的是一种家庭气氛,体现的是一种情感关怀;西方分食制,快餐化,显现一种独立性。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形,更注重饮食文化;西方饮食,讲究营养搭配,更注重养生。面对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西文化各有优劣,应该平等对待    ②世界文化丰富多样,应该彼此尊重

    ③文化需要和睦相处,应该消除差异    ④文化发展需要交融,应该相互借鉴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孔子带着门徒周游列国,在传播仁爱思想的同时也在亲身经历中丰富了儒家学说;唐代玄奘远赴印度,为中国带回大量佛教经典,也将大唐文明传递到远方各国;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游记,打开了西方人认识东方文明的窗口,促进了欧洲人文的广泛复兴。这些事例共同说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②文化交流的途径是区分不同民族的独特标识

    ③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④中国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最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茶与咖啡不需要相互征服,对茶的喜好不妨碍我们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我们细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    )
    A . 要致力于促进不同文化相互交融 B . 文化交往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 C . 文化交往要以我为主、推陈出新 D . 要尊重和发展好本民族传统文化
  • 10.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中国古代有很多防疫习俗。比如,腊月二十四大扫除;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三,将醋浇在烧热的石头上进行熏蒸;端午节喝雄黄酒,挂艾叶,制香包;农历六月初六洗浴和晒物。对待这些传统防疫习俗,我们应有的态度是(    )

    ①保持内涵稳定,承袭本民族传统文化    ②将传统文化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③坚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既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寻找新思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国家不幸诗歌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革命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历史变革    ④顺应时代变迁的文化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12.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自北宋末年王铚首提“文话”之名,迄于明代,至清中叶以降,“文话”逐渐凝练为我国文学批评的重要载体之一,成为与诗话、词话鼎足而三的文体。据此我们可感悟到(    )

    ①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    ②中华民族具有美好的精神向往和文化追求

    ③中华文学艺术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④中华民族具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3.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积淀凝聚着各个领域的思想精华。例如,《论语·学而》倡导的“礼之用,和为贵”,《论语·颜渊》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思想出自儒家的道德实践,也与道家思想息息相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同。材料说明(    )
    A . 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艺应该在继承中发展 B . 传统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仍然具有深刻影响 C . 传统思想是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 D . 保留在现实中的文化都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 14.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共展出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等类型在内的400余件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十八大以来中国的重大成就、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等内容,以“小视角”描绘“大时代”,深深触动了观众。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艺术创作要善用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滋养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坚守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③融入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追求

    ④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的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2020年3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正式实施的第一天,上海第四聋校47名同学跟随着老师的现场示范和视频演示,用手语整齐有力地“唱响”国歌。发布国歌标准手语版,规范手语“唱”国歌(    )

    ①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表明手语已成为文化交流传播和文明传承的基本载体

    ③有利于残障人士体会国歌的真实内涵,激发爱国情感

    ④旨在更好发挥传媒沟通、共享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完成下面小题。
    1. (1) 汉字不老,自仓颉造字开始,汉字就以其浩瀚广博抒写着华夏历史,以其灵秀展示着炎黄之精神,开辟和注解着历史。正是有了方块字的诞生,才有了《左传》《史记》,才有了四大名著,才有了新文化运动,才有了屈原、司马迁,才有了曹雪琴、鲁迅。这表明汉字(    )

      ①是我国优秀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    ②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传承文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④书写了中华文化,传承着中华文明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张小纸条,上面的方块字都会像磁铁般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每一笔,都是饱蘸着华夏碧血写就的。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汉字(    )

      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能够增强中华女儿的归属感    ④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汉服的袖口都是宽大畅松的,代表了天道圆融,汉服的衣体展示了公平正直和包容万物的东方哲学意蕴。正是汉服“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和飘逸酒脱的外在形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深刻记忆,一直是国人心中代表中国文化的美丽“符号”。这表明(    )

    ①汉服文化具体内涵在世代传承中保持稳定性

    ②汉服文化契合了中国人的审美视角和精神需要

    ③汉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

    ④汉服文化因兼收并蓄而具有穿越时空的影响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中华文化特征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    )
    A . 文化的源远流长 B . 文化的民族性 C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 文化的包容性
  • 19.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柳琴戏原称拉魂腔、拉后腔、拉呼腔,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柳琴戏的表演具有粗犷、热烈、朴实健康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唱腔婉转悠扬,动人心弦,而且包含诸多古声古韵,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这表明(    )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中华文化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④中华文化带有明显地域性特征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0.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作为荆楚文化的发祥地,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64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拥有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唐崖土司城址3处世界文化遗产,荆州、武汉、襄阳、随州和钟祥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荆楚文化(    )

    ①代表着长江文化的全貌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    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1.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这是中华先民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识。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充分借鉴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这启示我们(    )

    ①要辩证地认识传统道德规范的社会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道德发展脱离不开时代背景,新的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要加强挖掘和阐发传统美德,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某社区精选《四书五经》中的经典语录打造良好的社区文化,其中“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等金句,获得广大居民的认同。若就此发一篇简报,最适合的标题是(    )
    A . 文化熏陶、传承美德 B . 博大精深、继承发展 C . 发扬美德、文化创新 D . 和睦相处、文化融合
  • 23.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一口普通话走天下;一回到家,说起方言格外亲切。目前,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方言日浙式微,承载的地方传统文化也面临生存危机,因此濒危语言的保护上升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社会问题。注重方言传承是因为其(    )

