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高新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

更新时间:2022-12-30 浏览次数:6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计48分)
  • 1.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末年,幽王宠幸褒姒,废太子宜臼及其母申后,立褒姒为后,以褒姒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西申侯联合缯国等诸侯和犬戎,与王军战,幽王和伯服均被杀,西周灭亡。西申侯等诸侯共尊宜臼为周王,即周平王。该事件表明当时(    )
    A . 贵族等级秩序败坏 B . 宗法制已不被认可 C . 诸侯竞争愈演愈烈 D . 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 2.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据考古发现,西汉早期的墓葬多为土圹竖穴、木制棺椁,随葬器物简单。武帝以后,各种砖石砌的洞室墓,开凿岩石的洞崖墓以及石椁墓涌现,还增加了各种楼阁、仓房、灶、厕圈及鸡、

    鸭、猪、狗等模型器物随葬。这一变化(   )

    A . 折射了人本思想初现 B . 加速了西汉国力的消耗 C . 冲击了儒家等级观念 D . 得益于农耕经济的增长
  • 3. (2024高三下·重庆市模拟) 唐代初期,市场上钱帛兼行,既有多种实物货币,又有单位价值较小的铜钱;唐代中后期,市场流通中的铜钱的私铸现象十分严重。这折射出唐朝中后期(    )
    A . 抑商政策松弛 B . 通货膨胀严重 C . 封建剥削加重 D . 商品经济发展
  • 4.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宋代,在官方发布的劝农文中,频繁出现主客户关系的描述。苏轼说:“客户乃主户之本,若客户阙食流散,主户亦须荒废田土矣。”朱熹也说:“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据此可知,宋代(    )
    A . 主客户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加强 B . 土地兼并使主佃矛盾有所激化 C . 国家对社会阶层控制相对松弛 D . 统治阶级重视佃户的生计问题
  • 5.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这本质上说明(    )
    A . 皇帝权力日益衰落 B . 内阁日益掌握实权 C . 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D . 宦官权力恶性膨胀
  • 6.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据嘉庆《崇安县志》载,清朝前期的福建崇安“土茶最多,乌梅、姜黄、竹纸次之。客商携资至者,络绎不绝。……工作列肆皆他方人”。据此可知,当时的崇安(    )
    A . 特色资源吸引商业资本的介入 B . 本地生计受到外地人严重冲击 C . 农产品商品性经营占主导地位 D . 粮食种植被经济作物生产取代
  • 7.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历史学家王家范指出:“传统中国在城市和市场两个领域的‘赛跑’中最后却成了输家,它走的是一条歧路,没能朝通向‘现代化’的目的地跑去”。“传统中国没能通向‘现代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封建自然经济阻碍 B .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 手工业技术的缺陷 D . 城市布局不利于商业发展
  • 8.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个时候,正炮声初息,王朝中人惊魂甫定,与刚刚结束的一番遭遇相比,12年之后的事是很渺茫的,正窃喜于‘万年合约’换来的太平,紫禁城景物依旧。”这一番遭遇(    )
    A . 推动中国近代化蹒跚起步 B . 使外国势力进入中国内地 C . 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 . 带来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 9.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等。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这些企业的创办(    )
    A . 有效抵御了西方经济的入侵 B . 巩固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 C . 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D . 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10.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下图是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数额变化趋势图。其中导致1918年征收数额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 . 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运动 C .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D . 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经济发展
  • 11.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一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   放弃了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B . 逐渐认清了中国国情 C . 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方向 D . 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
  • 12. 1933、1947年上海等六个城市的工业简况如下表所示。

    城市

    厂数(个)

    工人数(人)

    1933年

    1947年

    1933年

    1947年

    上海

    3485

    7738

    245948

    367433

    天津

    1224

    1211

    34769

    57658

    汉口

    497

    469

    24992

    21048

    广州

    1104

    473

    32131

    25085

    重庆

    415

    661

    12938

    34367

    西安

    100

    69

    1505

    5913

    上表可以说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    )