    ①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②魅力独特,是不同地区的交流工具

    ③相对稳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④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4. (2023高二上·慈利月考) 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2015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屠呦呦带领团队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肘后备急方》的治疟验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去汁,尽服之。”但用传统的“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疟疗效,屠呦呦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对此正确认识是(    )

    ①从《肘后备急方》获取灵感——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②“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疟疗效果——传统文化中有糟粕,不能盲从

    ③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提取物——传统文化发展需要现代科技的助推

    ④数亿人因“中国神药"而受益——坚持文化自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5.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正堂左边悬挂着一块“风流宛在”匾额,据说这是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 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即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话。这个故事说明(   )

    ①书写会意式汉字时可尽情发挥,不考虑对错

    ②正确认识书法艺术,离不开特定背景或条件

    ③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可创新性表达作者想法

    ④改变汉字结构,可使不同汉字实现优化组合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6.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对于文化创新而言,意味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从根本上否定传统文化属于(    )
    A . “守旧主义” B . “历史虚无主义” C . “封闭主义” D . “民族虚无主义”
  • 27.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2022年春节期间,纪录片《年画·画年》引起人们的热烈反响。该片聚焦中国人春节最强烈的图像元素——年画,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挖掘传统习俗的魅力,用舞蹈的形式演绎贴在门上的门神,用“动画小剧场”的方式还原过年的场景,让年画重新成为“春节表情包”。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创新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和活力

    ②传统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传播方式创新水平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激发人们情感共鸣的精神力量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融合会更具蓬勃生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8.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化哲思。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由此可知(    )

    ①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中    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9.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春季出游不用“踏绿”而用“踏青”,中国画在古代被称为“丹青”,“稍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天青色等烟雨”……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挥洒在笔墨之间,凝固在瓷器之中。青色传达给人是柔和、安详、深沉、朴素的色彩感受,彰显出东方审美中含蓄、沉静、典雅的文化特质。由此可见,中华文化(    )
    A . 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独领风骚 B .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C . 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D .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 30.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敦煌研究院2022年7月1日推出“建筑”专题游览线路。此次展览历时7年策划,共展出419件(套、幅)展品,涉及三维建筑复原模型、3D打印建筑模型、数字化高清壁画复制品、文物等。被“复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从壁画中“一跃而出”,成为立体的建筑模型。这反映了(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创造性转化    ②被“复活”的建筑是传统文化的构成

    ③科技手段丰富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    ④创新文化体验能更好地彰显文化功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1. (2024高二下·信宜开学考) 墨色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表征之一,有“五笔七墨”之说。中国传统山水画偏重墨色,色彩只是随类赋彩的应用。近代画家把西画之中的块面、调子、体积、明暗与中国传统的笔毫元素相融合,丰富笔墨,达到真实的艺术感受。由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创作形式的发展赋予中国画新的时代内涵

    ②交融中互鉴是中国画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

    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促进中国画面向未来

    ④创新是中国画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52分)
  • 32.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提出一系列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完善。通过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民法典等着力完善民生领域方面的立法;出台香港国安法、生物安全法等推动国家安全领域方面的立法,真正做到法律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同时,不断完善法律规范、实施、监督、保障体系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依法治理,全民普法工作有序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全面展开,法治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如何推进和创新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问题是全面依法治国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谱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 33.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有律法,民有乡规。”千百年来,乡规民约在中国的乡村治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比如,基于“一碗水端平”的朴素公平观,乡规民约在婚丧嫁娶、分家析产、孝道敬老等事务中积累了一整套调整和解决纠纷的规则,并且在私人生活领域弥补了法律的不足,为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出于“法不外乎人情”,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乡规民约又有过分强调自治而漠视国家法律权威、倡导息讼厌讼而忽视人们法治信仰的培育和形成、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等消极因素。乡规民约植根于特定乡土社会,大多为乡民自发共议、同定、共立,与法律的强制性约束不同,乡规民约所倡导的“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等基本价值观念是乡村社会普遍认同的,并形成道德、舆论等制约机制,人们大多能自发遵从。

    当下,中国乡村正发生着巨大的变迁。传统乡规民约的当代形式——村规民约该如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实现传统乡规民约的当代转化。

  • 34. (2023高二下·高县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用镊子作笔,以粮食为墨。小米、绿豆、燕麦、芝麻、玉米……这些看似“名不见经传”的五谷杂粮,却是河北省馆陶县寿东村的致富“金饽饽”。当地村民用五谷杂粮作画,大力发展粮画产业,摘下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在河北省率先跨入“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行列。

    五谷是中国传统原始的美食,五谷粮食画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舌尖上的美画。五谷粮食画是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利用其他附料粘贴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卡通、抽象等形象的画面,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所形成的图画。

    “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杜甫在《忆昔》中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于是就有市坊之间悄然兴起的五谷粮食画制作,寓意并庆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清乾隆时五谷粮食画是敬献皇帝之贡品。但粮食画历经千年沧桑,几经传承断代,走进濒危的边缘,保护与拯救“五谷艺术”成了当务之急。

    有人建议,应该将五谷粮食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该建议的合理性。

  • 35. (2022高二上·郫都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回家,总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人们用暖心的“欢迎回家”刷屏,为漂泊异乡160年的圆明园马首钢像送上祝福。马首铜像为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清乾隆年间由宫廷匠师精工制作,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是一件非凡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马首回归之路,诠释着“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马首回到圆明园后,我们会加强保护、研究与展示、利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以此教育引导人们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痕迹、留住文化根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1. (1) 结合材料,说明马首铜像的设计及制作工艺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特征的。
    2. (2)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做好文物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意义重大。请您就“保护文物”这一主题写两条宣传标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