    A .   城市民族工业持续发展 B . 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 C . 民主革命阶级基础扩大 D . 官僚资本进一步膨胀
  • 13. (2024高一下·开远月考) 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    )
    A .   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 B . 确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 . 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 . 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14. (2023高三上·郑州月考) 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
    A .   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 . 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 . 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 . 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 15.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有学者指出:联产承包制……既能保证国家的税收、征购和集体提留任务的完成,又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下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 B .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 土地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发生了分离 D . 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
  • 16.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 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 . 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 17.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正如17世纪人们所说的,“西班牙像一张嘴,它进食,咬碎、嚼烂,立即送到其他的器官,除了瞬即逝的味觉或者偶然挂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自己什么也没留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西班牙(   )
    A . 最先开辟了新航路 B . 即将丧失海上霸权 C . 未抓住时代的机遇 D . 野蛮地掠夺殖民地
  • 18.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下表为1700—1820年荷兰、英国的就业结构统计表(占总就业人数的%),据此可知当(    )
     

    荷兰

    英国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700年

    40

    33

    27

    56

    22

    22

    1820年

    43

    26

    31

    37

    33

    30

    A . 地理位置决定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相同 B . 经济结构调整是影响两国兴衰的关键 C . 人口结构导致两国经济水平差距扩大 D . 工业革命致使两国失业人口急剧增加
  • 19.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1781年3月生效的《邦联条例》规定:“各邦分别加入一个牢固的、彼此友好的同盟,以增强它们的国防,保障它们的公民权利,促进它们相互和共同的福利。”据此可知,该条例(    )
    A . 标志着联邦体制的建立 B . 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 C . 促成了平等自由的实现 D . 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 20.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下表为1917年列宁的部分重要文章、信件及会议讲话(节选)

    4月

    我不但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还直接提醒不要有这种想法

    7月

    做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那就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

    11月

    任何一个政党真正想要成为人民的政党,就必须明确地、斩钉截铁地说:我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上表中列宁观念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 俄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变化 B .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渐趋成熟 C . 国外武装势力的不断干涉 D . 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基础壮大
  • 21.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下图是创作于1935年的一幅美国漫画《人民的声音》。作者借用“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意在(    )

    A . 肯定总统新政的成效    B . 揭露权力失序的现实 C . 警惕行政权力的扩张 D . 讽刺美国民众的无知
  • 22.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1962年,利别尔曼教授提出,用利润、奖金等手段来发展企业的生产,把盈利率作为衡量企业好坏和规定奖金多少的标准。赫鲁晓夫支持利别尔曼的观点,国家只下达给企业生产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由企业自行制定,并在乌克兰的一些工厂试行。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
    A .   废弃了部门管理的传统模式 B . 推动了单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C . 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 D . 利用经济手段调动生产积极性
  • 23.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二战后某国际协定旨在通过投资,“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 的经济,使生产设施恢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并“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 发”。该协定(   )
    A . 有利于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B . 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C . 最初致力于亚非的经济恢复 D . 规定各会员国的货币汇率一致
  • 24.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欧共体成立后不久,美国工商界便提出“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口号,以避免欧共体的歧视性关税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刚刚运作,日本跨国公司便把投资重点转向墨西哥,企图通过这块跳板来减少美国关税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这反映出(   )
    A .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B . 区域集团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C . 美、日、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D . 跨国公司推动资本的全球扩张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计52分)
  • 25.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各国地方管理制度在更替与演变中不断创新,对本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疆域辽阔,为汉唐所不及,路府数量繁多,中央很难一一统属。故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行省与中书省的关系是双重的:一方面,行省可以说是中书省的下属,要接受后者的节制和领导;另一方面,行省与中书省又具有某种“平等”关系。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倾之”。行省权力虽重,但其官员的任命、迁调、考课必须由朝廷执行;元朝还建立了针对行省的一些监督机制,通过御史台等机构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密监察;行省机构内部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在行省官员内部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的状态。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美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立性。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美国独立后,州与州之间为河流的使用起了争执,为港口的使用权相互械斗,相互设置贸易壁垒,滥发纸币和通货膨胀,战时债务无法偿还,英、法、西班牙在周边虎视眈眈,松散的联盟难以应对危机。

    ——摘编自何顺果《三维集:历史理论、资本主义和美国史研究》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行省与中央的关系,简述元朝行省制如何防范地方专权。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及其意义。
  • 26.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据【英】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整理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8.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

    ——摘编自【美】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
  • 27.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全球通史》作者所指的“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的含义是什么?试列举两个近代史上能体现这一冲突的史实。
    2.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体现了地区自治与全球统一的关系有了新变化。请指出这两大趋势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 28. (2022高二上·咸阳月考)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有理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以我们才能取得胜利。革命胜利以后搞建设,我们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以中国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